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春运高峰看“铁运”(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7日08:04 扬子晚报
春运高峰看“铁运”(图)
  节前春运进入高峰,南京火车站昨天的客发人数近4万。图为铁路劳模正向旅客赠送导乘资料。许希祥摄

  2月6日已是农历腊月二十八,春运节前高峰如期而至。在全省各大汽车站、火车站,回家的人潮一波波涌动。而公铁航几种运输方式中,最受关注的依然是铁路。

  赞也是铁路:开通火车,苏中春运格局为之一变

  随着新长、宁启铁路开通客运,在南京至南通一线、南通至淮安一线,仪征、海安、建湖、大丰等许多中小城市首次通上了火车,苏中的春运格局为之一变。

  在拥有5条始发线的扬州火车站,春运以来,每天的旅客吞吐量从初期的约4000人次增长到5500多,发往西安、广州的2趟车最受追捧,每次都爆满,日客发人数合计超过1400,占到扬州站日客发量的一半以上。往汉口方向的列车实载率也比平时翻了一倍,达到400多人。火车站客运值班员徐荣告诉记者,北京和上海方向目前相对平淡些,但节后从12日到18日(农历初四到初十)的北京票已销售一空。1月23日开行的南京至南通的临客,也停靠扬州站。这趟车在扬州站虽然只卖无座票,但每天也上客100多人。2月6日,这趟临客从南京开过来时就有2300人,在扬州又上了200人,非常火爆。

  火车一开,公路部门立刻感到了压力。春运10多天,扬州汽车站的客发量比去年同期下降超过11%,往南通、盐城地区的班车,旅客明显被火车分流。2月5日,站里专门为此开了分析会,寻找对策。扬州汽车站客运主任严峻峰说,往年这时候,南通、启东、如皋方向都要开加班车了,今年不仅没有加班,正班的客车都坐不满,每趟只有20来个人。扬州到南通的汽车票今年也没按常规涨价,但不涨价一张票也要40元,而乘火车到南通只要14元,这对学生、民工等相当一部分人有很大吸引力。

  苏中铁路客运刚刚起步,线路、班次还比较单一,南京到南通的还只是一趟临客,但就是这样一趟15节车厢的临客,跑一次能拉上2000多人,抵得上几十辆长途大巴。安全性好、价格低廉的火车一开通,让苏中、苏北的多少老百姓喜上眉梢!

  怨也是铁路:一票难求,苏南铁路运力无法满足需求

  2月5日的苏州火车站,到处都是手提肩扛、拎着大包小包的旅客。火车站分管客运的副站长无奈地笑道,去年春运,因为没票,媒体都说我们“高举免战牌”。今年加开的临客多,运能虽然比去年春运时增长了5%左右,但还是保证不了旅客出行。特别是成都、郑州方向,上海过来的列车旅客基数就很大。按现有运力,苏州站一天能发送的旅客在3万-3.1万之间,而5日的上车旅客已达3.6万人次,进入春运最高峰了。

  据了解,目前苏州发往全国各地的长途列车票都很紧张,节前开往成都、郑州、西安、哈尔滨等地的车票早就售完了。站方解释说,苏州站往成都方向的所有列车运力加起来,只能出票1万多张,但要从苏州乘火车往四川方向去的旅客有4万多人,根本满足不了。为缓解安徽方向民工客流的压力,从6日起将陆续增开往阜阳、安庆方向的6趟临客。节后,苏州往东北、广州方向的运力也相当紧张。

  事实上,苏州春运40天的旅客预计发送量为858万人次,其中铁路约164万,占19%,而公路占到近81%。铁路虽然不是大头,但由于一票难求,其受关注程度远甚于其他运输方式。在南京、常州等地,情况亦然。

  铁路受抱怨的还不止在一票难求。6日上午,在南京火车站的售票大厅门口,记者看到有6个人举着火车票,围成一圈等候买主。6人中有男有女,有青年有中年,都在寒风中冻得呲牙咧嘴。记者上前一问,卖的票有1张是到北京的卧铺,有3张是到苏州的,还有到南昌等地的,都是被铁路部门的春运新规定——“开车前6小时内不予退票”给拦在这里的。卖北京卧铺票的姑娘感叹着:“我这票还是请朋友帮忙买到的,现在临时去不了了,好歹退点钱减少些损失吧。我都在这门口等了一个多小时了。”据说铁路部门此举意在打击票贩子,但这一限制确实也给真要退票的旅客添难了。

  说到底,要解决铁路春运中的种种难题,根本出路在加快铁路发展,解决持续多年的供需矛盾。业内人士期盼说:“如果铁路运力能增长50%,全省就不用这么紧张地搞春运啦。”随着国家新一轮铁路建设高潮的到来,我们有理由相信,铁路春运终将柳暗花明。本报记者刘玉琴(新华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