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造潜艇倾家荡产 大众猎奇助长偏执心理(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5日04:24 重庆晨报 | |||||||||
李玉明造的“潜艇”已锈迹斑斑。武汉晨报供图 本报讯 据武汉晨报25日消息 武汉蔡甸区农民李玉明造潜艇,这条新闻在去年11月曾引起“轰动”。几个月过去,潜艇造得怎样了?21日,记者看到了这艘被称作“潜艇”的鱼形铁物,孤独地静卧在雨雪中,锈迹斑斑。它的主人、64岁的李玉明坦言,为造潜艇自己“确实很困难,连坐公汽的钱都没有”。 这艘潜艇究竟有多大社会价值?对李玉明等人的执着,到底是应当鼓励,还是反思?
李玉明的潜艇梦 李玉明曾在一家皮鞋厂当过工人,酷爱发明创造。上世纪90年代初,因有多项发明创造被称为“工人发明家”。他祖辈都是地道农民,帮助他造潜艇的3人也是地道的农民。 李玉明介绍,针对潜艇在水里重心不稳、容易翻船的难题,他还设计了“镜像重心”技术,“潜艇靠它可以抵挡12级台风,因此坐进去非常安全。” 李玉明的设想,后来都变成了专利。而正是这两项专利,刺激了他造潜艇的欲望,“原理正确就可以成功。” 造出潜艇“霞光一号” 2004年8月,李玉明出资3万元,拿出自己申请成功的“潜水器”设计专利,回老家霞光村请人按照自己发明的专利的原理,制造潜艇模型。 10月1日,李玉明买回几吨生铁,开始指挥3名农民造潜艇。 11月,几个农民手工造出的潜艇成型了,因为用的都是生铁,潜艇锈迹斑斑,长5米,高约2米,重约1.5吨,形状像一条大鱼,头尾分别用白色油漆画着眼睛和尾巴,腹部上写着四个大字:“霞光一号”。 造潜艇造得倾家荡产 李玉明介绍,造“霞光一号”整个耗资9万多元。一个名叫张雄的朋友支持他,借给了他3万元钱,成为他投资建潜艇的第一笔资金。剩余的6万左右资金,则是李玉明的老父亲出面找人借的,其中有4万是高利借来的。在李玉明请农民造潜艇失败后,要债的人纷纷登门。李玉明还告诉记者,儿子和三个女儿都反对他造潜艇。 可是,李玉明告诉记者,他又在筹划造一艘8人座的新潜艇。 潜艇究竟有多大的市场价值?记者先后与东湖风景区、木兰天池风景区取得联系。两个风景区均称没什么水下景观,不需要引进潜艇作为游乐设施,潜艇在湖北的市场前景堪忧。 大众猎奇助长偏执心理 “农民造潜艇,在大众看来是个稀奇事,因此社会空前关注。”武汉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陆健认为,这种拔高农民造船意义的社会关注,助长了李玉明的偏执心理。 武汉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赖海雄认为,对于这种个人行为,不必过多去议论。陆健则呼吁,社会应理性对待这样一类脱离社会实际的创新行为,用科学的态度去引导农民的创新和发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