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四化”理念打造新西安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8日07:15 三秦都市报

  西安市委、市政府以白皮书形式推出《西安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发展报告》

  近日,西安市委、市政府以白皮书的形式公布了《西安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发展报告》(以下简称《发展报告》),阐释了西安市的“四化”发展理念,提出把西安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的发展定位,以及规划立市、科教兴市、产
业强市、文化名市、环境优市、依法治市的发展方略。以白皮书的形式公布一个城市当前和今后10到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路,这在我国城市中尚属首次。

  为在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西安市委、市政府于去年2月份提出“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发展新理念,并组成由50多位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参加的课题组,历时八个月,经过深入调研论证、反复征求各方意见,集中广大干部群众智慧,并经市委常委会、全委会讨论,形成了《发展报告》。《发展报告》是集思广益、民主科学决策的成果,是指导当前和今后10到20年西安发展的一个带有战略意义的文件。

  《发展报告》提出,西安要以历史、教育、文化和旅游等优势资源为战略启动点,大力增强科技竞争力、文化竞争力和旅游业竞争力,在这些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性进展,率先参与国际经济循环,以此带动其他领域的国际化,走西安特色的新型国际化道路。为实现西安市场化的目标,要整合国有经济资源、大力发展并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速技术市场化、加速培育市场中介组织、切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工作流程再造,建设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金融中心、打造具有西安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构建合理的产业布局形态和市场空间形态。

  《发展报告》认为,人文化是“四化”的核心,是西安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和目的,为国际化、市场化、生态化提供价值标准、精神动力和智能支撑。而生态化则是保证城市生存安全、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建设生态西安,再现秀美山川,是我们急迫而长远的任务。

  未来10到20年,是关乎西安发展与建设成败的一个关键时段,也是实践“四化”理念的重要时期。《发展报告》号召全市人民肩负起把西安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的光荣使命,再造这座伟大城市的辉煌。

  国际化

  战略三步走:内陆中心——外向型城市——国际化都市

  内陆中心:以西安都市圈和关中经济带为主体,到2010年前后,西安的城市化和现代化取得较大进展,作为内陆中心的功能显著增强。

  外向型城市:西安建设外向型城市,就要争取进一步扩大入境游客的规模,并以人流带动国际资本、技术、信息、文化的流入。到2020年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基本成为外向型城市。

  国际化都市:在成为外向型城市之后,在经济活动国际化、运行机制国际化、城市管理和环境标准国际化、基础设施功能国际化、社会文化交往国际化和提高居民素质等方面继续全面推进,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到2030年,人均GDP达1万美元,初步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的框架,并进而在西部城市中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大城市的目标。

  古城复兴计划 打造国际历史名城

  实施中华文明故都保护工程。推出古城复兴计划,实行“古新分治”。对古城墙内的文物古迹、历史街区与传统民居要加大保护力度,不得拆迁;逐渐弱化和分离“古城”的行政、交通、居住等功能,强化其旅游观光、文化交流功能。与“古城”转移出来的部分功能,重组和完善西安城市功能体系。把四大遗址、秦汉唐陵等周秦汉唐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古都及其周边文化带的整体保护结合起来,统一规范,争取列为“中华文明故都保护”的国家工程,采取国家支持、城市运营、社会参与、国际援助的方式进行保护建设,使西安成为中国对外的国家文化形象。

  五大精品线路彰显特色旅游品牌

  以名城、名山、名水、名文物景点为载体,围绕历史、民俗、宗教、生态等主题整合资源,提高旅游产品、旅游环境和旅游服务国际化程度,打造具有世界影响的特色旅游品牌。重点开发五大精品旅游线路。古城及文物保护与旅游景点开发相结合,按照板块开发、专题深化和精品带动的策略,加快环古城墙、四大遗址、曲江、终南山、佛道文化等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形成文化遗产观光游、秦岭自然风光游、关中民俗风情游、健康休闲娱乐游、现代科技文教游等五大精品线路。针对不同国别、地区的游客设计不同的旅游产品。建立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协调机制,加强国际国内旅游合作,调整客源市场和旅游产品结构,发展会展旅游和商务旅游,更新宣传促销手段并加大宣传促销力度。

