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沙湖澳海底“古森林”又有新论(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7日00:39 石狮日报
沙湖澳海底“古森林”又有新论(图)
  本报讯石狮永宁沙湖澳发现“海底古森林”的报道引起地质界的广泛关注,24日,福建省地震地质勘察院高级工程师游良斌等两位地震地质专家来到石狮进行实地考察。经过考察后,专家对该处特殊的地质景观提出了“球状风化成因说”。

  与辉绿岩成分吻合

  游工程师从矿物成分、周边环境、“古树”的表面形态等3方面,用构造学的观点解释了这一罕见的地质景观。专家分析,石狮地表的基岩全为浅色酸性花岗岩,几无沉积的成岩环境。他们还看到在“古森林”景观附近有一条喜玛拉雅山期的基性火成岩脉侵入,岩性为暗色辉绿岩。由于辉绿岩多为含铁质的暗色矿物,而所见的“古树桩”暗红色铁质成分很高,与辉绿岩的矿物成分较吻合;由于出现半风化现象,形成较多的泥质胶结物。从成分上,肉眼所见毫无碳质成分可言,与深沪湾的“海底古森林”不具对比性。

  “年轮”系风化形成

  对于圆状的“古树”树形,游工程师认为辉绿岩脉菱形节理发育,经过海水浸蚀后,沿节理面向内风化,最后形成球状体,因此“年轮”系多层风化形成;至于厚厚的“树皮”,可从周围的第四系褐色泥质沉积物来解释。

  否定外力搬运说

  游工程师坦诚表示,虽然自己是研究大地构造学的专家,但对地质古生物学等其他方面的知识相对不足,只能从从构造学观点解释“古树桩”、“树形”、“年轮”、“树皮”的成因。他断然否定了前期有地质工作者提出的“外来沉积成因”的观点,认为地质外力搬运作用从时间看不可能成岩,原地形成才有说服力。

  “树桩”谜团仍未解开

  由于该地质景观的一些微观现象还难以解释,他认为自己的观点仅能代表一家之言。如30多个“树桩”无一例外都像树,若是节理风化形成,总会有一二个形成非树形的形状;“树皮状”风化面有数百圈之多,且风化程度相同,应该是内外风化深浅不一;再如泥质“树皮”与周围沉积物颜色近似,但每棵“树”的“树皮”与“树桩”都保持着一定的比例,即“树桩”与“树皮”的比例未见失调现象;每棵“树”的“树芯”形态各异,其内的剧烈弯折用球状风化体也难以解释,他称也只能说是复杂的地质时代,任何奇形怪状的地质景观都有可能形成。

  两位地震地质专家一致认为,并非不是“古树”就没有科研价值,无论何种成因,这个以“古树林”状成群出现的特殊地质景观,堪称地质一绝,值得重视并妥善保护。(刘咏)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