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49万元养个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4日15:24 时代信报

  一份“调查报告”引发公众关于孩子“投资成本与价值”的激辩——

  有的小孩已经参加工作,但他们的父母可能会每月存1000块当作他们以后结婚的费用,或者有的家庭直接就掏出 50万元来给孩子买套房子。

  按照这种情况来看,如果你从现在开始生养小孩,那你的花费一定不会低于49万元的

  但是孩子给父母带来的心理上的满足感不是金钱能够衡量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2004年12期的《青年研究》刊发了上海社会学家徐安琪的《孩子的经济成本:转型期的 结构变化和优化》的调查报告。其中一段文字被各大网站热情高涨地多次转载。其内容大概是说,从直接经济成本看,0至1 6岁孩子的抚养总成本将达到25万元左右。如估算到子女上高等院校的家庭支出,则高达48万元。估算30岁前的未婚不 在读的子女的总成本达到49万元。其中并没有包括社会赠送、学校免费、春节压岁钱等5万至6万元的收入。按照该研究的 统计,孩子的零花钱和压岁钱两项人均年进账达2300元,最高达4万元。此外,这49万元尚不包括孕产期支出以及从孩 子孕育到成长过程中父母因孩子误工、减少流动、升迁等自身发展损失的间接经济成本。”

  此报告引起轩然大波,在网络上许多人认为徐的结论符合富裕阶层,而大多数家庭没有这个承受能力。由此甚至延伸 出一场关于孩子“投资成本与价值”的激辩。

  高消费触动神经

  “你想吃什么?”两岁多的依依不假思索:“龙虾。”这是春节她被带到成都去看干妈,到中午的时候,干妈和她的 对话。干妈家不富裕,只是平常家庭,她在想,孩子大不了吃肯德基,吃14块钱一个的汉堡。

  依依妈妈李女士现在讲起这事都还很尴尬:“我当时生怕她说要吃鲍鱼”。

  依依在龙湖一家贵族幼儿园全托,妈妈每个月要交2000多块钱“供她读书”。幼儿园的级别很高,“还有外国老 师来上课”。依依妈妈在家当全职太太,花钱把孩子送到这个说英语的贵族幼儿园,她和依依爸爸就只有一个心愿:孩子从小 就应接受最好的教育。

  依依周末回到家里,妈妈都会带她去海鲜馆“补充”,妈妈认为那里有超市里买不到的鱼,对给孩子营养,妈妈是不 考虑价钱的。天长日久,依依上桌子都会“点龙虾”和更高级的鲍鱼。

  从成都拜访了依依干妈回来,依依妈妈就看见社会学家徐安琪的调查:养个孩子的总成本在49万元。尽管依依每个 月要花掉她几千元,但看到这个数据,她还是吓了一跳。

  高消费的还有更甚者,在凤凰卫视拍摄的《失速青春—奥克兰小留学生生存现状调查》电视纪录片中,一名留学的中 国男孩这样描述了他陪自己的朋友去买车的经历:“老外买车一般是分期付款给首期,而中国人买车是提着一盒子现金去,我 有个朋友就是这么做的。因为银行没有100块面额的,我们就用超市购物袋装了满满两袋面额都是20块的现金去买车,一 共3万6,车行老板点了差不多两个小时,还说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的现金。”

  与此同时,一份刚刚出炉的《四川叙永县南面山区贫困学生失学现状》的调查报告则揭示出中国儿童另一面的现实。 叙永县,国家级贫困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是泸州市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县,也是四川省杂散居少 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县。在叙永南面地区人口多、经济文化落后、政府财政负担很重的情况下,当地政府推动国家普及9年义务 教育,在各乡镇建立了完全小学和初级中学,提供了就学的基本条件,但是由于山区人民生活条件极差,收入极低,连每年1 80元的杂费也交不起,或者还需要少年儿童直接参与劳动才能维持生活,因此导致很多学生因为贫困而失学。

  如此强烈的反差,用49万人民币来做这两者之间的平均值恐怕让大多数人都会心存怀疑。毕竟养孩子不属于特别行 为,得出49万结论的调查报告立即引来了网络上很多人的争论。带着好奇与疑问,记者终于连线到徐安琪——

  在电话里,徐安琪显得很无奈:“这几天我的电话太多了,全都是问我调查报告的事情。1万5千字的报告被某些记 者用其中几百字到处炒作,这是断章取义!”

  49万元数据从何得来?

  记者:怎么解释您说的“断章取义”?

  徐安琪:我在自己的报告中并没有说49万这个数字是可以推论全国的,实际上我们研究所是受上海市徐汇区人口与 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委托,在徐汇区内36个居委会中的746户有30岁以下未婚子女的家庭所作的抽样调查。徐汇区人口与 计划生育委员会准备推出一个“新家庭计划”,就希望了解现在对孩子的经济投入到底有哪些是必要的,哪些是过度的,对年 轻人的婚前教育提供一个比较准确的数据。我们知道上海在国内的经济水平是比较领先的,而徐汇区的经济收入水平又比整个 上海的水平高出一些。从1998年到2002年,徐汇区的经济总量始终保持在上海中心城区的领先水平,49万这个数据 连上海都不能推论,更何况全国?”

  记者:那么这个数据是怎样得出来的呢?

