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爆竹辞旧岁 快乐过新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16日08:34 湖南在线-湖南日报

  热热闹闹最重要

  本报记者 陈永刚

  长沙人过年有个老传统:“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地方,拜年拜到初七八,也没豆腐也没渣。”“初一崽”是儿子给父母拜年,“初二郎”是给岳父母拜年;初三初四呢
,就得给周围的邻居去拜个年。可今年,我们家过年就把这个传统给改了。

  去年我家最大的一件事就是添了一个闺女。小家伙天真活泼,爱笑爱闹,是全家人的开心果。特别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更是视如掌上明珠,宝贝得不得了。由于爷爷奶奶一直在帮着带孙女,过年自然是在一起了。而妻子是独生女,岳父手一挥:“我们也别搞什么‘初一崽、初二郎’了,今年过年都到你家去。”我和妻子当然是求之不得了。于是,农历大年三十和初一、初二,一家人都欢聚在一起,吃团年饭,看春节文艺晚会,逗逗宝宝,玩玩“炒地皮”,过年过得热热闹闹。

  到了初三初四,妻子要值班,天气也不好,我就免去了“拜地方”的程序,和朋友、同事们互相发发短信、打打电话拜年,借助科技手段免去了传统的登门造访。到了初五,远在上海的姐姐一家从姐夫的老家耒阳来我家小住一段,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全家到各亲戚家拜年,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热情欢迎,好酒好菜应有尽有,那“也没豆腐也没渣”的日子早成老黄历了。父亲写了一首顺口溜,形容我家过年的新习俗:郎也好崽也好,热热闹闹最重要,生活如今步步高,天天都是乐逍遥。

  包车下乡拜年

  本报记者 杨晓丽

  今年春节,走在常德几个乡镇的马路上,记者发现不少人选择了一种既舒适又快捷的出行方式———租的士或面的,到乡下拜年。

  在长沙工作的刘先生,春节只有3天假,要到常德市区及临澧的6个亲戚家拜年。和妻子一商议,他花300多元租的士,2天走完了所有亲戚,还剩下一天时间,陪父母亲扯了半天家常,带两个小侄子去常德滨湖公园玩了半天。他一家人都觉得,这个年比以往过得轻松多了。他妻子高兴地说:“家里暂时不买车,以后有什么事就租车吧,免得女儿像上次一样,上车时把鞋都挤掉了。”

  一些回常德的人也乐于守在路边等候返程的士,往往仅花20元、30元就能成行。一位“的哥”告诉记者:“从初一至初六,我4次被人包车下乡。现在乡村公路基本硬化了,好走。过年时节,包车显得客气,我这一段还真赚了些钱!”

  包车出行的价格,有时与坐中巴车相差无几。桃源县架桥乡刘老师有5姊妹,4姊妹的家相距较近,只有二哥家在40公里外的地方。刘老师计划初三去二哥家拜年,可小妹觉得天气太冷,二哥家路远,中途还要转车,建议今年不去拜年了,等天气暖和了再去。正在意见不一致时,大哥提议“租车去”,得到了所有人的赞成。刘老师立即给开面的的张师傅打电话,张师傅说要280元,一家人欣然出行。10个人280元,每人来回20多元钱,跟坐中巴差不多。

  新年新礼浓浓情

  本报记者 陈英明

  纷纷扬扬的大雪把澧阳平原盖了个严严实实,农家小院披红贴彩,到处弥漫着过年的喜庆气氛。今年,记者在澧县永丰乡东红村岳父母家过春节,岳父母在节前便与我们商量如何买年礼,该给舅舅送什么,姑父送什么……

  要在几年前,当地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年前就把糖果或桃酥等副食品买来放在家里,这些普通的副食品就成了节日走亲戚时的主打礼品。同时,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想买一点新礼品的念头也只能存在于脑海中。但今年春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年礼也越来越“挑剔”了。田茂林老人说,以往春节来给他拜年的亲戚,所送的礼品一般就是“老三样”:糖、酒和罐头。但今年的礼品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三样”已被方便携带的水果、大礼包、礼盒等取代了,甚至以前想也不敢想的保健品也成年礼了。这几天,他就收到了不少来拜年的亲戚送的各种保健品。在当地一些商店里,记者注意到,方便携带的水果篮、保健品、大礼包,吸引了很多走亲访友的人们,而传统的副食品却已成为年礼中的配角。

  就在走访亲戚的路上,我们不时看到脸上洋溢着笑容、提着各式礼盒的人群。在大坝上,我们与长年在外打工的村民“毛三伢子”相遇。他推着一辆崭新的电动助力车,驮着几大盒刚买的、包装精美的年礼。记者问他给岳父母送些什么好东西,他笑着告诉我们,由于手头比以前宽裕了,那些传统的糖、酥等副食品早就拿不出手了,再说新年嘛,应给老人送点新的、健康的礼品,所以他除了送几盒果汁和保健品,还特意送给老人这辆适合在湖区行驶的电动助力车。

  短信贺新春

  本报记者 左丹

  “心愿是风,快乐是帆,幸福是船,心愿的风吹着快乐的帆载着幸福的船,飘向你,送你世界上所有的幸福,祝春节快乐,幸福到永远!”春节期间,一串串满载着诚挚祝福的短信在手机中传递,短信拜年已成为传统春节中愈来愈流行的人们联络感情的新方式。