  构筑人才高地 建设“中国软件之都”

  构建知识创新策源地和西部人才高地。融合地区科技教育资源,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依托重点大学和科研院所,组织实施中长期科技创新和攻关规划,在基础性、前沿性和原创性上取得突破。支持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和国家重点科研院所创建世界名牌大学、名牌研究院所。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提升人才聚集能力,重点培养和引进企业高级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为国际化提供人才保证。

  建设西部技术创新和产业国际化基础。形成体制、环境、产业和人才的优势,大力推进高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二次创业”,使其成为西部地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技术创新、加速产业国际化的基础。加快国家级软件园建设,把西安建成“中国软件之都”。加快提升西安出口加工区的能力,创造条件使其转型为自由贸易区,并设立专业分区。

  “一日交通圈”绘就大西安蓝图

  努力搞好市政公用、社区服务等设施建设。以城市道路建设为重点,建设城市高架快速干道轻轨,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形成与周边中心城市的“一日交通圈”。增加环路、立交、绿化带及路旁的小型园林廊亭和休憩所,加快城市供水、供气、供热、排水和电网改造,发展公共交通和环保生态住宅。

  市场化

  让非公有制企业和公有制企业享受同等待遇

  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向宽领域发展。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通过兼并、收购、租赁、承包、参股、控股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改革和资产重组;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企业与科研机构联姻,实现资本、技术和机制优势的有机融合;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企业以多种形式向现代化农业、生态环保、旅游、交通、能源、服务业、公用事业等领域拓展。优化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环境。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做好融资担保、政策信息、投资咨询、技术开发、人才培训等服务。消除歧视和限制政策,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投资国家法律法规没有禁止的一切行业和领域,并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人才引进与培养、对外贸易等方面,同公有制企业享受同等待遇。

  争取组建西部开发银行

  加快金融体系多元化和金融机构多样化的步伐。创造条件引进外贸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到西安开办分支机构。努力争取降低金融机构在西部的准入条件,争取在西安组建区域股份制商业银行——西部开发银行。加快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发展金融资信评估、信用担保、金融咨询、保险评估等中介机构。

  积极开拓融资渠道,扩大直接融资范围。以国家西部大开发有关财政、税收、货币和产业等优惠政策为导向,广泛吸收国内外各种资本,尤其是民间资本参与西安地区经济和金融业发展。健全金融五大市场,扩大间接融资。大力发展金融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贴现市场、承兑市场和短期债券市场,促进西安地区资本市场各要素的资源整合,组建西部金融超市,建立高效统一的产权交易,搭建银企之间有效联系对接平台。

  五大产业集群崭露头角

  打造科教文化产业集群。运用市场手段,以双赢为目的,整合西安地区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军工企业的技术力量,共同发展,建成西部地区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防科技工业基地和区域性国际科技交流中心,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打造旅游产业集群。充分利用西安丰富的旅游资源,合理开发文物旅游、宗教旅游,积极开发生态旅游、民俗文化旅游、休闲保健旅游、会展旅游,形成大旅游产业链,使旅游产业真正成为西安市主导产业,成为聚集人气的通道和走向世界的平台。

  打造制造业产业集群。实施《西安工业振兴计划》,大力发展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业、光机电一体化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机械装备制造业和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在“十一五”期间形成10—15个产值百亿的强势企业和产业集团。

  打造商贸物流产业集群。以大型批发市场、专业批发公司和物流配送中心为主体,重点建设新筑综合、三桥汽车、草滩果品、东部纺织、北部建材、韦曲科技等6个物流园区以及一批辐射功能较强的配送中心。

  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大力发展都市型、城郊型、生态型现代农业,重点培育优质粮食、畜牧、蔬菜、果品四大主导产业,到2010年,建成100个“万”字号优质农产品标准化基地、15个产值上亿元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10个以上在全国有影响的农产品名牌。

