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谁来给个人信息上“安全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6日14:38 新民晚报

  一伙犯罪分子假借招聘之名,骗取了22人的个人信息,从6家银行办理了48张信用卡,10个月诈骗透支了50万元——

  谁来给个人信息上“安全锁”?

  如果有单位要招聘,正在找工作的你或许会有“招”必应,把身份证号码、出生年月
、联系方式等一连串个人信息都毫无保留地告知招聘方,你的个人信息很可能因此被轻易盗用。昨天下午,卢湾区法院判决了一桩信用卡诈骗案,被告人沈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6个月,并处罚金30万元;被告人石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6个月,并处罚金20万元;被告人吴某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并处罚金5万元;被告人邹某被判有期徒刑1年3个月。

  判决已尘埃落定,但案件所涉及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却又一次摆在了人们面前。

  用信用卡“买”点钞票

  2003年8月,沈某用上海置地集团的名义,私刻了“置地”公章,伪造了假资料在几家银行申办了10张贷记信用卡。沈某在法庭上说——

  信用卡到手后,我和同伙大量透支,根本没钱还款进去。于是,我想到可以骗取别人的身份资料去申办信用卡,“买点钞票用用”。当时,我和顾某、石某、吴某商量后,他们都表示同意,具体由我负责分工。

  我先后用假名周楠,冒用上海绿谷集团名义设立办公室,并在报上登了招聘员工的启事。广告一登,就有22个应聘者寄来了个人资料。我和顾某用我们四人的头像、应聘人员的姓名和他们的个人信息制作了假身份证,我伪造了个人收入证明,冒用绿谷集团的名义填写了申领信用卡的“底卡”,再用22名应聘人员名义向本市6家银行申办了48张信用卡。

  我想我没有暴露真名实姓,银行和公安怎么找也找不到我。于是,48张信用卡就成了我们透支挥霍的工具,10个月透支达50万元。

  2000克金条低价出手

  除透支消费外,沈某还先后用信用卡买了近2000克金条,总共花去了近30万元,再将这些金条转手低价卖给邹某,邹某说——

  我为这些金条一共付了20多万元。从2003年9月开始,沈某不定期到我的黄金加工摊,我们大约见了10次左右,每次都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他每次带来的金条都有发票。

  我知道他买的金条价格是122元/克,他的发票上是这么写的,卖给我最多是105元/克。沈某说他赌钱输了,要卖了金条还钱。虽然我明明知道个人不能买卖黄金,可我为了牟利还是那么做了。

  个人信息亟待保护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沈某纠集石某、吴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共同冒用他人的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诈骗数额特别巨大,已构成信用卡诈骗罪;被告人邹某明知是犯罪所得赃物,仍予以收购,其行为已构成收购赃物罪,应依法予以惩处。

  在盗用他人信息进行诈骗的犯罪之外,更多的个人信息正备受骚扰。比如,一旦买房,你的个人信息便向卖方公开,这样很可能产生一种后果:当你住进新家以后,一些房产中介就会不停地“电话骚扰”,实际上,你的个人信息已经被出卖了,但目前,你对“出卖者”却无可奈何。个人信息安全的确亟待立法保护。

  本报记者姚丽萍特约通讯员曹云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