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江城医院“试水”临终关怀(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0日09:57 汉网
江城医院“试水”临终关怀(图)
  1月7日,梨园医院肿瘤病房。一名护士给晚期肺癌病人做手部按摩。记者陈卓摄

  让绝症病人在临终的日子里,忘记病痛和死亡的威胁,相对愉悦地走完最后的旅程,“体面而有尊严地离去”。

  这是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熊枝繁副院长为“临终关怀”所作的定义。

  广州、北京、上海等地已出现临终关怀医院,据了解,武汉目前尚无专门的临终关怀医院,但有医院已悄悄“试水”临终关怀。

  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1月7日上午,梨园医院住院部南楼5楼病房。80岁的刘国庆用他颤抖的手写下一封信,“……我是肺癌晚期患者,我数次感受到死神的气息,每次病情缓解,都仿佛重获新生。现在我能写字了,我要表达感激之情……”

  信是写给近在咫尺的医生和护士的。

  2003年12月中旬,刘国庆在武汉一家医院被确诊为肺癌晚期。出院后,他很悲观,觉得“年龄大了,船也驶到终点了”。

  2004年12月,家人将他转到梨园医院。该院肿瘤科副主任陈景三说,刚开始,刘国庆一句话也不说,拒绝进食。后来医生劝他,“得病不要紧,还可以带瘤生存,只要(癌细胞)没转移到骨髓里,都可以继续生存”。护士也告诉他,以前比他病情还严重的人都多活了好几年,没什么好消沉的。

  一周后,刘国庆开始说话、进食,主动配合医生治疗。

  7日上午10时,记者走进刘国庆的病房。他坐在床边,护士长张小凤正为他挂吊针。老人精神很好,说话略带沙哑,他的右手虎口有铜钱大呈青黑色的斑块。“那是长期打吊针所致。”张护士说。

  “医生、护士对你怎么样?”记者问。

  “闷时陪我说话,照顾得挺好的。”

  绝症患者要写回忆录

  谈话间,刘国庆老人提出要上厕所。张护士赶紧取下瓶子,搀扶老人上厕所。刘国庆的女儿站在一边微笑着招呼记者。

  5分钟后,老人回到座位上,张护士帮他拔掉针头。女儿问道,“针还没打完啊?”刘国庆说,“我上厕所时把手碰了一下,起包了。”

  “身体比以前好多了,不咳嗽,每餐能吃一小碗米饭。”老人女儿对医生护士的工作很满意。

  刘国庆说,“我经常梦见医生和护士。(梦中)我在齐腰深的泥沼里挣扎,快要绝望时,张护士出现在眼前,微笑着伸出手,将我拉出来。”

  “你的追求是什么?”记者问道。病房里围观的人发出轻轻的哄笑声———随时可能去世的人能有什么追求?

  刘国庆认真地说,“我的目标是再活一至两年,身体好点就写点东西。”原来,老人曾在长航工作,想写回忆录,记载抗战时期川江航道通航情况。

  这是一名老人接受“临终关怀”后的故事。

  “试水”临终关怀

  1月9日,白血病患者彭世立去世了,临去前,老人十分安详,没有遭受大的痛苦,这得益于医务人员提供的“临终关怀”。

  梨园医院熊副院长介绍,刚入院时,彭脾气暴躁、且十分固执。经侧面了解,老人是一名老红军,喜欢研究武汉建设和地理。于是,医务人员就在谈话时“投其所好”。

  为满足老人练习书法的愿望,医院还特意为他买来了毛笔、纸张。医务人员的细心和耐心让彭的家属十分感动。

  熊副院长说,医院一直将临终关怀的理念贯彻到对患者的照顾中。“核心手段因人而异,但终极目的是让绝症患者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减轻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

  梨园医院肿瘤科副主任陈景三讲了这样一件事,1月6日上午,她照例到白血病晚期患者王莉的病房查房,护士说,“待会儿进来,正在换衣服。”据了解得知,王莉前一天晚上烧到39℃,衣服、头发都被汗水湿透了。刘晓霞、李英芳、黄开平3位护士知情后,马上为患者换上干净衣服,而后用热毛巾为患者擦澡。40分钟后,王莉安静地睡着了。

  “每隔20分钟要为病人按摩、翻身,有时还要帮助他们吸痰、抠大便。”36岁的刘晓霞说,对亲人都没有这样做过。

  去年,刘护士送走了最让她难忘的病人熊少祥。50多岁的熊少祥入院时已生命垂危,生活不能自理、不能说话。一次,刘护士走近熊的病房时闻到一股异味。仔细一看,发现熊的床上有大便。神志不清的熊手上沾满污物,甚至涂到脸上。刘护士说,她当时感到一阵恶心,而送餐工人也转身跑开。

