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回家民工感慨:我们建造城市,但城市离我们很远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1日02:25 燕赵都市报

  新闻提示:

  进入定州县城,红红火火的“年”味儿扑面而来,进城的农民用自行车载着各种各样的年货正往家里赶。路上,不时有村里的集市出现在公路边,对联、年画、糖果等都摆了出来,让人平添几分过年的兴奋。

  定州是民工外出务工的大县,此时此刻,那些从城市里回到家的民工,又在做什么?记者走进定州几个很普通的村镇,体验了他们春节前夕的种种生活情态。

  在城市,他们都被称为农民工,只有在自己的土地上,他们才是主人。忙活了一年,不论拿到了工资,还是没有拿到工资,他们都在努力地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准备着。

  “不管怎样,都要过年”

  1月27日,阴历腊月十八,记者走进定州市开元镇小油村曹新利家。曹新利正在做木工活,打算年前将已经破旧的大门换下来,过个“新”年。

  38岁的曹新利是一个木工,这些年来,依靠在外做装修、建楼房等木工活,支撑着家里的各种消费。刚刚10天前,曹新利从涿州打工回来。“这次还行,干了不到一个月,1000多元的工资都拿到手了。”曹新利说,这些钱应该够春节期间消费了。

  曹新利常年在外务工,大多数时候都能拿到工资。但是每年挣的钱,也只能满足包括孩子上学在内的各项家庭开支,如果没有其他方面的收入,家里不会有积蓄。“只能是养家,不可能富家。”

  该村戴宝平30多年的外出打工经历也验证了这句话:“还有生产队的时候,我就开始在外做木工活,那时候一天就挣两块多钱。这些年,家里不缺零花钱,但儿子结婚、盖房子这等大事,得借点外债才能过去。”现年55岁的戴宝平回忆起这些年的“木匠”经历,颇有一番感慨。

  “不管发生了什么,年是要过的!”不久前从北京打工回来的刘永杰对记者说,忙忙活活一年,过年可不能马虎,尽量想些美好的事情,“日子还长着呢!”

  “谁没有被拖欠过?”

  刘永杰是定州开元镇孔庄子村人。“谁没有被拖欠过?”记者一提到“欠薪”,他马上这样说。

  刘永杰告诉记者,2004年春天在北京中关村附近干活后,50多个民工为了要回5万多元的工资,颇费了一番周折。他们站在那家建筑公司所在的写字楼外,不仅招来很多记者,也惊动了多个级别的劳动监察和公安部门,最终拿到了工资。

  “当然,我们也知道这样不大好,但我们又能怎样呢?”刘永杰说,打工十几年来,有好几次的工资都没能要回来,时间长了也就懒得要了,虽然家里十分需要那笔钱。

  三天前,曹新利与同伴们还在北京大兴一带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包工头从公司领了民工工资后跑了。曹新利与数十名民工一起在北京待了三天,没有拿到钱,“待下去也不能解决问题,每天都要花钱,只好回家等以后慢慢要吧。”曹说,现在他打工,尽量选择能够拿到钱的工地,但还是防不胜防。

  由于民工工资很多时候是一次性支付的,要不到钱,就意味着一年的劳动打了水漂,“自己辛苦不说,老婆孩子也会因为主要劳动力不在家而受不少苦,更主要的是一家人的开销没了着落。”刘永杰感觉坑害民工的人,可以说是“缺乏人性”。

  “农村才是我们的家”

  35岁的刘永杰,有着十几年在外打工的经历,去过很多城市,也算“走南闯北”,但对每一个城市他都没有“感觉”。他认为,“城市离我们太遥远了,只有农村的家才属于自己。”

  刘永杰说,20岁以前出去打工时,每天完工后,还有可能洗一洗,换换衣服,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转转,感受一下大都市的氛围,也是那时候知道了城市里的很多东西。“现在就不一样了,有时间我会选择与人们下象棋,或睡大觉。”

  他认为,城市离他们这些打工者很远,“农村才是我们的家”,在城市里惟一的企盼就是尽力干活,到时候能装着工资回家比什么都强。

  但是在城市里,也有让刘永杰感到自豪的事情,每当走到曾经参与建造过的大楼,总会说一声“这座大楼这么气势,想当初还有我的贡献呢!”

  同样是民工的曹新平说,在外打工比在家里累多了,能够坚持就是为了挣点养家的钱,对城市没有任何其他奢望,什么工伤、保险、福利,都没有想过,自己平平安安地干活就行了。

  “民工的工资好要了”

  记者采访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民工都感觉城市里“越来越重视民工工资问题”了,他们感觉今年要钱相对容易,原因是有关部门对建筑企业和劳务公司的管理更多了。

  刘永杰说,他外出打工这么多年,以前就没有听说过什么《劳动法》、《劳动监察条例》,遭遇欠薪之后,也没有想过通过什么部门,总感觉那些“衙门”很不好进,没人会管一个农民打工者的事。去年春天的“讨薪”过后,他开始重新看待这个问题。

  曹新利也说,他们不仅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包工头欠薪,还投诉建筑单位用无资质的劳务公司。曹也看到了,正是这些不合规则的层层转包造成了他们不能拿到工资。

  傍晚5时左右,记者驱车从定州赶往报社的路上,看到那些从早上就开始的集市还没有散去。看来,春节真得很近了,在外务工的民工,该回家了!

  本报记者:刘丽普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