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生活水平提高怀旧情结增强民俗走俏港城鸡年春节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7日08:27 水母网

  水母网2月7日讯鸡年春节尚未到来,百姓身边的年味就已经十分浓郁了———久违的吉祥龙狮会即将浓妆登场,沉寂多年的咯鞭杂耍喜迎吉祥,大枣饽饽等各类年味商品隆重上市……充满民俗味儿的文化活动和商业促销激起了烟台人过传统大年的热情。

  市民:

  盼的就是那份年味儿

  “我爸都快60岁了,偏要买两个大灯笼挂在楼外窗户上,你说那灯笼挂在窗外屋里哪能瞧见,可他就是图这个年味儿。”昨天,在芝罘区文化路文化市场,家住新海阳西街12号的郁先生这样对记者说。

  无独有偶,市区祥尧街13—6号的林芸香,为了图个喜庆,特地让儿子开车拉上两袋面粉,跑回福山回里老家,蒸了3大锅塑着金鸡报晓、腊梅迎春等吉祥图案的面塑枣饽饽,准备过年。

  市园林处南山公园主任王良增告诉记者:“没想到群众对春节民俗活动这么钟情。”年前,公园搞了个“百鸡迎春”鸡展,一开张就迎来了数千名游人观赏。为了迎合市民怀旧亲俗的文化需求,今年春节南山公园推出了“春节民俗文化展示活动”,展示胶东城乡各具特色的年俗文化活动,把寂落多年的渔家秧歌、吉祥狮龙会、胶东威风鼓、咯鞭杂耍等重新挖掘整理,向世人展现。消息一经传出,就有不少市民前来打听消息。市民王国行说:“老辈人盼过年,盼的就是这份怀旧的喜庆劲儿。”

  商家:

  大打民俗文化牌

  踩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你随便走进港城哪一家商场,都能看到各种传统年货购销两旺的情景,灯笼、对联、唐装等柜台前围满前来挑选的顾客。来自烟台开发区凤台小区的余啸宇说:“虽然生活越来越现代化了,但过年还是少不了要按照风俗,备点儿有传统特色的年货。”

  海港路某商厦售货员马立娟告诉记者,今年她们商场辟出专柜销售各种年味十足的用品,同时从各地筹集了不同特色的春节民俗礼品摆上柜台,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蓝白、南沪、巧媳妇等食品生产厂家更是瞅准了年俗的商机,纷纷推出了各色大枣饽饽、大馅速冻水饺礼盒。

  除了推销年货,不少商家还做起了“民俗促销”的文章。昨日,福山区的刘女士在市区某商场购物,意外获得了商家赠送的一幅“吉庆有余”窗花。记者跟着挤进人群,两位身怀“绝技”的民俗艺术家,正在现场制作各种精美的民间艺术品,剪纸、皮画、中国结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小玩意儿在他们手上栩栩如生,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观赏。

  专家:

  民俗不能走入误区

  有调查显示,63%的市民认为,现在的春节缺少传统文化,年味太淡;73%的人表示喜欢过一个传统节庆型春节。原烟台果树研究所所长刘志坚说,新春佳节作为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在市民心中的地位无可替代,但是随着节假日同质化日趋严重,很多节日正在失去它传统的魅力。强化、挖掘具有丰富内涵的年俗文化,让市民在娱乐、休闲和消费过程中寻找到传统文化的影子,是一件大好事。

  市委党校的吴克忠老师说,在商家纷纷追捧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的文化背景下,重拾传统之风,回归春节民俗就是一种有益传承。但他同时指出,如果把民俗作为商家的促销手段,那只能是民俗文化的一种变异。传承性和变异性是民俗文化的固有特性,可目前部分节庆文化的变异已经走得有些离谱。看来,如何寻求二者的平衡点,还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报记者权立通实习生 万瑞鹏/文 孙泓炜/ 摄影责任编辑:邱雁(来源:水母网--烟台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