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揭开燕赵史前村的面纱史前村价值有多大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4日10:21 燕赵晚报

  日前,我国考古界公认的最高级别活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论坛”,推选出了“2004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其中,位于保定易县的北福地史前村落遗址赫然在目。

  2004年中,考古人员在易县北福地究竟发现了什么?这个遗址上到底有哪些重大考古发现?为何文物界会对它如此看重?带着一系列的疑问,记者对北福地史前村进行了探访。

  走近北福地史前村落

  北福地是一个只有400多人口的小村,位于保定市易县县城西南方,距县城大约12.5公里。轰动全国的“燕赵史前村”遗址,就坐落在北福地村南的一块台地上。在“史前村”南面数百米处,便是易水河的北岸。

  一位赵姓农民告诉记者,这块台地在村里属于旱地,大致分属七八户农家。1994年,他曾在西面的台地上投资建过一个砖窑。砖窑建好后,刚出了两茬砖,推土机就从土里推出了大量陶器碎片。当地文物部门得知这一情况后,将那些推出的陶片全部拿走了,他的砖窑也只好就此关门。

  记者在“燕赵史前村”遗址上看到,已经挖掘过的遗址被积雪覆盖着,即使雪已融化的地方也几乎看不出什么痕迹了。

  北福地村支书赵卫成说,这次的挖掘告一段落之后,考古队对坑穴及时进行了灌水回填,这样可以保证来年村民照样能够耕种庄稼。他还告诉记者,目前这块台地已经禁止村民种树挖沟和取土。记者看到,回填过的台地边上,仍然存有百姓种植过的棉花棵。

  据当地文物部门透露,早在1985年,省文物研究所就曾与吉林大学联合组成考古队,对这一遗址进行过试挖掘。1997年,省文物研究所再次对该遗址进行了试挖掘。2003年和2004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省文物研究所在当地文物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又连续两次对北福地遗址进行了正式考古发掘。

  遗址挖掘内幕揭秘

  记者了解到,该遗址的考古挖掘工作是秘密进行的。去年曾有多家媒体闻讯与当地文物部门进行联系,要求采访,都被一一婉拒。一位参与挖掘的村民告诉记者,去年考古队雇用的挖掘民工中,还曾有人因为“嘴快”而被除名。

  一位曾参与挖掘的民工透露,在史前村遗址的挖掘中,考古队将挖掘区划分成一个个5米见方的“挖掘方”。每位专业人员带领5个民工在各自的“挖掘方”进行挖掘。一旦发现有价值的文物,民工们就会被专业人员替换下来。

  据另一位参与挖掘的村民介绍,有的“挖掘方”挖到1米多深的地方就能见到文物了,最深的地方挖掘超过了4米。挖掘时,他们使用小镐刨挖,发现可疑的地方就改用专用小铲,确实有重要发现后,大家就会用竹签一点一点抠出形状,再从土中将其小心翼翼地取出。

  一位北福地遗址考古队工作人员透露,遗址中出土的文物,成型的一般都是石器。由于年代非常久远,挖掘中发现的陶器多为碎片,有的一件器物甚至破碎到多达数百片。文物挖掘出来后,先要用水冲洗干净,一些粗洗的工作会交给民工,但是细洗的工作就要由专业人员完成。冲洗干净后,要按其原来发现时的形态,或立或躺或卧放回原处进行多角度拍照以及绘图。如果是碎片文物,还要使用技术手段进行粘补复原,有的碎片比较多,粘补起来很复杂,一件文物复原就要七八天。文物整理好后,还要当即进行编号,等待专家鉴定。

