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老北市“跤场”回来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4日08:19 沈阳晚报

  本报讯(记者邱宏张晶)北市场锡伯家庙门前,搭建的高台上黄毡铺地;10多岁的孩童、英武的小伙子、老当益壮的白发老人,分别在台子上捉对儿“厮杀”,“里挂”、“手别子”、“抱摔”……一招一式,不时引起观众的热烈掌声。人们高兴地说道,北市场的“跤场”终于回来啦!这是2月3日下午,记者在皇寺庙会上看到的情形。

  当年赫赫有名、如今已75岁高龄的“礅子刘”老先生,向记者讲述了北市场“跤场”
的往昔:“跤场”扎根北市场,要追溯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要归功于当时威震全国的“小霸王”董永山前辈。董永山年轻时,曾先后从师北京天桥第一高手徐俊卿、沈阳北市场“辛家武术学堂”等名师。后来,董永山自己不断揣摩,把满蒙摔跤技法与“辛家拳”精髓结合起来,创建了“武术加跤”的新摔跤方法。当时20多岁的董永山,采用“武术加跤”的摔跤方法,将全国一流摔跤高手纷纷拿下。

  董永山一举成名后,不忘“武术加跤”起源地沈阳北市场,于是便在此设立了“跤场”,并逐渐成为扬名全国的“跤场”。建国前,北市场“跤场”既是以摔跤为生的艺人们的谋生之地,又是云集武林人士的聚会场所。

  当时,大掌柜是董永山,二掌柜栾树生、三掌柜刘长青。以往,董永山前辈并不出场,而是品茶观看徒子徒孙们的摔跤表演;只有遇到前来“切磋”跤艺的好事者,董永山前辈才出手。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能到北市场观看摔跤,是人们尤其是青年人最大的幸事。当时,“跤场”门票十分特别:人们刚进场,工作人员便发给一个纸条,上面印着从1到10的数字。如果观众进来时,已经开摔第三场,工作人员便在“3”上画挑儿;观众离开时如果摔完第七场,便在“7”上画挑儿,然后收取5场票钱,计算方法十分合理。

  在庙会现场,和平区文体局副局长邵闯介绍说,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北市场的“跤场”便消失了。时隔38年后,把摔跤场重新请回北市场,既是保存北市场“杂巴地”的历史风俗原貌,更是为市民提供一个娱乐、休闲、健身的场所。当天,沈阳市体育局在北市场,为“沈阳摔跤基地”挂牌;同时,和平区摔跤协会宣告成立。

  摔跤,这项曾使沈阳人自豪、骄傲的体育项目,终于回到了百姓的身边。记者电话:13304020108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