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就业突围彰显政府民本智慧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4日06:52 华商晨报

  晨报观察

  75.6万———这是2002年辽宁省登记失业的人数。

  6.5%———这是辽宁省三年前的登记失业率,这个数字曾位列全国第一。

  到2004年,全省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的增长人数为-3.8万,城镇失业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张文岳省长的《政府工作报告》,用几个数字勾勒了政府的坚韧:仅仅过去一年,我们的政府就筹措了就业扶持资金10亿元,而且实现了实名制就业111万人,安置了大龄就业困难人员10万人。

  辽宁省的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峰回路转。

  (一)

  2001~2003年,有资料显示,作为老工业基地,辽宁省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过程之中,共有175.5万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最直接的结果是,辽宁的登记失业率急剧上升。按照2004年全省经济发展速度计算,当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只有100万个,而需要就业人数达160万人,再就业工作形势相当严峻。

  有专家认为,造成辽宁就业严峻局面的主要原因中,经济结构调整引起结构性失业“时间之集中、人数之多是前所未有的”。与此同时,辽宁省不得不面对这样一系列烦忧:大龄就业困难人员较多,初中文化以下等知识水平低的人员多……一部分人原本收入水平较低,生活较为困难,失业后重新就业愿望十分迫切,却又无法适应新岗位的要求。

  辽宁各地城市化加速,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辽宁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压力。

  (二)

  “在振兴老工业基地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中,就业问题最为迫切。”东北财经大学副教授、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专家赵建国说。

  “如何利用东北老工业基地重新振兴战略所带来的机遇,解决好辽宁省严峻的就业问题,并以此为突破口更好地促进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事实上,辽宁省委、省政府着眼于不断完善扶持政策,为下岗职工拓宽就业渠道,创造宽松就业环境及对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真抓实干、通力合作的严格要求上。2004年9月,张文岳在省政府召开的业务会议上提出了“四个优先”,即就业情况优先汇报,就业工作优先考核,就业困难优先解决,就业措施优先落实。

  为规避实际操作中出现的小额担保贷款难贷、创业手续难办等问题,2004年,辽宁省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再就业扶持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将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纳入享受再就业扶持政策范围,加大了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在辽宁省最具代表性的沈阳,针对本省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即“4050”人员)较多的实际情况,沈阳市郑重承诺,凡“4050”人员和低收入家庭人员,只要有就业愿望和要求,政府都将100%提供公益性岗位,以解决其基本生活问题;开展技能培训,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能力;实行就业实名登记管理,提高再就业质量;完善政府目标考核体系,确保再就业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在一系列措施下,2004年前11个月,全省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6.6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的122%;安置大龄就业困难对象11万人,位居全国第三。

  (三)

  2005年1月25日,来自东北振兴办的消息再次阐释了辽宁打赢这场破冰之战的决心。在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方面,振兴东北办以《辽宁省狠抓落实积极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为题,强调了未来工作的中心思想———把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作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内容。

  2月23日,张文岳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把“抓住民生之本、办好民心工程”当作政府今年工作重头,其中,建立失业调控和预警体系,全年实现实名制就业115万人的目标引人注目。

  “确保城镇有就业需要的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实实在在的描述似乎回应着诸多专家的预测:

  “这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预计到2007年,辽宁省人多债多的问题能够逐渐走向平衡。而2005年,应该成为辽宁经济发展的破冰期。”

  本报记者 经淼 曹雯雯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