  据悉,到2004年挖掘工作告一段落时,挖掘出来的文物被装进纸箱。为了防止路上颠簸破碎,在纸箱的缝隙中塞满了废纸。当时,这些大大小小的纸箱整整装了一卡车。

  史前村里发现了什么

  记者从文物部门了解到,北福地遗址的第一期遗存,距今约7000———8000年,共发现10座长方形、方形为主的半地穴式房址。在房址中央,有灶和起居处所。

  祭祀场所的发现,是这次发掘中的一大重要收获。根据考察初步判断,这个祭祀场所可能是祭天地、祈年福的宗教仪式场所。在祭祀场内,共发现90多件遗物,主要为中小型罐和各种精制的石器。其中,有一件石耜不仅通体磨光、制作非常精致,而且长达46厘米。形体如此之大的石耜,在国内尚属首次发现。

  北福地遗址的第二期遗存,距今约6500———7000年,发现有灰坑和半地穴式房址。出土遗物包括石器和陶器,陶器种类主要有圜底釜与支脚、红顶钵、小口双耳壶等。

  最为奇特的是,该遗址内还出土了十余件陶刻面具。这些面具不仅包括人面,还包括兽面,如猫科动物面具(有猫科牙齿和胡须)、猴面和猪面等。其中,人面雕刻陶片正面为人脸形状,上宽下窄;鼻子和嘴为浅浮雕,清晰可辨;两只眼睛处为透雕。在陶片的边缘还散布着5个小孔,专家推断应为系戴时穿绳之用。这些面具的整体形状,与现在使用的一般面具有很多相似之处。

  当地一位参与挖掘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遗址中发现祭祀场所后,考古队就一直努力寻找史前人的墓穴,但一直没有找到。该遗址里到底有没有墓穴,目前还是个未知数。

  据了解,北福地史前村遗址已经探明的面积约为30000平方米,但是已经发掘的面积仅为1200多平方米。因此,“燕赵史前村”目前的发现,可能仅仅是揭开了冰山的一角。

  有考古专家称,在北福地史前村遗址,已经发现了大量房屋遗址、独特的陶器群、丰富多样的陶刻面具及陶玉石器堆积的祭祀场所等遗存,比较完整地展示了距今约7000———8000年前华北先民的生活风貌,堪称“燕赵史前村”。

  史前村价值有多大

  据省文物研究所有关专家介绍,易县北福地遗址内涵主要为新石器时代遗存,另外还有商周、战国、汉代、辽金等时代的文化遗存,地层堆积比较复杂。其中,第一期遗存的年代为距今约7000———8000年,属新石器时代较早期文化。根据地层堆积及发掘资料分析,北福地遗址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可分为3个发展阶段:第一期以盂与支脚为典型陶器;第二期以釜、钵与支脚为典型陶器;第三期以双腹罐和双耳壶为典型陶器。

  经过考古发现,北福地遗址出土的陶器群,其陶质均为夹云母陶,器物表面以褐色为主,装饰主要是刻画或压印的折线、斜线等几何形纹饰。在陶质器物中,有大量雕刻面具,雕刻技法属平面浅浮雕,单面雕刻,具体技法为阳刻、阴刻、镂空相结合,表现形式为阴刻与阳刻线条、凹与凸块面浮雕、镂孔等几种形式交叉组合构成面孔。陶刻面具的风格集写实性、象征性、装饰性于一体,为史前原始艺术的精品。这种在陶器表面的浅浮雕和透雕人面纹饰,在我国同时期遗址中还没有出现过,这把我国的雕刻技术提早了几千年。

  有考古专家认为,通过北福地一期和二期遗存的发掘,考古获得重要发现,表明以盂与支脚为典型特征的一期遗存,早于以釜、钵与支脚为典型特征的第二期遗存,两者属早晚两个阶段的文化遗存。

  还有考古专家认为,北福地史前村遗存年代较早,目前是整个华北地区仅晚于南庄头遗址的早期新石器遗存。该遗址与周边地区的兴隆洼文化、磁山文化等存在较多联系,是研究太行山东麓到燕山南北地带新石器时代文化面貌的重要环节,也是研究中原与北方古代文化关系的重要资料。该遗址中发现的房址、陶刻面具、祭祀场等重要遗存,为探索北方早期新石器文化发生及农业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随着考古专家进一步发掘,“燕赵史前村”的神秘容颜将会逐渐显露出来,我们期待着。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