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89岁老人放大镜下纪录为人民服务平凡人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19日00:51 辽沈晚报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是家住东陵区文富路89岁老人周国增的座右铭,周老曾先后在7个火车站从事铁路服务工作。“旅客,就是来到火车站的旅行客人,我会像待家人一样对待我的旅客。”这是周老近40年铁路工作的人生信条。只在私塾上过6个月课的周老酷爱读书、写作,今年元月一日,老人一手拿起笔,一手拿放大镜,开始书写自己的人生,如今已经写出了近2万字的“人生回忆录”,记录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平凡人生。

  平凡一生

  89年的故事不平凡

  在东陵区文富路的家里,记者见到了精神矍铄的周国增老人,20平方米的家里摆放着一个小方桌,桌上的几十页稿纸、圆珠笔和放大镜成为了老人每天写作的必需品。为了在与记者的交谈中找到当年的感觉,周老穿上了50年前的工作服,看着发黄的照片,老人陷入了无限的回忆中……

  1939年,周国增在义县的火车站参加工作,这一干就是7年。随后周老又先后在关家、大成、沈阳老北站、千山、张台子和灯塔等6个火车站从事铁路服务工作,1977年周老从灯塔火车站退休。老人告诉记者,“在这近40年的工作中,‘热爱人民、热爱党、学习雷锋的精神’一直是我工作的准则,因为旅客是旅行的客人,对待他们就要像对待我的家人一样。”

  自学一生

  年近九旬开写回忆录

  说到写作,老人的话匣子便完全打开了,“当时的社会还没有学校,只有私塾,因为当时家里穷,爸妈没有钱供我念书,但我十分渴望读书,于是当时便与一个伙伴偷偷地到私塾,当着先生的面拜了‘圣人爷’。由于当时的传统,拜了‘圣人爷’之后就不得不读书,于是家里无奈拿出一把柴火和一斗米,让我读了两个冬天的书。”只读了6个月书的周老并没有间断学习,儿时在捡柴火、捡粪时,读阅唱本;在车站工作时,做剪报,学知识;退休之后,老人爱好写作,曾写出57个民间故事,1987年被沈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评为民间故事家。2005年元月一日,老人再次拿起笔,开始书写自己“平凡”的一生,76页近2万字的回忆录已经让老人用掉6支笔。老人说,自己计划要写3-4万字,由于眼睛花了,需要用放大镜一点一点完成自己的作品。

  最后老人表示,自己一辈子都在为人民服务,他希望后人都能够时刻牢记雷锋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站好岗。

  记者 杨帆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金鸡送福
恭喜发财图铃拿来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