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求助者骤增透视救助站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6日11:37 黑龙江日报

  “哈市隆冬时节,寒流侵袭,许多流浪乞讨人员纷纷跑到救助管理站里寻求帮助。近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段时间哈尔滨市救助管理站和所辖各区分站日接待求助者达六七十人,这使原本有限的哈市救助管理力量显得捉襟见肘。”

  天寒地冻求助人数倍增

  1月25日,哈市的最低气温已降至零下25摄氏度,记者来到位于哈市花园街上的哈市救助管理站南岗分站。两间十余平方米的小屋里摆放着几张办公桌,救助所需的棉衣、毛毯摆放在明显的位置。小屋里整洁、简单的陈设让人感到温馨。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刚刚接待了4名请求救助的民工,这些民工都来自内蒙古,在哈市一建筑工地做力工。辛苦工作了大半年,包工头平时只给部分生活费,称年底一起结算工资。可到了年底,包工头竟然拿着钱跑了,眼看就要过年了,结果几名民工连坐车回家的钱都没有。无奈之下,他们想到了向哈市的救助管理机构求助。

  哈市救助管理站南岗分站的工作人员董腊梅告诉记者,冬季是哈市常规救助的淡季,一些职业的流浪乞讨人员已转入气候相对温暖的南方乞讨,可没想到,今年哈市气温偏低,结果一些讨要工资不着、寻亲不着、钱包丢失等临时出现困难而要求救助的人骤然增多。随后,董腊梅拿出了登记簿,上面记载着去年11月份,救助人数为173人;去年12月份,救助人数为189人。今年1月份只过了二十余天,救助的人数就达到了150人以上。董腊梅说,近段时间,高峰时救助的人数每天达到三四十人,比平时要求救助人数增加了两倍多。由于各区救助分站所涉及的救助内容只限于派送毯子和冬衣等御寒物品,或是在几元钱左右的车费资助,像这几位民工所出现的情况,因为涉及车费金额大、需要留宿,所以只能是通过哈市救助管理站来完成。董腊梅还告诉记者,到各分站要求救助的人,往往涉及到移送的过程,这对只有几名工作人员的各区救助管理分站来讲,增加了工作强度。

  随后,记者随4名民工来到哈市救助管理站。记者看到,已有四五十人住在里面。经过简单装修的救助管理站宿舍分为男区和女区,卧室整洁、美观,并设有食堂、公共活动室、球场等设施。

  哈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长杨卫国告诉记者,入冬以后,每天到哈市救助管理站要求救助的人数都在六七十人,而且转入市救助管理站的情况多是救助分站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请求救助的人员身患重病,或车费数额较大的情况。去年11月份12月份,要求救助的人数都在2000人左右,比平时增加了两倍多,比去年同期也增加了近一倍,这样庞大的求助人群给他们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病重者成救助难题

  采访时记者发现,住在救助管理站的受助者很多是患病人员。

  杨卫国说,就目前的情况看,救助管理站解决那些生活上临时出现困难的人群,比如务工不着、钱财被盗等情况的求助人尚能承受,这些人和家里取得联系后,一般很快家里就会寄钱过来,绝大部分都会返回家中。即使家里无人寄钱过来,救助管理站资助些钱,这些人也能安全回到家中。比如正在接受救助的几位民工,他们已经和家里联系上了,很快就可以回家了。“救助身体健康者还比较好解决,难就难在对那些老弱病残求助者的救助。”杨卫国无奈地告诉记者,对于患病的求助人员,首先要进行救治,救治结束后,救助管理站还要派专人护送其回家。