  “怎么办?老人的亲属又不在。”犹豫片刻后,刘护士还是上前为老人擦洗。一个月后,老人去世了,衣着整洁、神情安详。

  临终关怀不是“死亡信号”

  梨园医院重视临终关怀工作并非偶然。1997年前,该院是老年病定点医院,老年人得绝症的几率大。在长期工作中,医生护士开始下意识摸索,这个传统一直保持至今。

  医院先后派医生护士到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学习;还定期请专家对医生护士进行培训。

  不过,医院一直不敢打出临终关怀医院的牌子。熊副院长说,“担心家属和病人有顾虑,以为进了这样的医院就等于判了死刑。”

  据记者调查,武汉市医疗机构暂时还没有专门开设临终关怀的服务项目,主要原因是,多数人将其定义为“死亡信号”。

  “假如挂牌成立临终关怀机构,很有可能会被更多患者当成死亡场所”,熊副院长忧心忡忡地说,两年前,医院就有开设临终关怀科室的构想,但最终还是放弃了。

  另外,“成立临终关怀机构非易事”,湖北省肿瘤医院陈焕朝院长指出,资金、专业医务人员的配置,市民的理解,这些要素缺一不可。

  “在目前暂时无法成立专业临终关怀机构的情况下,武汉市的临终关怀项目只能是病理治疗的附属品”,陈院长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晚癌患者晚期的精神治疗远比病情更为重要。

  记者了解到,省肿瘤医院住院部的每个护士均懂得基本的心理看护,其肿瘤科主任介绍,如果一定要定义为临终关怀,那么病房的每个角落都在进行。同时他也坦言,这种关怀并非专业,针对患者的病情,他们也不知道是“如实相告”还是“坚决隐瞒”,毕竟他们不是专业的心理医生。

  市民盼设临终关怀医院

  武昌马先生的母亲三个月前被确诊为癌症晚期,脾气逐步变得暴躁,好几次忍受不了疼痛想轻生。

  马先生说,看着母亲痛苦万分的样子,他既难过又不知所措。他说,“如果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关怀临终的患者,那该多好!”根据科学研究,能得到生理和心理上的关怀(临终关怀),90%的老人会减轻痛苦,延长生命。

  这一说法得到了熊副院长的证实,他说,几年前,武汉就已步入老龄化城市行列。据不完全统计,我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已突破95万。

  庞大的群体,有着强烈的需求。据了解,仅梨园医院每年就要收治500名绝症患者。如不进行妥善治疗,许多患者因绝望往往会烦躁、忧郁甚至自杀。目前,北京、上海、广州都成立了专门的临终关怀医院,而武汉尚为空白。

  “虽未挂上临终关怀医院的牌子,但我们一直在摸索、实践。”熊副院长说,很多癌症晚期患者先是痛恨疾病,然后开始恐惧死亡,这种生理到心理的转变,会影响治疗效果,加重患者痛苦。临终关怀是一个“综合工程”,是生理和心理治疗的结合。

  武汉何时“破冰”

  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秘书长、武大医学院教授肖家炳说,从医学和人道主义的角度讲,“临终关怀”势在必行,但目前面临两大困难:一是很多人觉得名称不好听,忌讳“临终”二字;二是人们受传统观念束缚,认为送老人到临终关怀机构是“甩包袱”、不孝顺。

  据了解,2001年10月19日,李嘉诚出资设立了武大中南医院宁养院,这是我省惟一一家临终关怀机构,但该院主要采取上门即通过电话,为家庭贫困的晚癌患者提供服务,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临终关怀医院。

  “武汉地区12家大医院都想尝试设立临终关怀科室,但谁也不敢先冒险。毕竟,要考虑市民的接受程度”,熊副院长说。他分析,做这样具有开创性的工作,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引导。临终关怀医院可能以三种方式“破冰”:一、由民营资本或外资设立;二、由民政部门与福利院联手设立;三、由小医院转向,成立临终关怀机构。(文内病人均系化名)(记者邹婵娟刘渐飞通讯员王昌萍)

  链接

  世界上第一个临终关怀机构是“圣克里斯托弗安息所”,为英国女博士桑德丝1967年创办,其宗旨是为临终患者提供服务。

  德国现有临终关怀急救站1310个,临终关怀中心112家,其中柏林有15家,还有90家止痛中心。

  1988年10月,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家临终关怀医院。其后,北京、广州等地也先后设立了临终关怀医院。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