  徐安琪:其实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就发现这746户家庭的个体差异是非常大的,比如婴儿的花费,去年最高的花费了 5万元,最低的只有2000元。调查报告提供的是一个平均的数值,我们的方法就是将去年0岁孩子的人均花费加上1岁孩 子的人均花费,这样一直加到30岁,得出来的总和约49万元。

  记者:49万是已经产生的费用还是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可能产生的费用呢?

  徐安琪:我从来就没说过49万是一个家庭已经产生的花费,何为转型期的结构变化,就是我国从80年代到现在不 同体制的逐步改革。比如以前是全员就业、连续就业,而现在是合同制、是双向选择;以前是国家提供医疗保障,现在很多人 要自己花钱看病了;最基本的就是物价也不一样了,其中,教育费的变化是比较明显的。另外,中国的情况和国外还不一样。 国外的小孩一般到18岁以后就开始勤工俭学,自己养活自己;而中国的小孩很可能是高中毕业或者大学毕业之后并没有马上 就业,家长就会一直花钱。在调查的时候,我们就发现就算有的小孩已经参加工作,但他们的父母可能会每月存1000块当 作他们以后结婚的费用,或者有的家庭直接就掏出50万元来给孩子买套房子。按照这种形势来看,如果你从现在开始生养小 孩,那你的花费一定不会低于49万元的,这里面是有一个潜在延伸的。现在的婴儿用的是尿不湿,喝的是进口奶粉,有专业 的月嫂看护;现在的中小学生有电脑上网,用的是手机,大多数孩子都有家教辅导,而且现在的家长给子女上保险的意识也逐 渐加强,这又是一笔不可忽略的费用。

  投入越多并非越优秀

  记者:您本人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徐安琪: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盲目的花费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我们的调查对象中,从小学生到研究生 ,有5成以上的孩子有家教。请家教的初中生最多,平均每人在去年都支出了1800元的家教费用。对孩子的经济投入增长 非常迅速,但是经济成本的结构并不合理。

  记者:这种不合理都是因为家长们的望子成龙吗?

  徐安琪:现在的高等教育自费成本年均人支出1.3万元的费用,这其中包括学费、住宿、交通费等。对于父母是下 岗职工的家庭而言,这笔开销是无法承担的,只能让孩子上中专。难道他们就不望子成龙吗?现在仍然存在学校强制推销和摊 派很多不太必要的营养品、培训、游乐活动,或者校服等经费。这些违规收费无形之中也增加了家长的负担。所以我们一直都 在建议政府增加教育投入,比如奖学金、助学贷款,保障贫困孩子也有平等的机会。

  记者:是不是投入越多,孩子就越优秀?

  徐安琪:绝对不是。在调查报告中我们特别强调了这一点,就是家庭的经济付出与孩子的学业成绩、心理素质、身体 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之间并不是呈现显著的“正相关”,也就是说,并非在子女身上投入的经济成本越高,对子女健康成长和 全面发展越有利。高经济成本不是万能的。有的家长就告诉我们,孩子从小就经常一些展览会、外语角等活动,这些家长注重 的是素质教育与感情投入。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大多经历了中国的特殊困难时期,所以在他们观念就是一 定不能让孩子吃苦。只要孩子的成绩好,物质上的投入家长们一定是竭尽所能的,却忽视了对孩子吃苦耐劳、团结互助等社会 公益观念意识的培养。

  记者:现在网上大多数评价都是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如果这些人知道49万这个数据是得自于上海市徐汇区,那您 感觉他们会有怎样的反应?

  徐安琪:我觉得这里面存在很大的误会,虽然是记者在炒作,但别人都把“矛头”对向了我。其实看过我们整篇调查 报告的人都说这是一份非常严谨的调查,当然要避免误会首先还要了解两个前提,一个就是这份报告是在上海市徐汇区做抽样 调查得出来的,另一个就是49万并不是一个家庭已经产生的费用。大家完全没有必要把注意力全放在花了多少钱身上,我们 都知道教育并不仅仅体现在金钱上的成本,它还包括孩子的发展机会成本、关系成本等很多方面。孩子一出生,家长就开始操 心,从孩子该吃什么,要进最好的幼儿园、中学、大学,孩子的安全等方面都是父母所投入的心理成本。我们的调查也发现从 孕育到抚养,不论是生活照顾还是家庭教育,大多数高学历的女性投入更多,这样又会影响她们的工作升迁等。有了孩子以后 夫妻会减少很多社会交往、自由活动,如果父母两人的教育方法不一致,由此产生矛盾也会影响夫妻之间的感情。所以说不能 完全考虑经济成本,抚养一个孩子其他各个方面的投入都是非常大的。

  生养孩子获得幸福感

  记者:经济和心理产生如此大的花费,新婚的父母还会考虑生养孩子吗?

  徐安琪:我们说的都是父母的投入,但是孩子的出生也会带来回报。比如说为人父母的幸福感、自豪感,跟孩子相处 时不会觉得孤单,为了教育孩子父母会学到很多新的知识,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也提高了自己的能力,为了孩子的幸福自己会更 加努力的工作。如果是在农村,孩子还意味着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等效用。孩子给父母带来的心理上的满足感不是金钱能够衡 量的。

  这份报告出炉,不管别人如何怀疑其权威性以及调查的准确性,它的意义在于,它至少首次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数字, 清楚地描绘了把一个孩子从生出来到培养到大学毕业这一过程应该花费多少钱这样一笔经济账。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