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中国新闻周刊:老板欠工钱 吴文起--回家成了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8日15:39 中国新闻网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一晃12年,他把自己最美好的时光都留在了龙口。可他从心底里不认为这里是他的家。他的家在阜阳临泉的那个村里

  1月29日,是农历腊月二十。吴文起等五人在一起玩一种类似于“跑得快”的纸牌游戏
。赌注很小,每一局都在5元以内。大家付账的时候,都是从外套内侧口袋里面摸半天才掏出钱来。每个人兜里的钱都很少,最多的不超过100元。

  腊月里,农民工吴文起成了一个小赌徒。

  此时,吴文起住在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县级)。他每天的生活安排是这样的:起床,凑合吃一点早点;坐等其他人来打牌,地点是在一个建筑公司的会议室。

  吴文起,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人,32岁。他到龙口打建筑工已经十几年。家里还有一个60岁的老母亲以及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工程在12月底就已经停了,到现在,要过年了工钱还没发。他们打牌,实际上是为了等发工钱。

  这种游戏是搭档间配合玩。跑得快的人把牌打完以后,往往会恃强夺过同伴的牌接着打。吴文起的牌就经常被人夺走。只有一个人的牌没人敢抢,他是建筑公司的老板曲经理。

  曲经理是他所在的建筑公司董事长派来的。由于公司给工人发不了工钱,他的任务是和工人泡在一起打牌以稳定大家的情绪。他面前放着一盒5元钱的“八喜”烟,谁都可以抽,于是会议室里永远烟雾缭绕。窗外飘着雪花,这天的气温据说是零下8度,太冷,不能开窗,屋里的吴文起们都被呛得不停地咳嗽。

  这一天,吴文起输了两块钱。第二天,他不敢再赌了,只是蹲在边上看。他说,兜里只剩50块钱,得撑到工资发下来为止。

  农民工吴文起

  吴文起从来不说“民工”或者“农民工”这两个词。

  要么说“农民”——这是介绍他在安徽的家乡人时说的;要么是“工人”——这是介绍他和同伴们现在的身份时说的。在他看来,这两个词应该不能重叠在一起,虽然他很清楚当他走在街上的时候,人们眼中的吴文起就是一个“农民工”。

  1992年,吴文起和自己的姨夫来到这家建筑公司打工。那时工资低,每月赚300多块钱,但是建筑行业的整体效益尚好,工资都能按时发放,所以每次过年他都能带几千块钱回去。后来工资慢慢涨上来,最高的时候是2000年前后,过年时他能攒下好几千,最高纪录是8000元。

  不幸的是,此前,吴的父亲患上晚期肝癌。孝子吴文起把自己的收入全部搭进去不算,还借了数万元的债。1995年,父亲留下了一大笔债务撒手人寰。为了这笔债,全家辛辛苦苦工作到2002年才全部还清。

  吴文起在初中一年级时就出来打工,妹妹只读完小学。“最可惜的是弟弟,每次考试都是前十名的。可是读完初中,我们实在供不起了。”

  吴文起一直没能结婚。他们老家,结婚很简单,关键是要钱。“你有钱盖房,有钱办婚事就肯定能找到对象,否则谁愿意嫁给你呢?”

  现在他已经32岁,这个年纪的单身汉在农村里是非常罕见了。而弟弟也已经25岁,到了晚婚年纪。吴文起觉得,弟弟不能再耽误了,所以准备先帮他把婚事办了。这是他在2005年里,最大的愿望。

  小工头吴文起

  2002年,其实对于吴文起来说,运气还挺好的。一方面他偿还完了家里的债务,准备大干一场。另一方面,他成了一个小包工头,从最低一级民工中上了一级台阶。然而,这一年里建筑行业的效益却一落千丈,拖欠工资成风。打那时起,吴文起就没有足额拿到过工钱。累计到现在,建筑公司已经欠了他4万多块钱。最惨的是2004年,12个月他没领过一分钱。

  他手下有45个工人,都来自临泉县农村。其中有他的亲哥哥、姐夫和姐夫的弟弟等等亲朋好友家的青壮力。作为小施工队的工头,他要给手下的工人每月付工资1000元上下。而吴的所得就是扣除了这些人力的工资之后的余款。

  按照他的计算,假设工程款按时结清,他去年应该赚了3万元,是自己农民工时代年收入的一倍多。而实际的情况是,由于开发商欠老板工程款,老板没有钱买材料,结果吴文起的工期整整拖长了三个月。他不得不支付这期间的工人的工资。“结果这一年我就算白干了。”吴文起长叹道。

  记者问他,老板一直这样拖欠工钱,恨老板吗?他说不恨是假的。可是老板的确是没办法,不是有钱但故意拖他们,这一点他也很清楚。

  元旦之前,吴文起的几个工人去找当地信访局,没有任何效果,因为欠老板工程款的是当地的国营企业。最后是老板从别处借钱来给每个工人发了1000块钱,作为路费和第一笔工资。吴文起作为小工头,没有领到钱。他说公司欠了他的工人一共20多万的工资。

  现在,吴文起一个人住在公司的一个房间里。腊月之后暖气就不再烧了。前两天公司因为欠了电费被掐了电,能供取暖的电热器也没法用,结果把他给冻感冒了。

  公司所有工人中,吴文起来龙口的时间最长,非常清楚龙口县城的每一处变化。他带着记者满大街转,给记者看他参与盖的几十座楼。光是去年他就参与了四栋楼的建设。这时候,吴文起是非常自豪的:“相比我来的时候,这里发展了整整一倍。”说这话样子是一个标准的龙口人。

  一晃12年,他把自己最美好的时光都留在了龙口。可他从心底里不认为这里是他的家。他的家在阜阳临泉的那个村里。

  再过四五天,龙口到阜阳的长途汽车就停运了。如果那时才能回家,吴文起不得不辗转到潍坊再坐火车,得两天时间,到家可能就是年三十上午。关键是,能不能拿到钱回家还是个问题。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朱雨晨)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