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早报“温暖2005”捐物活动(三)一日捐赠过万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8日07:59 新桂网

  新桂网-南国早报记者全君兰2月7日,市民捐衣的热潮不减,不单捐来了衣服,还捐来了电视机、电脑、照相机、玩具车、床上用品等物品。到记者当晚8时完稿时止,新买的50个大编织袋又告馨,早报另僻捐物的房间又差不多满仓。记者只能作粗略统计,当天的捐赠物品已达1万多件。

  兄妹送收录机

  有捐物人中,两位20多岁的兄妹送来的一件老式“大块头”收录机引起了众人的注目。有人问:“这还能用吗?”“别看这老古董,现在使用性能还顶好着呢。”哥哥说,这是他父亲当年支边南下当干部时得到的一件很有纪念意义的礼品,后来家中换了很多新电器,却一直舍不得把它卖掉。现在他父亲特地把它捐出来,是想让它继续发挥功能。记者请其留名,哥哥笑着闪出门外说不用写了,记者赶紧抓住妹妹写。妹妹写名字时,哥哥还连连叫道:“不要写了,快走。”记者看到两兄妹分别叫杨昌田和杨晋艳。

  回家乡拿衣服来捐

  记者这边忙着接待市民上门捐赠衣物的同时,那边热线电话也在频频地响,不少市民纷纷询问年后的捐赠活动是否还在继续。一位李小姐在电话里听到记者的承诺后,她不好意思地解释道,她是从武鸣县来南宁打工的,衣物都放在家乡了,她要回家后才可以把衣服拿来捐。一位市民则说,年前太忙,抽不出时间整理和送到报社,他打算在年初一送衣服过来,既能利用时间,还能在新年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我和妈妈一起来捐

  3岁的施睿轩算是当日最小的捐赠者,他跟着妈妈一起送了三袋衣服来,当记者问起他捐了什么东西,小睿轩害羞地躲在妈妈身后,一句话也不说,把妈妈手里的塑料袋推给记者。一位74岁老太太带着小保姆也加入了捐赠的行列,却不愿告诉她姓什么,老太太说,每次的捐赠活动她都参加,从来不留名字,这次当然也不例外。

  捐给更需要的人

  记者在接过一位市民的一包衣服时才发现,对方是个双手残疾的女士,看到记者一脸的问号,她似乎知道记者想问什么,坦然地告诉记者,她是靠领残疾补助金生活的,但在南宁能过上食饱衣暖的日子,远比贫困山区的人好很多。她说,自己家中不是很富裕,但衣服倒有多几件。“我把它捐给比我更需要的人,你们不会嫌我捐的衣服少不收吧?”该女士恳求记者说,她姓粟,住在西乡塘,由于不认得路,她拿一份早报一路问着来,转了三趟车,几经周折才找到了报社。

  公司员工送“福”

  三位身穿公司制服的男士一走进在门口就说:“我们给农家送‘福’来了。”记者一看他们捐来的东西,发现除了10袋衣服外,还送来了几百张“福”字贴。他们的理由是贴“福”可让农家有过年的喜庆,还能节省些钱。记者请他们留名,得到的回答是不用了,他们下午还要再送来一批衣服。记者从他们的所挂的工作牌得知,他们是新华人寿南宁分公司银行业务部的员工。下午这几名员工又送来一批衣服。当天还有不少市民把捐赠的衣物分两次拿来。

  捐来土壤标本

  两位女孩子陪同一位老人捐出了三袋衣物后,老人从装书的口袋里拎出一小袋东西交给记者,看到里面的长盒里分装着很多小格的泥巴和石头,“捐这东西做什么用啊?”记者脱口而出,老人笑了,说:“这是土壤和矿石标本,别小看这东西,中学生教育里有学到这些内容,学生会需要到这些标本的。”记者好奇老人怎么会知道,一位说是其女儿的女孩子揭穿妈妈是退休教师,这些标本是她妈妈亲手制作的。记者欲问其姓名,“不用问,我们都是热心市民。”老人边说边把两女儿拉出门外。

