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银夏津”造出“金链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31日07:56 大众网-大众日报

  本期话题:资源型产业的发展之路

  主持人:佟化文(本报记者)

  特邀嘉宾:麻然华(中共夏津县委书记)

  背景

  地处德州西南部的夏津县,因棉花产量大、质量好,素有“银夏津”之美誉。全县植棉最多年份60万亩,产量110万担,且衣分、纤维、色泽等项质量指标优良。但是,过去这个棉花大县却被列为“省级贫困县”。这两年,他们发展加工企业,兴办市场,拉长棉花产业链,县财政收入的80%以上、农民收入60%以上取自棉花产业。棉花产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强县富民支柱。

  事件

  1月24日,江苏南通市东升纺织公司的4辆卡车,停在宋楼镇时庄兴隆纺织公司门口。按预约,他们今天要拉走20吨棉纱。兴隆公司经理时传德以商量的口吻说:“昨天浙江的客户拉走了一批棉纱,明天河北的客商还要来,能不能少给一点?”来人一听,几乎翻脸。最后,时传德还是满足了客户的要求。像“兴隆”这样的加工企业,宋楼镇就有24家,年纺纱54万吨,去年完成工商税收1700万元。每天来这里拉货的车辆络绎不绝,因而类似这样的不愉快的事情也就时常发生。

  点评

  佟化文(以下简称佟):没有加工的产业是没出息的产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的关节点是加工。你们是如何依靠加工实现棉花产业飞跃的?

  麻然华(以下简称麻):棉花要增值、产业要成“链”,应该抓带种植、促流通的“一肩挑两头”的加工业。我们的棉花加工有三次飞跃:鼓励20家企业由原始加工向棉纺织转型;培植起10个投资过亿元的纺织龙头;兴建了彩虹织布服装工业园和大上织布项目。全县现有加工企业350家,其中纺纱织布的80家,年加工棉花420万担,纺纱能力150万锭。三次飞跃使夏津棉花产业脱胎换骨,不仅带动了种植面积稳定在60万亩以上,也促进了棉花市场持续繁荣。

  佟:“棉花流通看夏津。”县里有令人羡慕的大进大出的棉花市场,你们又是怎样组织和搞活流通的?

  麻:我们县皮棉年产量大约为100万担,而加工企业年消化皮棉却在400万担以上。不足的部分从哪里来?靠流通。夏津的棉花流通,现已形成‘买全国、卖全国’格局”的格局。我们兴办起面积200亩,有6个交易大厅、336个垛位的棉花交易场所,还开办了布匹、服装、种子等12个市场;全县涌现出180个既加工、又贩销棉花的经营企业,农村出现了3万个棉花经纪人。他们活跃在10多个省市。

  佟:发展民营经济、扩大招商引资是夏津的两大工作重点,并贯穿于发展棉花产业之中。两项工作对发展棉花产业有何意义?

  麻:做大棉花产业离不开民企和招商引资。前者是发展棉花产业的基础,后者是提高产业水平的条件,我们把这两项工作与发展棉花产业统筹运作。发展民营企业注重“顶天立地”,全县投资超过1000万元的民营加工企业已有138家。对从事贩运的,也鼓励其远购远销、大购大销。追求聚集效应,宋楼、香赵庄、东李三镇的纺织工业园,就汇集了全县50%的纺织企业。我们利用产权、产业招商,先后引进德州德棉、江苏华芳、香港宝龙等10个具有强大带动作用的“大高外”纺织企业。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