  “四区一基地”构建大西安都市圈

  在产业布局方面,形成“四区一基地”的格局,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曲江新区、霸河生态区、阎良航空科技基地。在市场空间形态调整方面,围绕构建大西安都市圈,分四个层次展开:一是按照规划同筹、交通同网、信息同享、市场同体、产业同步、科教同兴、旅游同线、环境同治的构想,加快“西咸一体化”的步伐;二是以“一线两带”建设为契机,针对关中城市群中每个城市的产业优势、经济结构、资源禀赋等相关因素统一规划城市布局和产业布局,形成包括周边县城在内的一个资源余缺调剂、信息多方共享、产业优势互补、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关中城市群;三是加强与陕南三市及陕北两市的合作,辐射和带动全省的城市化建设;四是加强与黄河上中游地区省会城市的交通、商贸、科技、旅游等多方面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信息共享、市场互动。

  人文化

  把西安建成一座博物馆城市

  保护千年古都独特的神韵和风貌。古都西安是世界上文化内涵丰富、文化遗存叠压最厚重、古代城池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对于不同的文化遗产要按其性质和特点划定区域,制定不同的保护办法,以期永续利用,使古城成为世世代代西安人、中国人乃至人类追思的凭借与感情的寄托。对西周丰镐城、秦阿房宫、西汉长安城、唐代大明宫等大遗址及历代王陵实行严格保护。抓紧制定西安古城(唐皇城)复兴计划,加快老城区行政外迁,通过减房、减车、减人口的方法为逐步恢复和再现古都风貌创造条件。加强历史考证,准确历史遗址定位,通过历史古迹保护、历史景点标识、历史标志性建筑与街区复原等多种方式,综合融会、延续历史文脉,再现盛唐仪象及明清风貌,保存近现代有价值的传统建筑和历史纪念物,并通过人大立法加以确认和保证。要切实搞好古城墙的保护和利用,进行墙、林、河、路、巷五位一体的综合治理和系统保护,依托顺城巷及相关历史街区,保护和恢复古城街、巷、院、铺的肌理,从器物、行为、习俗惯制、观念信仰等层面,逐渐恢复历史人文景观体系。

  启动民俗文化保护工程

  在城乡社会急剧变迁、各种民俗在其原生地岌岌可危的形势下,西安作为大都市要担负起抢救、保护、延续城内及周边地区民俗的历史责任,以维护文化的多样性。抓紧对秦腔艺术、关中民居、关中女红、地方戏曲、长安古乐、泥塑彩绘、剪纸皮影、社火锣鼓、节令游娱、地方小吃、方言歌谣等民俗文化进行系统的发掘、整理、展演,兴建专题民俗博物馆。启动“草根运动”和民俗文化利用的“一村一品”工程,指导城乡居民对本地的传统文化资源进行自觉保护,帮助恢复一批工艺作坊、特色文娱、民间玩具和地方餐饮等,开发文化旅游产品,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增进对外文化交流。

  创建城市防灾系统 打造安全西安

  有针对性地做好治安防范控制工作。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着力解决反恐、恶性暴力和青少年违法犯罪等问题。建立健全公共卫生防疫、灾难救护、意外伤害救援、重大自然灾害等防护体系,不断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制订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建立反应及时、处置有力的机制,确保城市安全和社会稳定。

  将天然气延伸到农村

  改善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加城镇居民的居住面积,将自来水、天然气等管网延伸至小城镇和有条件的农村,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条件。免费开放公益性的公园、广场、图书馆、博物馆,满足广大市民的文化消费需求。

  开通妇女儿童维权“绿色通道”

  切实关心保护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的权益。认真贯彻执行《西安市妇女发展规划》和《西安市儿童发展规划》,为妇女的进步发展和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有效服务。关注妇女的生命健康和精神健康,反对家庭暴力和性别歧视,开通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绿色通道”。关爱儿童,优化少年儿童成长环境,培养有个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儿童。结合西安老龄化社会即将到来的趋势,围绕老年人的养老、保健、文娱、再学习等需要,健全保障体系,提供社会化的服务,鼓励社区和家庭相结合的养老院建设,倡导养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生态化