  特地买来新作业本

  7日上午10时许,捐衣的市民渐渐增多,看到记者来不及处理,市民们干脆自己进来动手,放好衣物便走。直到下午2时多,记者才稍稍有整理衣物的时间,却被送来的衣物吸引。“这口袋有几十本崭新的作业本和一大扎笔,都是没用过的。”记者回忆良久才想起这口袋是一名中年女士送来的,却对不上名单上是哪个名字了。“这里有天文望远镜、乒乓球球拍、电脑主机。”“箱子里是彩电,照相机也捐,我希望我也是个受捐者了。”“天啊,老鼠车、大黄峰、战斗机……这么多有趣的玩具。”一位记者在打开一个口袋时发出一阵惊叫,面对袋中各式各样的玩具,记者玩心顿起。不卖的都拿来捐两位母亲带着两个小孩捐来了两大袋衣物后,仍觉得做得还不够,特地询问记者这样的捐物以后能否经常搞,并表示她是某专卖店的老板娘,如果经常有捐衣活动,她就可以把不卖的衣服都拿出来捐。一位记者在整理她们捐来的衣物时发现全是质地很好的新衣服,其中一件的标价是700多元。

  曲线捐衣了心愿

  当日晚上9时许,韦小姐在公司下班后,便从友爱路赶来捐衣物。得知她是马山人,记者好奇地问韦小姐为何不直接捐给家乡贫困的人。韦小姐说她怕直接把衣服给家乡的人,对方不接受。而她在家乡又没有遇到这样的捐赠活动,一直有心无处捐,现在早报搞捐赠活动正好了了她的心愿。她来不及把家里的衣物拿来,能捐出来的衣物也不多,便把在大学时用过的还有九成新的衣物送过来。

  报社职工来捐衣

  此外,在捐衣人中,记者发现了一些熟悉的面孔,报社职工到老总也大包小包地捐来衣物。报社退休职工班达名夫妻抱来两床被子和衣物,本报记者胡红一也拎来了特地清洗干净的两大袋衣服。一些职工则向记者索要口袋,打算下班后再把衣服打包拿过来。记者看到早报一位副总编也拿着一大袋衣服走进热线室,笑称老总也捐衣来了,他摆摆手说:“我帮来捐衣的人扛过来的,我的衣服上午已捐过了。”

  记者手记:暖在春天

  记者 蔡立梅

  “长路奉献给远方,玫瑰奉献给爱情……这几天,我总想起这几句歌词,特别是当我面对接踵而来的捐衣捐物者时,心中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读者的爱心奉献给山村的父老乡亲,我拿什么奉献给你,亲爱的读者?只3天时间,一间办公室满仓了,又一间办公室即将满仓,而读者奉献爱心的脚步依然止不住,情侣来了,母女来了,父子来了,同事来了;姑娘来了,小伙来了,老人来了,儿童来了……一位老人来回坐公交车,送了三趟;一对夫妇带着儿子,开着车来;一个叫梁煜的小朋友,抱着衣服摔了一跤……他们匆匆地来,又匆匆地去,摆一摆手,甚至名字都不愿留下。我们除了感动,还是感动;同时无限欣慰:一则小小的活动启事,竟引来爱心如潮——爱如洪流,爱更像春风,已暖了料峭春寒。“温暖同胞献爱心,别人快乐我快乐。做冬天里的一把火,为贫困山区的父老乡亲点燃温暖。”这是一位署名“农民的儿子、老电大、老党员”的老人的留言。在记者写这篇手记的时候,南宁市36中的高一学生李玲燕打通本报热线,说她愿意做一名志愿者,帮助接待捐赠者。这又是一个暖人心的消息。

  作者:全君兰 蔡立梅

  (来源:新桂网-南国早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