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美再抛“中国威胁论”(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18日07:47 华商晨报
美再抛“中国威胁论”(图)
美国中情局局长戈斯重点·关注

  去年9月上任的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戈斯,16日首次以局长身份公开亮相便再度抛出了所谓“中国威胁论”。

  在过去几年里,中央情报局局长们一直都在强调美中两国的合作,而此次戈斯的“口风”突变,让西方媒体和美国政界人士均感意外。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孔泉昨日就戈斯的言论进行了驳斥,并希望美方不要向“台独”势力发布错误信号。

  据《中国日报》报道 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局长戈斯2月16日在中央情报局的年度陈述中指出,中国的军事现代化促使台湾海峡两岸的平衡状态发生倾斜,同时对美军在这一地区构成了威胁。

  对于戈斯的这一“中国威胁”论调,有美国人士和西方媒体均提出了异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孔泉在例行记者招待会上也对戈斯的论调予以驳斥。

  新局长首次“开口”就讲歪理

  称中国威胁“美军的台海利益”

  戈斯16日向美国参议院情报特别委员会进行了中央情报局的年度陈述。这是戈斯自从去年9月上任以来首度以中央情报局局长的身份公开亮相。此次陈述的主题是美国在2005年所面临的全球情报挑战,主要阐述了美国所面临的伊斯兰恐怖主义威胁,特别关注两个国家———伊朗和朝鲜。有关“中国威胁”是戈斯此次陈述中的一小部分。

  戈斯在陈述中表示,“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和军事发展正在使台湾海峡两岸的平衡发生倾斜。中国实力的增强对美军在这一地区构成了威胁”。戈斯还具体指出,中国增强了弹道导弹的部署和新潜艇的制造,另外还继续研发更多核导弹。戈斯还提到,美国相信,如果台湾想要从中国分裂出去,中国大陆会实施多层次的军事打击。

  英媒体分析中情局“口风”突变

  美国前高官对戈斯提出异议

  一些西方的中国问题专家认为,在过去几年里,中央情报局局长们在其年度陈述中强调的都是美中间的合作。前任局长特内特在去年的陈述中曾赞扬中国在反恐战争中的合作,以及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中的作用。而此次戈斯在其陈述中根本不提美中关系中的合作因素,相反,他强调中国正在致力于军事和外交行动,以“对抗美国的遏制和包围”。

  英国《金融时报》认为,戈斯此番讲话表明,在中国与其邻国和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的同时,美国中央情报局越来越关注中国对美潜在的军事威胁。

  《金融时报》还引用了前任美国驻华大使李洁明和克林顿时期的副国家安全事务顾问詹姆斯·斯坦伯格的表态。李洁明认为,尽管中央情报局把目光聚焦长远的威胁是正确的,但是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日益发展的经济纽带关系正在使两岸之间发生对抗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詹姆斯·斯坦伯格称:“(戈斯的)陈述中只字未提中国在稳定国际氛围、发展建设性美中关系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这一点令人有些意外。”

  中国为世界发展提供机遇

  中国外交部驳斥戈斯言论

  昨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孔泉在例行记者招待会上就戈斯的前述言论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孔泉说,大量事实充分表明,中国为亚洲地区以及整个世界带来了和平、发展的机遇。在台海地区制造紧张局势的是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我们希望美方能够认真履行“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反对“台独”等承诺,不要向“台独”势力发出错误信号,共同维护台海地区的稳定。

  链接

  美军太平洋候任总司令

  没上任就要“协防台湾”

  美军太平洋总司令被提名人法隆16日告诉美国参院外交委员会,美国将继续“协助”台湾防御,并着力改善台湾的协同作战的能力。法隆表示,太平洋美军将做好准备,随时应付台海危机。

  美国参院外交委员会16日召开听证会,讨论太平美军总司令被提名人法隆的任命。法隆指出,目前很重要的是“协助”台湾增强防御能力,改善协同作战,同时继续提升台湾的军事现代化。法隆表示,美国要帮助台湾改善自我防卫能力,但是要避免具有攻击的意味,如果台湾有强劲的防御能力,会有助于区域的安定。而美国必须清楚表明,反对任何一方片面改变台海现状。

  针对美中关系,法隆说,双方维持建设性的关系,继续提升共同利益,虽然美中经济关系不断扩充,美国依然关注大陆增强国防预算对台海可能造成的影响。新华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