  记者在采访时遇到了19岁的李龙,他家住安徽,常年以乞讨为生。今冬的一天他喝多了,躺在大街上,双脚被冻坏,不得已做了截肢手术。现在手术虽然做完了,可他的生活却无法自理,需要有专人照看护送返乡。据杨卫国介绍,除了像李龙这样的危重病人外,许多精神病患者在被公安人员发现后,因无法说清自己的家庭住址,也只好先被送到救助管理站。实际上很多人并不符合救助条件,但是看着他们痛苦的样子也不忍心不留下他们。哈市救助管理站目前有工作人员一百多名,但现在需要救助的患病人数很多,再加上需要救助一些生活无法自理的精神病人,现在哈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大多已经派出去护送病重的求助者回家了,人手不够时只能从各分站抽调部分人员配合市总站的护送和日常管理工作。

  什么在掣肘救助效果

  谈到为什么今年冬天要求救助的人会这样多时,哈市救助管理站杨副站长告诉记者,以前人们对救助管理站不了解,有困难的时候想不到找社会救助部门,现在经过救助部门的大力宣传,尤其是去年4月8日以后,南岗、道里、道外、香坊四个救助分站成立,工作力度增加了,人们了解了救助的功能,遇到困难时会想到救助管理部门。但各分站宣传到位了,其配套的设置并没有完全到位,比如说,夏天时,南岗分站的工作人员会在火车站设宣传点,主动寻找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将一些小问题小难题解决在初期阶段。

  可冬天里,因为没有固定的宣传场所,工作人员只能实行巡逻执勤,而且各区救助分站没有车辆,这样帮助受困者的面就要小很多。再比如说天冷了,各区救助分站都会给乞丐分发一些毛毯、御寒的衣服,在天气十分寒冷时,主动动员流浪乞讨人员住进救助管理站。可现在工作力度不够,大面积的救助实施不了,人们了解了社会救助的作用,但力度很大、效果较好的早期救助在冬季里却实施不了,造成事态严重时,才有一些人想到找救助管理站,这时对有些人的救助难度就很大了,比如那些患病者。

  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其实在国外,寒冬之季,救助部门大多会建立避寒应急救助机制,制订相关的应急预案,动员社会各种力量,为无家可归者提供躲避严寒的场所,以避免类似流浪者冻伤、因寒致病情况的发生。这方面要比我国现在实行的由救助管理部门“单打独斗”救助的方式先进很多,效果也要好很多。比如:早在寒意初到时,法国的救助机构会启用库房和体育场等场所成为避寒场所;红十字会等人道主义机构负责分发政府提供的衣物和棉被;警察加强巡逻,以及时发现街头流浪者,并将他们引导到附近的避寒场所…… 救助工作

  需要社会联动

  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董鸿扬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人向救助机构寻求帮助,说明救助工作已越来越深入人心。但应该指出的是,面对寒流袭击出现的求助人员突然增多的现象,仅仅依靠救助管理站单打独斗,恐怕很难独立承担起避寒救助职责。只有实现社会联动,才能保证救助工作良性运转。

  他说,目前的救助制度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一些环节还没有理顺,与国外的全方位、多渠道的社会救助体系还有一定的差距。要加强社会流浪乞讨者的管理,首先要明确救助管理站和民政、公安、司法、卫生等部门的职能交叉和所属关系,要以法规文件的形式确定几方的权责。应在财政允许的情况下,划拨专款解决流浪人员的生活问题。

  董鸿扬还认为,对于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首先应该给予人道主义的关怀,给予他们自由选择的权利。社会救助单靠政府是不够的,应该发动每一个社会成员以及慈善组织的力量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而对于那些无人赡养的重病患者,尤其是精神病患者,应该加大投入,扩建精神病医院,强制他们接受治疗并加以安置,因为精神病患者容易对社会造成危害,自身生命安全也得不到保证。

  记者又从哈尔滨市民政局了解到,由哈尔滨市民政、公安和卫生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通知》,哈市财政部门将根据每年救助危重病人的病情、人数对医院和救助站给予定额补贴,用于对在哈市流浪乞讨人员中危重病人的救助和救治。这对那些流浪乞讨人员中危重病人无疑是个好消息,对尽量减少流浪乞讨人员中危重病人数,杜绝冻伤等患病情况的发生也显得更加重要。(生活报)

  作者:王晓晨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