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抢救市区内最后的客家碉楼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1日06:50 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这可是成都市区内最后一座客家碉楼了,不能看着它就这样一年年地被风化剥蚀掉。”昨日,记者在成华区圣灯街道东华村,看到了这座近400年历史的客家碉楼,其独特的建筑外形与四周的民房相比,显得鹤立鸡群。

  屹立数百年碉楼开始风化

  76岁的蔡银华大爷和老伴林素琴在这儿已经住了几十年,林婆婆告诉记者,从解放初他们就一直住在碉楼里,现在年纪大了爬不上楼,就一直住在碉楼的最下一层,为了方便,他们挨着碉楼搭了一间火房烧火做饭。

  记者小心爬上碉楼的二三层,楼上没有照明灯具,也没有家具,几缕光线透过墙壁上挖的枪孔射进来———墙体四周都挖了小洞,里面大外面小,据老人介绍,那都是当年防匪时用来架枪的口子,在这儿架枪,里面可以打到外面,外面却打不进来。

  老人们说,是结实的楼梯和横梁以及厚近半米的墙体,支撑着碉楼屹立了几百年,但近几年来墙体外面已有不少地方出现风化的现象,碉楼的垂梁刻花也多有脱落,再不进行维护的话,可能再过几年成都市民就看不到碉楼了。

  修旧如旧保护与开发并重

  据该区文广局相关人员介绍,客家碉楼在1998年被区上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区、街道、村三级一直没有断过对碉楼的保护,区上还有专人定期到现场检查,村上也有义务文保员。

  出于保护的目的,这些年来他们一直没有对碉楼进行开发。但现在碉楼出现墙壁土层脱落的情况,他们将加大对碉楼的保护与开发,首先要疏导碉楼周边的排水沟,减少雨水对碉楼的浸泡,然后请相关专家维修墙壁脱落的部分,按修旧如旧的办法恢复碉楼的外观;将把碉楼的保护开发纳入实质性阶段,将现在闲置的二三楼开发出来供市民参观。区文广局副局长徐兵告诉记者,“我们正考虑按碉楼的外观,在风景林区复制塑造新的碉楼。”让更多市民能目睹碉楼的风采。记者陈方耀文/图

  客家碉楼建于清初

  客家碉楼(当地客家人又称碉堡),系客家人为防御匪盗和外来侵略而修建的看家护院工事。通常高十余米,分三层,穿木结构,挑梁、小青瓦,黄泥夯土建成,四壁留有外射的枪眼,均属清初建筑。解放前,成华区境内的圣灯、龙潭、青龙、保和乡都有此类建筑,现在大部分已消失。幸存的保护完好的一座客家碉楼位于成华区圣灯街办东华村,为钟氏客家人入川后所建,1998年被成华区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