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当年茶厂穆桂英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19日02:14 都市快报

  当年茶厂穆桂英

  昨天上午,读者叶建明来电:我今年42岁,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我母亲叫滕爱花,今年74岁,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她在杭州茶厂工作,当时同事都叫她月珍。“母亲个子较高,力气较大,当时茶叶用麻袋装,她能扛三四袋。因为这个,她后来还被杭州市评为先进生产者,当时茶厂同事叫她‘穆桂英’。”

  1949年4月,滕爱花18岁,进了杭州四宜路上的汪裕泰茶厂,做了拣茶工。第二年,汪裕泰茶厂并入了杭州第一制茶厂,搬到水陆寺巷,厂里设备也多了起来;到了1953年,杭州第一制茶厂又并入杭州茶厂。

  “在一个墙门里,是一间很大的开间,用布帘隔开,300多位女工坐在里面,一天忙到晚,基本上没有停下来的时候。”滕爱花记忆力很好,讲起50多年前的往事,有条不紊。

  滕爱花说,毛茶摘下来,用布袋装进厂后,第一道工序就是炒潮;然后,投入长滚筒里烤热;第三步是踏茶,一盆盆的茶叶倒在木板上,男技工穿特制布鞋,小心翼翼地将茶叶踩匀;第四步才是大锅热炒———炒熟后的茶叶,茶梗自然脱落,然后,用筛子筛选,分出等级。

  滕爱花的主要工作,是挑选茶梗。“一条长木板,面对面坐着8个女工,埋头挑选。一天做下来,鼻孔里全是蜡黄的茶灰,眉毛上沾满茶梗。

  “挑出的茶梗也不能浪费,既可泡茶喝,也有妇女拿来当耳环一样戴着。”

  筛选后的茶叶,装进垫着锡箔纸的木箱内,一箱箱叠起来,最高叠到5箱,高过人头。滕爱花个子高,力气大,还要负责搬箱。

  “每箱八九十斤重,楼上楼下来回跑,最多的时候,一天要背300箱。”当年超负荷的劳动量,滕爱花至今还留有后遗症,“现在,我的右手举高了,不能用力,否则很痛。”

  精制的一级花茶,包装前也有名堂———“新鲜白兰花或者茉莉花摘来,取下花心,散落的花瓣抛在茶叶上,过一两天,喷香。”滕爱花说。

  茶制好后,打包成箱,每月两趟用火车皮拉到国外。滕爱花说,当时还有一种珠茶———茶叶卷起来,像珍珠一样,既漂亮也耐泡,是外销的主要品种。“不过听说,外国人不是泡来喝的,而是像点心那样,有客人来,装进盘子摆上桌。”

  制茶旺季 竞赛高潮

  每年6月到10月,是制茶旺季,也是劳动竞赛的高潮。产量高、质量好的小组获了奖,奖品一般是脸盆、毛巾、牙刷之类———在滕爱花的回忆中,获胜小组的奖励多是物品,并没有像戴先生老丈人那本日记簿中记载的那样是奖金。

  1953年,茶厂评了3个先进生产者,21岁的滕爱花榜上有名;另外两位都是男的,一位是炒茶技工,另一位是勤杂工。当年获奖的情形,滕爱花至今记忆深刻,“工会小车开到厂门口,接我们到省人民大会堂去发奖,一路雄赳赳、气昂昂,非常自豪。”

  一年后,绍兴新建茶叶分厂,滕爱花被借调过去。三年后,滕爱花回杭自谋职业,与茶厂的因缘就此结束。今年75岁的谢丰镐老人,也有一段茶厂的回忆。1951年,复旦大学毕业后,21岁的谢丰镐被分配到杭州第一制茶厂,和滕爱花做了同事。

  谢丰镐回忆,当时,浙江省茶叶公司下面有三个茶厂———一厂在水陆寺巷;二厂在解放路和环城东路交叉口的大树旁边;三厂在菜市桥附近的东街路。

  “1953年8月15日,凯旋路杭州第四茶厂建成,同时,一、二、三厂并入,统称杭州茶厂。”

  1952年,谢丰镐调入省公司生产企业管理科,当年,公司有5幢办公楼。“快报上登的1952年8月,获得劳动竞赛优胜奖的陈永潮和任瑞耆,我都认识,当年他们在隔壁楼里。”

  后来,谢丰镐调入杭州茶叶加工研究所,和茶叶打了一辈子交道,一直到1992年退休。

  (记者殷志艳 都市快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金鸡送福
恭喜发财图铃拿来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