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百年老照片佐证 德国外交官到过凉山彝族土司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1日04:52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5年前,笔者在成都发现了两张德国外交官拍摄的反映清末民初凉山彝族的珍贵照片,我一直不知这照片拍摄于什么地方。近日我走入南方丝绸路的岔路越西东路,到离海棠古镇约20公里的甘洛县田坝土司遗址处,我吃惊地发现,我苦苦寻找的两张照片的拍摄地可能就在田坝土司家门前。这是我这次南方丝绸路之行的重大收获之一。

  外交官其人

  1907年,一位年轻的德国外交官福尔兹·魏司以“大德国钦命驻川正领事”名义被德国驻重庆总领事馆派驻成都。魏司曾到过成都,他被成都温润的气候、丰富的物产、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恬静闲适的生活所吸引,遂拿起心爱的德国相机,把目之所及留存在镜头里。1910年,魏司回国成婚,次年9月再次被委任为驻川总领事。他带着新婚妻子由上海经武汉、宜昌乘船至重庆。

  辛亥革命发生后,1912年春,魏司再度“旅居”蓉城,他对地处僻壤的凉山充满好奇,曾沿着古道进入凉山。在川的5年间,他为我们留下了近200幅弥足珍贵的历史照片。这些照片刚好见证了清朝的覆灭和民国的兴起,见证了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的一个缩影。直至上世纪末,他的作品被其孙女塔玛娜·魏司发现呈世。

  田坝三土司

  自元朝建立土司制度以来,甘洛长期属于邛部宣抚司辖地。十八世纪初,二岭(即上下土司)迁来甘洛田坝。田坝的土司遗址有三处:阿日土司衙门、煖带密土司衙门、煖带田坝土司衙门。从照片和资料看,当时外交官拍摄地应该是煖带密土司衙门。

  煖带密土司衙门在今前进乡前进村二组。现仅遗存后宅一大院,是一个二层的房屋。房顶用木架构成,而墙体用青砖修砌,其中门窗用很厚的石头打制。门楣上的汉字是“建威家声”,再上方有一排彝文。当时土司以彝汉文字刻制门上雕饰,可见当时的汉文化对彝族土司的影响。

  几大证据链

  后宅大院旁边那几间破破烂烂、摇摇欲坠的房子,与外交官拍摄的一张照片中的房子极其相似。有几个证据可以证明:一、老照片上反映的穿逗木板房,应该是甘洛田坝一带的彝族贵族建筑。虽然与甘洛相邻的美姑等地的彝区建筑风格相似,但是当时从成都进入美姑不易,而且美姑是纯彝区,不是照片反映的彝汉杂居的地方。二、老照片反映了甘洛彝族服饰特点:女子是瓦盖头,男子包头帕,而古道旁其他地方的彝族服饰都不是这样的。三、照片上的那个建筑物在半坡上,与煖带密土司衙门区位一致,而煖带田坝土司的更平缓一些。四、甘洛是凉山的北大门,德国外交官从成都进入凉山最容易和最先到达的是甘洛,而田坝正处于交通要道上。五、解放前,田坝是周围几个彝汉区的物资交换贸易中心,每年鸦片、花椒、蚕茧、虫蜡“四会”远近闻名,吸引各地大量客商接踵而至,鸦片会更是商贾云集,市场出现了畸形的繁荣景象。德国外交官走入这里的可能性很大。

  解读老照片

  让我们来重新解读那两幅照片:第一张照片,一群彝族汉子在土司衙门前一座雄伟的木板架子房旁或坐或蹲或站。在这群身披察尔瓦的汉子中,最右边头上有英雄结者似是很有身份。第二幅照片,一个斜坡上,坐着许多彝族人,女子头上的瓦盖很简陋,与第一幅照片相比,这些彝族人可能是普通百姓,衣着褴褛,而他们背后和旁边,却有许多戴瓜皮帽留齐膝长辫的人,所着服装为典型的晚清服饰。根据魏司在清末民初时期成都拍的照片看,成都等地的汉族已不再是这样的装束。凉山当时是彝族奴隶社会与汉族的封建社会杂陈,田坝可谓是个典型。

  确定这两张照片拍摄地点在今甘洛县田坝,对于我们深入了解、研究民国初年凉山彝族的经济、文化状况具有珍贵的价值。

  宋明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