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强调窃贼是“外省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30日10:55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日前,台湾知名作家龙应台背着背包离开下榻的广州爱群大酒店,想好好地看看老城区。就当她取出背包里的地图专注地查看时,不到3分钟,包里的身份证、护照、银行卡等及4000元人民币、3000元港币均被偷走了(1月23日《南方都市报》)。 失窃后,龙应台报了警,目前,警方已经介入调查。调查离不开线索和证据,据爱群大酒店的保安和附近的多名群众反映,事发路段经常有一帮“外省人”行窃,他们分工明确
不可否认,保安和附近群众提供破案线索对破案很有价值。但笔者看到,他们竟特别强调行窃者的“外省人”身份,显得颇为“多余”与偏颇。 既然窃贼们已经形成规模,偷窃行为也已经有规律可寻,连闭路电视、保安、群众都注意到了,为什么行窃却总能“经常”发生?有关部门重视和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案件才是重要的。至于行窃者是否为“外省人”,对破案和量刑似乎并非必要条件。 经济市场化、全球化已有些年头了,以往地区的封闭性早已被人口的大量流动所打破,但在一起普通的失窃案件中,我们仍然听到窃贼首先被圈定、强调为“外省人”,恰恰暴露了一些人潜意识中对“外省人”的歧视。同时,将治安不好的责任都推给所谓的“外省人”,似乎也是在宣称“本省人”的“无责”,这也只能让与案件有关的“本省人”窃喜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