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和谐南京:南京共产党人面对的时代课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1日07:43 扬子晚报

  1月31日上午,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罗志军在钟山宾馆主楼大礼堂,向市、区、县四套班子领导和部分党员干部,汇报自己关于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学习心得,交流对于如何构建和谐南京的思考。

  构建和谐南京,南京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体现

  罗志军说,党的先进性是历史的、具体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们党理论上保持先进性的创新,也是保持先进性的伟大实践。构建“和谐南京”,是南京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具体体现,是南京共产党人面对的时代课题。

  “和谐”,是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协调、完整和合乎规律的存在状态,“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结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相互协调的状态。当社会不和谐因素积累到无法弥合的程度,带来的就是社会发展进程的断裂、执政党执政进程的断裂。

  罗志军认为,构建和谐南京,已经具备三方面的条件。一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经济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根据前不久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序,南京得分居第六名。去年,在副省级城市中,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7项主要指标,南京5项增幅进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前移了6位,地区生产总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上升到第一位。二是长足发展的先进文化为构建和谐南京注入了精神动力。三是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发案率保持全国大城市最低,为构建和谐南京提供了政治保障。

  横比纵看找差距,四大矛盾亟待破解

  罗志军按动多媒体,大屏幕出现图表。他提示,尽管南京市综合实力坐上了第六把交椅,但是与第五位的天津相差37分,与第一位的上海相差270分,而对排在第七、八、九位的大连、杭州、沈阳,南京仅超出1分多。进而他剖析南京“和谐”方面亟待解决的几大问题,说明构建和谐南京也是南京加快“两个率先”的内在要求。

  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相对滞后。2000年以来的5年中,收入增速远远低于经济增速。从2007年苏南小康目标节点要求看,城乡居民收入要分别达到2000美元和1000美元。这样,未来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必须分别保持年均11.3%%以上、13.3%%以上的增幅,其中农民收入增速需要提高近1倍。整个苏南,南京这方面压力最大。

  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然突出,城市化发展呈现市域到县域、镇域递减的特征。市域城市化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而县域、镇域城市化水平大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拉大,由1996年的1.79∶1扩大到2004年的2.11∶1。

  资源、生态和环境的风险加大。2003年,万元GDP能耗为2.3吨标准煤,虽然低于国家平均水平0.3吨,但比生态市标准高出了近一倍;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超标;农村地区环境质量下降,2003年,郊县酸雨发生频率由90年代的低于城区水平,上升到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社会事业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在全国大中城市综合实力排序中,由住房医疗服务、科技教育文化和社会保障等5个方面16个子项组成的社会事业这一项,南京竟然居于第36位,得分不仅低于综合实力居前的5位城市,而且低于紧居自己后面的10个城市。

  用创新的思路和手段实现社会公平

  罗志军说,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旨,利益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核心。和计划经济时期甚至和前几年相比,现在维护群众利益,实现社会公平的难度大大增加了。比如群众最关心的就业问题就面临就业弹性下降的矛盾。上世纪80年代全国GDP每增加1个百分点,可增加200多万个就业岗位,90年代只能增加80万个岗位。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产业的消亡,南京的情况也是如此,因此必须有创新的思路和手段。南京要通过完善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体系,突出抓好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平台、就业技能培训平台、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就业综合信息平台和鼓励创业政策平台的建设,努力使就业和发展相协调。

  再比如,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单靠农村和农民是很困难的。那么也必须用创新的思路和手段,从法律、制度、政策的层面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遵循初次分配重效率、再次分配重公平的原则,努力建立起绝大多数城乡群众能够得到较大实惠的分配机制和利益格局。去年市委市政府为农村办8件实事、让农民免交农业税,总共向农村转移财政收入11个亿,而且全市基础设施投入70%%以上都投在了郊县。今后,财政还要更多地向二元结构薄弱地区转移。俞巧云(新华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