  在长沙某媒体工作的胡小姐今年春节就收到了上百条拜年短信。她告诉记者,与往年拜年短信主要集中在除夕夜发出不同,今年的拜年短信来得早,从农历腊月二十八一直到正月初三,拜年短信一条接一条,让人看都看不赢,而过年的喜悦也一直延续了好些天,这种感觉真好。在省直某机关上班的丁先生,也很喜欢短信拜年这种方式。他说,很多朋友天南地北的,平时联系不多,过年了,发个短信问候对方,方便又快捷,为此他还特意上网收集了不少好的祝福语,针对不同的朋友发了50多条短信。

  而今年春节拜年短信的内容,也有了许多新变化,许多分类较细的拜年短信,有专门发给父母、长辈、上司的,如“一年又一年,风风雨雨;一日又一日,日起日落。母亲的厚爱渗入我的心底。在这新春之际,祝母亲安康长寿,欢欣无比”;有专门发给朋友同事的,如“酒遇知己越久越醇,朋友相交越久越真。祝新年快乐,时时好心情”;有专门发给恋人、爱人的,如“相聚的日子都只为酿一杯浓酒,倒成流动的相思,在新年的鞭炮声中,我只想说:今生有你是我的幸福”等。还有一些幽默诙谐的祝福,如“祝你新的一年里,事业正当午,身体壮如虎,金钱不胜数,干活不辛苦,悠闲像老鼠……”令读短信的人乐不可支。

  年年岁岁花不同

  本报记者 刘凌

  又是一年春节到。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春节是记者成家后第一次给父母拜年。农历大年初一,在床上磨蹭到将近中午,我们两口子才不急不慢地赶往父母家。想起以往每年大年初一,父母为图吉利早起,一大早把自己迷迷糊糊从热被窝里喊起来的情景,不禁莞尔一笑。

  临近中午12时,进了家门,给父母拜了年,才发现家里除了桌上多了几碟瓜果,和往常没有两样。正在做饭的妈妈,手上一袋卤牛肉让我一下子勾起了许多过年的记忆。记得我家从邵阳搬到长沙来的头几年,农历大年初一,妈妈总是按照邵阳的习俗,一清早起床就煮甜酒、做卤菜、切猪血丸子,等着招待来家拜年的亲朋好友。一些长沙人到我家小坐片刻,寒暄之间几碗甜酒、几块猪血丸子下了肚,如此“隆重礼遇”让他们觉得既新鲜又热闹。如此几年过去,情况悄悄发生了变化,因为电话拜年的多了,上门拜年的少了,妈妈准备的甜酒、猪血丸子逐渐没有了“市场”,最后终于从我家桌上消失了,妈妈也用不着大年初一清早就爬起来了。一说起这些,妈妈感慨不已:“那些年,这些都是一年难吃得到的好东西,辛苦一年图的是一个口福。现在,大家辛苦一年图的是过年轻松一下。”爸爸接过话头:“我们是老过法,现在是新过法,我们这些老头子该向年轻人看齐才对。”是啊,时代在变,生活也在变。过年桌上少了甜酒、猪血丸子,也少了一份热闹,多的却是一份轻松自在。伴随着时代的节奏,忙碌的都市人也在传统的春节中寻找着最舒适的过法。

  给爷爷“拜年”

  本报记者 黄巍

  鸡年春节,我是在汨罗老家度过的。家乡的春节,有着温馨的气氛,有着严肃庄重的礼仪和浓烈淳厚的人情味。按照当地习俗,农历大年三十晚上,要去给先人送灯;大年初一,还要再去给先人拜年。屈指算来,好几年没回家过年了,岁月让我离祖先越来越远了,可是祖先墓地的位置,我还是有深刻印象的。

  为什么农历大年三十要给逝去的亲人“送灯”?母亲告诉我,大年三十的夜晚是一年中最黑的一晚,得去墓地给逝去的亲人点亮一盏灯,让他们能找到回家的路,和家人一起团聚。虽然我爷爷过世多年了,可每年大年三十,父亲都会为过世的爷爷“送灯”。

  农历大年初一,开了“财门”,吃完早餐,父亲叫上我,带上鞭炮、香烛,去墓地给爷爷拜年。

  如果天气晴朗,步行半个小时可以到达墓地,但因连日雨雪,道路变得十分泥泞,今天非得乘车。街头的三轮摩托十分走俏,许多出行人与司机在讨价还价。那边几辆三轮摩托车载满客奔驰而去,这边又有几辆车“呼啸”而来。父亲与司机谈好价钱,包了一辆车,我们就往爷爷所葬的团山方向驶去。在车上,司机告诉我们,今天的生意真的不错,他已经赚了几十块钱了,大都是一家人包车去给先人拜年的。

  经过一路颠簸,到了团山,我们就直奔爷爷的墓地。沿着山头小道,过了一个弯,又是一个弯,来到了爷爷墓地,点燃香烛,放响鞭炮,给爷爷磕头作揖,就算拜年了。然后,父亲与爷爷聊起了家常,他告诉爷爷,家里一切都好,我还生了小孩,他现在是曾祖父了……乘着父亲“聊天”的时候,我拔了坟头的杂草,堵了坟墓边的鼠洞,还往坟头添了点新土。父亲对我说,记住了,记住祖先坟头的位置和形状,把祖先的坟头装在心里,带着天涯海角地走,这样,再远的游子也不会迷途。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