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温暖2005”捐物活动(七) 温暖,让笑声溢满乡村(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3日06:58 新桂网
“温暖2005”捐物活动(七)温暖,让笑声溢满乡村(组图)
床上的破棉絮,记录着贫困山区乡亲生活的艰辛。

“温暖2005”捐物活动(七)温暖,让笑声溢满乡村(组图)
老大妈乐呵呵的试穿新鞋。

  新桂网-南国早报记者蔡立梅/文 唐辉吉/图

  “这是我们全院小朋友对贫困乡村孩子的一点心意,请你们一定送到!”南宁市邮电系统幼儿园的张莹院长握着记者的手说。2月21日,一辆百色东风大卡车载着该幼儿院捐赠的110张幼儿专用椅子和早报热心读者捐赠的第三批4500多件衣物,驶向革命老区田东。22日,1600多件衣物送到国家级贫困乡作登瑶族乡平略村平坤屯和林逢镇关国村龙国瑶族屯。作为本报特派的“温暖使者”,记者全程记录了这一爱心传递的全过程。

  爱心第一站:城里孩子送椅子

  时间:2月20日中午1时至2时许

  地点:南宁市邮电系统幼儿园

  春节前,本报“温暖2005”捐物活动刚启动不久,南宁市邮电系统幼儿园的张莹院长便和本报联系,希望能将该院的一批旧椅子捐给山区的孩子。经研究,本报决定接收这批椅子并送往田东。

  2月21日这天,是邮电系统幼儿园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为了不影响正常的工作,椅子交接决定在中午1时进行,但由于原来联系好的百色市的大卡车因故耽搁,车来到时,已经将近中午2时。几个老师和6个学前班的孩子已经等了一个多小时,记者劝他们回去休息,他们却摇着头说:“不用,我们睡不着。”小朋友们欢快地忙碌着,每人拿两张小椅子,来回地搬了好几趟也不喊累。

  4岁的王子洋跟着值班的妈妈梁老师呆在幼儿院,看见大家搬椅子,他也争着要搬,一趟搬一个,搬了几个后,记者看见他放下椅子喘气,便想接过来让他休息,他却又一下搬起椅子,绕开记者就走。

  搬完椅子,小朋友们又一起搬来了6个保温水桶。张院长告诉记者,椅子是专为幼儿院订做的,边角都是圆的,不容易磕碰到小朋友,用了几年,除了有一些脱漆、松动外,大部分都还好。这些椅子和保温水桶一起,是去年刚换下的,还能继续发挥作用。

  “这是孩子们的一点心意,送给山区的孩子最好。”张院长说。记者向小朋友们连声道谢,他们却嬉笑着跑开了。
“温暖2005”捐物活动(七)温暖,让笑声溢满乡村(组图)
爱心传递隆重得象一个仪式

  爱心第二站:山村孩子大人的节日

  时间:2月22日11时至13时

  地点:田东县作登瑶族乡平略村平坤屯

  22日,百色阴天,气温8~15摄氏度。上午9时30分左右,记者和世界宣明会田东项目办的工作人员一起,将昨夜清点的部分玩具、文具装上一辆越野车。在崎岖的盘山路上颠簸了约一个小时,11时10分,我们终于来到目的地——平坤屯。这个大石山脚下的贫困屯,当日有一个宣明会援建的幼儿园揭牌。在幼儿院前的水泥篮球场上,一群拖着鼻涕的山里孩子嬉戏着。等了约半个小时,大人们陆续从玉米地里回来了,他们好奇地聚拢过来。一阵鞭炮声响过后,平坤宣明幼儿院揭开了红盖头,结束了平略村没有幼儿教育的历史。

  乡里的干部对着大人们说:“不要再让下一代没有文化,不要让孩子们再背着竹篓上山去了,山上已经没有几根草了。”村民罗胜克在广东打工,这次特意把6岁的儿子从广东送回来读幼儿园。他说,原来家里穷,自己只有小学文化,打工路上吃透了没文化的苦,他不会再让儿子像自己一样。工作人员拿出一大包早报读者捐赠的玩具、文具,分发给现场的孩子们。读小学的黄敢、黄妙最、黄妙帮3兄妹,每人分到了一个书包和一支钢笔、一个文具盒,3兄妹高兴地马上把书包背上,做游戏时也不肯放下。

