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让我们乐此不疲的春节成难过却不能不过的春“劫”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4日08:03 水母网

  水母网2月24日讯元宵节一过,一番折腾后的老百姓习惯性地自言自语说一句:这年就算过完了?琢磨话里的滋味,除了热闹过后的失落,更有终于松口气的疲累。曾几何时,让我们乐此不疲的春节,已成为一个难过却不能不过的春“劫”。

  购物:让我一次“花”个够

  在春节这个中国最大的节日里,花钱的主题被发挥到了极至。

  春节前后,随便在烟台哪个大小商场超市里转一转,你看到最多的绝非物品,而是人,尽管老百姓消费额度的增幅绝对让你瞠目结舌,但每年动辄几个亿的商品似乎还是难以填满烟台人的购物篮。

  拜年:不能承受之折腾

  因为单位安排了春节值班,家住芝罘区海港小区的孙先生没回老家。尽管省去了路途颠簸之苦,但从正月初一到初七,不是忙着招待来客,就是忙着出门拜年,整个春节长假就没闲着。据了解,春节期间,我市手机用户发送拜年信息、彩信总量达4500多万条。然而,古老的上门拜年习俗却具有它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送礼:甜蜜的负担

  离春节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在市某机关工作的李女士就忙活开了,记者粗略计算了一下李女士夫妇的礼品清单,送给老人、孩子和单位领导的礼物,总体价值不低于2500元。尽管礼品一直被视为传递心意的必要媒介,但春节送礼已经从主体需要变成了甜蜜的负担。在去年的全国春节调查中,送礼排在春节花费的首位。

  声音

  “年意识”淡化是社会的进步。

  富庶则“年味儿”浓郁,贫困则“年味儿”寡淡,在经济发展迅速,生活质量逐步提高的今天,为什么春节转眼成春“劫”了呢?

  社会学家、山东工商学院张景芬教授对此感慨很深,他说,作为最初起源于中国农耕社会,为打发“冬闲”而衍生出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初衷是简单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春节被人们赋予了更复杂的意味,农耕文化的节日演变成工业文明的产物,沿袭到今天的这个传统节日,逐渐变成了一种精神和经济的双重负担。

  “‘年意识’的淡化是社会进步的具体体现之一。”张教授面对传统的“年味儿”道出了自己的看法,节日文化的革新是不可抗拒的趋势,今天我们要追求的“年味儿”,不是包含着农业社会的脆弱性、穷怕了饿怕了的本能反应,而应该是一种脱离了单纯“物化”的春节气氛,是一种能体现中国内在文化气质、体现时代进步与变革的真正的“年味儿”。

  记者王晓丹责任编辑:王家荣(来源:水母网--今晨6点)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