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俑发现人”杨新满泪别职业签名生涯(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5日09:25 三秦都市报 | ||||||||
30多年前的一个春天,西安市临潼区西杨村农民杨新满等人在打井时挖出个“世界第八大奇迹”。21年后的春天,秦俑博物馆中出现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秦俑发现人”身份的“职业签名人”,杨新满是其中的一员。 2003年10月,杨新满等9位农民发起了讨要“发现权”的“维权”行动,本报对此首家进行了报道。2004年12月初,此事当选“陕西省2004年十大法治新闻事件”。专家评论:“
20余天后,杨新满却在几多无奈、几多痛楚、几多留恋乃至几多悲凉中,告别了耀眼的“职业签名人”生涯。 女游客为签名受伤惊动省市领导 杨新满首次披露,1995年8月底,一名香港女游客为签名意外受伤曾惊动省市领导。 据老人讲,自从有了签名售书,每天排队等待签名的游客都多达五六十人。1995年8月底的一天,两名香港游客,从柜台上直接拿了两本书“插队”找杨新满签名,未料,一名保安前去制止,竟一脚踹了上来,将其中的一名女游客揣倒在地,皮鞋头竟将这名女游客的臀部揣出了血,此事很快惊动了省市领导。省上要求取消兵马俑坑保护厅的签名活动,为的是防止发生拥挤,损害文物和避免游客人身意外。 随后,杨新满的签名地点被改在博物馆环幕影院。因另外原因,杨新满1999年起在蜡像馆签名,2001年开始在秦始皇陵内签名。而杨志发、杨培彦也改过签名地点。杨全义等人也签过名。 能否专职签名,是否是“发现人”并非惟一条件,关键还取决是否有“老板”的邀请签约。否则,自己不能在博物馆内摆摊,也无书可签,并且没有旅行社导游的“引导”,自己也难揽来“生意”。杨新满说,至于后来出现了多名假冒的“发现人”冒充“发现人”签名售书骗人,那是另外一回事。 风光的同时 感觉也很苦 在常人眼里,“职业签名人”很风光,但杨新满说:“其实,‘职业签名人’也很苦!” 作为“职业签名人”,刚开始都很兴奋。因为很荣耀而且很有激情,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不受风吹日晒,就可有份稳定的现金高收入而很快慰。但是,有谁知道,“职业签名人”的工作有多么枯燥。每天都要给成十上百的游客签写同样的那么几个字,每天都要重复回答大同小异的那么几个问题,不管你乐不乐意,每天都要装出笑容用基本相同的姿势陪人照相。年复一年,月复一月,重复着同样的劳动,这样的苦楚又有多少人知道。另外,因为与人签约,游客常年不断,生了小病,家中有了红白喜事,一般都难于启齿请假。同时,遇上游客多的时候,小便都要常常忍着。 杨新满今年67岁,可以想象这样大年龄的老人干这一职业的辛苦。杨志发、杨培彦、杨全义的年龄都比杨新满年长。其中杨培彦已是年近8旬的老人。他们的辛苦同样可想而知。 收入不像外界传言那样高 外界盛传秦始皇兵马俑发现人收入很高。有媒体报道某某某月薪8000元人民币,小费收入就达几百美元等等。如今告别了“职业签名人”生涯的杨新满向记者实话实说,自己1995年时的月薪是300元人民币,1996年后是500元,2001年后是1100元。每月的小费平均二三百元人民币。其他几名“签名人”的收入上下差不了多少。当然,作为秦始皇兵马俑发现人,也有许多的奇遇和机遇。 1998年6月,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杨志发应邀与克林顿夫妇会面,名扬世界。几名“发现人”身为农民,谁都有过和海内外名人签名并且合影的奇遇。成为“职业签名人”后,不少“发现人”都有过“公费”到外地和到外国“逛一逛”的机会,当然,也包括“轻轻松松挣大钱”的机会。 2004年6月,一公司曾邀请杨新满到日本签名1个月,答应给付工资1万元人民币,但杨新满却并未答应这家公司。杨新满解释的理由有3个:一是因为自己有签约,不能为挣这1万元钱而毁约;二是自己不愿出国;三是害怕坐飞机坐轮船出事。 在外界看来,一本几十元钱的书,经“发现人”一签名就卖150元,感觉“发现人”挣了大钱。杨新满说,事实上并非如此。书都是“老板”的,卖的钱也是“老板”的。在签名售书现场,没卖出“老板”的书,未经“老板”的许可,“发现人”不得给人签名。有一次,有位外宾在一家商店一次买了两万多元的旅游纪念品,没有买书,递过来一个日记本请那个点上的“发现人”签了名。结果,这名“发现人”当场被“老板”训斥了一顿。 “丢面子”引发联名讨要“发现权” 30年前,杨志发、杨新满、杨文学、杨全义等9位农民在打井时,意外的发现了秦始皇兵马俑。那时,谁都没有特别的感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放后,馆内简介上的有关介绍是“1974年3月,当地几位农民在打井时发现了秦始皇兵马俑”,而未写上他们的名字,他们谁也没有计较。后来,当他们的亲戚要进博物馆参观,却常常被挡在门外,这使得他们常常感觉很“丢面子”,他们渐渐有了讨要“发现权”的意识。当假冒的“发现人”签名售书的情况出现后,许多人把杨新满等人常常误以为假的“发现人”,而使他们常常蒙辱受羞时,他们讨要“发现权”的意识越来越发觉醒。最后,当杨文学、杨全义等“发现人”本人想进博物馆“故地重游”以解“怀旧”之情,常常都被挡在门外时,他们感觉“面子”彻底被“丢尽”了,他们的愤怒也到了“极点”。由此,2003年10月,9位农民联名发起讨要“发现权”的行动。 杨新满对记者说,他之所以挑头发起联名讨要“发现权”,是因为他忘不了杨文学临死的时候曾给他说:“新满,你一定给咱把名分争到手,那是咱一生的英名啊!没有名分,老让别人说咱闲话,咱谁都没脸面对世人啊!” 杨新满说,他们发现了兵马俑,却没有个正儿八经的“名分”,已经成了他们的一块“心病”。宝鸡发现青铜器的几位农民进京受奖,更引发了他们讨要“发现权”这一“名分”的热情。他和杨培彦、杨志发、杨全义、杨文海、杨文学、杨彦信、杨宜洲、王普治等8家人商量,一是要求把他们9个人的名字写进博物馆的简介里。二是请求政府部门给他们颁发“发现人”证书,给后代子孙也留点“念想”。 杨新满再三叮嘱记者写清楚,他们有时候不能免费进入博物馆,不是博物馆领导“薄情寡义”,而是把守大门的新人不认识他们。为此,他们很希望可以得到一个“荣誉馆民”的称号,以后戴着这个牌牌就可以自由出入博物馆。 9名“发现人”5人亡故1人患病 说起当年一同打井的老伙计,杨新满感慨万千。9人中,5人已经谢世。其余4人中杨培彦、杨志发仍在签名售书,杨全义患骨质增生行动不便,他本人目前已经告别了“职业签名人”的生涯。 现在,杨新满的脑海里常常浮现出当年打井的情形。那几年大旱。毛主席号召兴修水利,公社指示打井抗旱。村上打了10多口井。打井这活很苦很累,也容易出塌方事故。1974年春打井时,天气又特别的冷。打井的人,人人都受了“煎熬”。大家谁也没有想到会打出秦始皇兵马俑,更不会想到后有以后翻天覆地的发展和变化。现在,活着的人,生活越来越好,67岁的杨新满就越发怀念另外5名亡故的“发现人”杨文学、杨文海、杨彦信、杨宜洲、王普治。 杨新满一家的幸福生活 杨新满一生生育了两儿一女,有两个孙子、两个孙女,还有一个外孙、一个外孙女。子孙承欢膝下,妻贤子孝,儿媳妯娌和睦。杨家住的是3间两层的平板楼房。家中新买了VCD、空调和大彩电。 杨新满,67岁,刚刚告别“职业签名人”的生涯,身体硬朗,心态平和。老伴62岁,飞针走线,每天空闲时间赶制“绣花虎头鞋”、“绣花生肖香包”等布艺旅游纪念品,多多少少日日有点“外快”进项。 大儿子杨林林,35岁。儿媳是三仁村村民。一儿一女。儿子在景点摆摊经营仿俑等旅游纪念品,儿媳在料理压面机,压面挣钱。现已自己盖起了一院新房。 小儿子杨望林,25岁,娶了附近岳阳镇的媳妇。一儿一女。夫妻俩经营一辆自家“福莱尔”出租车,现金进,现金出,花钱不愁。 女儿杨先娃,28岁,嫁到附近庞家村庞家组。一儿一女。女儿在旅游景点摆摊卖仿俑,小日子过得也还不错。只是女婿出了车祸,头脑有了病患。 杨新满家里还有3亩来地。1亩地种了石榴,每年500元租金包给别人经营。剩下的2亩地,冬种小麦,春种玉米,点瓜种豆,吃粮吃菜有底。 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改变了当地所有人家的生活水平和生存方式。发现秦始皇兵马俑的人,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全家人的生活。 新闻链接 百度一下(http://www.baidu.com/)“秦俑”找到相关网页约111000篇,秦俑是秦始皇帝陵陪葬的陶质俑的总称。1974年3月发现于陕西临潼。兵马俑已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秦始皇陵(包括兵马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中国”,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如是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