  一个一岁的男孩分到了一个洋娃娃,他母亲一捏洋娃娃的肚子,洋娃娃就眨巴眨巴着大眼睛,逗得小男孩咧嘴直笑。一个穿军装的小男孩拿着刚到手的望远镜,翻过来倒过去,记者忙上前教他看。他弄明白后,便神气地用望远镜不停地望来望去,身边围了几个好奇的男孩……这些城里孩子的玩具,也让大人们看呆了,一个中年男子从孩子手中拿过一架飞机模型,笑眯眯地端详了半天。

  拿着、抱着玩具,孩子们和大人一起参加了游戏,小小的球场上洋溢着一片欢声笑语,仿佛成了一个孩子和大人们的共同节日。
“温暖2005”捐物活动(七)温暖,让笑声溢满乡村(组图)
让这个皮箱陪你去读大学。”

  爱心第三站:寒衣暖了乡亲的心窝窝

  时间:2月22日下午3时至5时

  地点:田东县林逢镇关国村龙国瑶族屯

  回县城装了一车农用卡车的衣物,我们又马不停蹄赶到了龙国瑶族屯。这个四面都是大石山的山坳小屯,有90多户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才300多元。

  山上山下的房子,多是木房或茅草房。零星几间砖房是宣明会拆掉原来的危房后援建的。听到汽车响,一大群孩子欢叫着迎上来。

  在屯小学那棵大榕树根下,乡亲们围了里三层外三层,站在最前面的都是孩子,他们穿着脏兮兮的旧衣服。乡亲们说,今年太干旱了,收成还不够吃,没钱给孩子买过年的新衣。

  记者发现其中一个小姑娘,衣着单薄,裤子屁股处破了个洞,缝了几针,于是问她是不是没有裤子。她害羞地跑开了,用手挡着屁股上的补丁。一问才知她是个孤儿,记者忙挑了几件衣服和裤子送到她的手中。

  村民中,60岁的谭妈吉和70岁的谭妈称还打着赤脚,穿的衣服扣子都掉得差不多了,为了不让寒风把衣服吹开,谭妈称在腰上系了一根稻草。记者看着一阵心酸,忙让她们坐好,找出帽子、鞋子、棉衣、裤子请她们穿上。看着焕然一新的老人,乡亲们发出了一阵善意的笑声。

  3个孩子的母亲谭妈上分到了一床棉被,她笑得合不拢嘴,连说运气好。记者跟着她爬上了她安在半山腰的家——那是怎样的家啊,四面透风,透过地上稀疏的木板,可以看见一头猪饿得四处乱蹿;一张破篾席围着惟一的一张木床,上面堆着黑黑的破棉絮。锅里还剩半锅玉米糊,那是一家人的晚饭。谭妈上展开屋中的一张竹席,把新领的被子铺上,高兴地说:“3个孩子终于有被子盖了。”走下山时,一路上,记者遇到了穿着新鞋走回家的老人,已把夏天的公主裙穿在身上的孩子,穿上棉大衣的中年男子……出到村口,还能听到乡亲们的笑声在大石山中回响。

  采访手记

  父老乡亲

  “阿姨,你们怎么把衣服送给那些穷孩子呢?”一个城里孩子捐赠衣物时问我。当我终于把第三批衣物顺利送到田东的时候,我再一次想起这句话,在回南宁的路上,终于忍不住泪流满面——为许多读者的爱心,为那些还在和贫困苦苦斗争的父老乡亲,为那些常年奔走在城乡的宣明会的工作人员。

  闭上眼,我的脑海里浮现出干枯的石山和田头水柜,那些风雨飘摇的茅草木房,那些像山羊一样散落在大石山间的孩子,那些用竹篓背着粪肥和木柴的瑶族妇女,他们拿着分到的捐赠物的笑容,我的父老乡亲啊,父老乡亲……为什么只有两个多小时的路程,城乡之间俨然两个世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初一学生谭生刚领到一个皮箱,我走过去告诉他,好好读书,让这个皮箱陪你去读大学,走出乡村,他腼腆地点头。但愿那些穷苦的孩子,记着人们的关爱,用知识改变命运。(本报记者蔡立梅)

  作者:蔡立梅 唐辉吉

  (来源:新桂网-南国早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金鸡送福
恭喜发财图铃拿来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