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骗子花招多请市民严加防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19日16:26 新民晚报

  检察机关针对造假案件上升分析四大特点及原因

  骗取他人的产权证,伪造身份证,出售他人房产后侵吞巨额房款;骗取他人的社会保障卡,伪造处方单,骗配医保药品……近年来,以造假手段进行违法犯罪的案件呈上升态势。据静安区检察院统计,2003年至今,共受理此类案件20件,案件体现涉案数额大、造假领域新、制假用途广、触犯罪名多等特点,需引起有关部门关注。

  动辄骗上几十万

  据悉,有近六成的案件是通过造假达到获取钱财的目的,这些案件数额一般都在四五十万元,有的甚至超过百万元。如方某为牟利,通过山东烟台市一家印刷有限公司经理潘某,由潘为其分别伪造50元票面的香特莉西饼券一万张,10元票面的上海强生出租汽车公司乘车证一万本,总价值人民币150万元。

  造假领域逐渐多

  以往造假多集中在商业领域,如制售假发票、假冒注册商标等,如今则扩展到房产、医疗保险、出入境管理等领域。近三成的案件涉及房产买卖和房产抵押。如杨某谎称上海某房地产咨询公司需购买马某的产权房,骗得马的产权证后,又伪造了马的身份证,并与不知情的姚某签订该房屋买卖合同,通过姚骗得银行贷款48万元后逃逸。

  五花八门的制假

  伪造最多的属居民身份证,近八成的案件都采用伪造居民身份证实施其他犯罪。其次是伪造房产所有权证、企业公章等,还有伪造国家批文、有价票证、医生处方等单证。这些单证为罪犯实施犯罪提供了便利:伪造居民身份证,在银行办理信用卡后恶意透支;私刻医生专用章、假冒医生笔迹,伪造处方单,用他人的社会保障卡大肆配药;伪造赴境外商务考察的“邀请信”、“派遣证明”,以及“企业法人执照”、“房产所有权证”等必备文件,骗取签证,以备偷渡使用。

  牵涉的罪名繁多

  造假往往是为完成其他犯罪作铺垫,牵涉的罪名较多,目前有骗取出境证件、合同诈骗、诈骗、倒卖伪造的有价证券、伪造国家机关证件、伪造居民身份证等罪名。如保险业务员黄某,利用其掌握的客户资料,先后伪造5名客户的身份证,冒充客户填写申请书,从公司冒领客户退保费6.5万余元。

  检察官点评

  造假案件上升的主要原因,一是具有一定的需求市场,制售假货已经形成了地下市场,根据不同的需求定制,钱货两讫,隐蔽性强,不易被查获。二是成本低,获利大。不法分子仅支付制假的低廉费用,获取的往往是几百倍的利润。三是制假物品仿真程度高,一些机构在审核单证时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一般只是形式上的审查,而忽略了单证真实性审查,结果被犯罪分子钻了空子。

  因此检察官提醒市民,对重要的个人证件要妥善保管,如产权证、身份证、社会保障卡等,不能轻易地存放在他人处。其次,增强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比如在接受网络、客户调查中要求公开个人姓名、职业、住址、电话等信息时务必谨慎。相关机构应增强风险意识,特别是二手房交易中,对买卖真实性、贷款人资料和中介公司进行全方位核实,把虚假交易拒之门外。本报记者郭剑烽通讯员高黎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金鸡送福
恭喜发财图铃拿来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