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科学家发现脊椎动物中已知最早嗜食同类的化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3日19:17 人民网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动物界中,同类之间互相残杀和捕食的现象其实是一种非常特殊,同时也很普遍的行为,特别是在低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中尤为普遍。但是一直以来,动物嗜食同类行为的化石证据却鲜有发现,最近,中国科学家发现了脊椎动物中已知最早嗜食同类的化石证据———一具腹腔保存有幼体骨骼的楔齿满洲鳄标本,比已知嗜食同类的晚白垩世恐龙犸君颅龙早了约5000万年!

  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需求,一些动物会吃掉自己的同类。

  动物界中,嗜食同类行为在低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中见得最多,比如在食物短缺的时候,一些昆虫、鱼类和两栖类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需求就会吃掉自己的同类。更有甚者,有些昆虫如蜘蛛、蝎子和蟑螂等动物在交配受精后,雌性会把雄性吃掉。

  在高等脊椎动物中,同类互相捕食现象尽管没有低等动物那么普遍,但是至少也有14种肉食的哺乳动物以及大量的爬行动物和鸟类具有嗜食同类的行为,比如鳄鱼就吃自己的同类。为了保持个体数量的平衡,一些鸟类也会吃掉它们自己产的卵或者已经破壳而出的幼鸟。还有那些体魄强健的雄性狮子,当它们抢占新领地成为“一家之主”后,经常会杀死新领地中新出生的幼仔,目的是为了让雌性狮子尽快繁衍它自己的子孙后代。

  一具看似普通的满洲鳄标本泄露了它捕食同类的秘密。

  “虽然嗜食同类的现象普遍存在,但是在脊椎动物的演化史上,却很少发现确凿的化石证据。”汪筱林告诉记者。汪筱林是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这具腹腔保存有幼体骨骼的楔齿满洲鳄化石标本是在2003年4月,他和研究所同事周忠和研究员在辽西地区进行野外考察时发现的,发现地点在义县金刚山地区。

  在汪筱林的办公室,记者看到了这个被证实嗜食同类的满洲鳄化石标本,标本外表看起来并不起眼,保存得也不是十分完整,头部和尾部都有部分残缺。

  据汪筱林介绍,由于受化石记录不完整以及保存条件的限制,迄今为止,仅仅在大型的兽脚类恐龙———犸君颅龙和尼安德特人的化石记录中发现嗜食同类的证据。犸君颅龙发现于马达加斯加西北部的晚白垩世地层中,这类大型的兽脚类恐龙身长可达9米,大约生存在距今7000万年前,与霸王龙生活在相同的时代。2003年,来自美国的一组科学家通过分析两个犸君颅龙个体的20多件有齿痕的骨骼以及部分头骨上的牙齿痕迹,发现这些骨骼上的伤痕和犸君颅龙的牙齿痕迹非常吻合,科学家由此推断犸君颅龙具有嗜食同类的特性。

  这具满洲鳄标本是迄今为止热河生物群发现的第一件脊椎动物嗜食同类的化石证据,也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第一个最直接的和最令人信服的有关化石脊椎动物嗜食同类的证据,也是最早的关于脊椎动物嗜食同类行为的化石记录,比已知嗜食同类的晚白垩世恐龙犸君颅龙早了约5000万年!

  如何判定标本腹腔内7个头骨为幼体满洲鳄所有?

  在技术人员对标本进行修理之前,研究人员并不能很清晰地看清它的骨骼构造,只是发现楔齿满洲鳄的腹部骨骼非常乱,有很多细小的骨骼叠压在一起,尤其令研究人员感到吃惊的是在楔齿满洲鳄的腹部隐隐约约可以看见一些小的头骨充填其中。

  经过研究所技术人员向龙的初步修理和李玉同高工的精工细雕,半年之后,一件看似普通的标本终于在研究人员面前展现出它不普通的一面。

  在楔齿满洲鳄的腹腔中,竟然保存着7个几乎完整的同种楔齿满洲鳄幼年个体的头骨,然而却很少保存幼年个体的头后骨骼!研究人员当时究竟是如何判定这7个头骨均为幼体满洲鳄所有?

  这7个幼体头骨长约20毫米,而且长度几乎相等,从头部骨骼构造来看,与成年楔齿满洲鳄完全相似,“这就排除了捕食其他动物幼体的可能性,”汪筱林一边指导记者通过显微镜观察标本,一边解释:“而且7个头骨都是分布在背肋和腹肋之间,也就是位于满洲鳄的腹腔内,所以不会是当它在身下孵化幼仔时,遭遇突如其来的灾难偶然叠压埋藏在一起的。”

  那会不会是成年满洲鳄怀孕时留下的胎儿呢?

  研究人员通过仔细观察也很快否定了母体怀孕的可能。因为这7个幼体头骨的保存状况十分奇特,除了最靠前的两个头骨还连着部分颈椎之外,其他5个头骨都没有连着头后其他部位。显然不是怀孕留下的胎儿,而且这些头骨已经发育很完整,如果是在胚胎阶段,头骨的愈合程度不会如此高。

  这7个头骨中,位于上腹部的5个头骨保存比较完整,下腹部的2个头骨已经不太完整了,大部分骨骼已经有点散落。汪筱林分析,可能腹部下方的两个头骨受到酸性物质的侵蚀,已经被部分消化了。种种迹象显示,满洲鳄只能是主动捕食同类幼体,不会是食腐,就好像现在很多动物惯用的捕猎手段一样,先咬断猎物头部,然后将其完整吞咽下去。 这只满洲鳄腹腔中的7个幼年满洲鳄的头骨大小几乎相同,这就说明它们极有可能来自同一窝,而且是同时孵化出来的,甚至不排除是自己子女的可能性。而且从这里研究人员又有了意外的收获,首次了解到满洲鳄这类半水生爬行动物的生殖孵化特征,它们每次孵化出的婴儿至少要在7个以上,产卵数可能更多,据此可以推测出,满洲鳄的繁殖能力可能是比较强的。

  -背景知识

  满洲鳄是半水生离龙类

  1940年日本学者远藤隆次在辽西地区发现了第一具楔齿满洲鳄标本,将其归入原始的初龙类,后来一些学者认为满洲鳄应该归入与蜥蜴类有很近亲缘关系的喙头类。不幸的是,楔齿满洲鳄的正型标本已经遗失,人们再也无法见到它的本来面目。

  满洲鳄化石被发现60年来,其系统关系一直存在很大的疑问,直到2000年,当时还在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现任北京大学教授的高克勤博士等将其归入离鳄类(离龙类),认为满洲鳄是双孔型离龙类爬行动物中的一较原始的成员,是一类半水生的爬行动物。

  根据高克勤等人的研究,满洲鳄的身体外面一般覆盖着小的叠瓦状鳞片,背部的鳞片要大于腹部的鳞片,其中沿着背部两侧,从脖子、躯干一直到尾巴,分别分布着一排很大的卵圆形鳞片,这些大的鳞片独立分布,并不连接,分别被周边分布的小鳞片所包围。满洲鳄大腿之下皮肤还具有明显的褶皱,显示这类生物的表皮薄而柔软,更适应半水生的生态环境。 (刘慧 来源:北京科技报)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团团圆圆
正月十五闹元宵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