  大绿:让西安之“肺”充满活力

  恢复秦岭中高山区和浅山区森林植被,提高水源涵养能力,构建西安生态安全屏障;山区小流域和台塬、丘陵生态区重点地段实施林草植被覆盖,一般台塬、丘陵区林草植被覆盖率达到50%以上;平原区形成点、带、片、网相结合的绿化林、经济林和防护林体系;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大于8平方米。

  河流水系污染得到普遍治理;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普遍达标;全市普遍采取节水措施,达到水资源供需基本平衡;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0%以上,工业废水基本全部达标排放,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

  城市空气质量到2010年好于或达到二级标准282天/年以上;城市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90%;城市气化率达到100%;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大于90%。

  大水:再现“八水绕长安”盛景

  加强渭河、黑河等河流上游植被保护和中、下游污染的治理,严格规范河道采沙秩序,禁止破坏性挖沙,按照水文生态科学规律对河流水面进行适度综合整治,加快诸河流河岸地防洪护砌与防护林带建设,逐步恢复西安城市周围河湖水系的良好状态。另外,加大渭、、灞等河流水系的生态建设和治理力度,建设灞河城市段、渭灞三角洲、灞交汇区等水面和各大公园人工湖及三环路水带,加快西安水环境生态工程建设。同时采取增加库容、境外调水等措施,加快水源工程建设,努力再现“八水绕长安”盛景。

  四大工程让西安水碧天蓝

  防治水体污染,实施碧水工程。加强山区水源地保护,在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项目和扩建有污染的项目;严格监督造纸厂的废水排放,关停小造纸厂,严禁新建高污染的造纸企业;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提高污水处理回用率;完善排水管网系统,基本实现城市污水的有组织排放和集中处理。

  防治大气污染,实施蓝天工程。控制建筑工地、交通道路的二次扬尘污染,实施天然气气化和集中供热工程。出租车、中巴车、公交车使用以天然气为主的清洁能源,防治机动车尾气污染,加强工业粉尘治理,减少二氧化硫排放。

  防治固体污染,实施净化工程。改进市区和卫星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无害化工作,加快大型填埋场工程建设;建立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理管理机制;推广农作物秸秆发电技术,改进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置。

  防治其他污染,实施放心工程。防止对粮食、蔬菜等食物的污染,高度重视对食品安全的监测;按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标准加大对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交通运输噪声污染的防治,加强对电磁、放射、辐射、化学等污染的治理和剧毒、有害化学物质的监管,在人口集中区域,禁止进行产生光污染的作业和从事影响环境的畜禽养殖业。

  创建节水节能型社会

  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对用水实行总量控制,提高中水使用率,形成政府控制、市场调节、法规制约、公众参与的用水、节水运行机制。农业用水要大力推广喷灌、滴灌、微灌等先进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工业用水要限制和淘汰高耗水项目,推广使用先进的节水工艺和设备,提高重复利用率;生活用水要依靠调整水价,推广使用节水器具,积极培育和强化市民的节水意识。通过节水试点大力推广节能设备、节能材料和节能产品,减少能源消耗,积极创建资源节约社会。

  结束语

  纵观中国历史,谁都不能不瞩目西安;走进当代中国,你必定要来领略这座三千年古城的独特风采。西安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蓝田猿人遗址、半坡遗址、传说中的女娲遗迹,都历历可寻,近接黄帝陵、大地原点,是中华民族的神圣之地。西安造就中国传统城市的经典之作,古长安城创立了中国城市营建的基本形制,其九宫格局百代不易、影响深远。近代的西安因发生“西安事变”和设立“八路军办事处”续写着历史的辉煌!西安背负着这样的光荣步入当代,迈向现代化。新中国成立以后,西安与我们的伟大祖国一起,开始了现代复兴。进入21世纪以来,西安生产总值仍连续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现代化建设已处于史家所称的“起飞阶段”。西安人有了新的骄傲。

  在迅速发展的同时,西安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西安人愈发怀有强烈的危机感。全球化的浪潮凭借信息技术与WTO制度汹涌澎湃,开创了世界历史的全新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西安提出了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的发展理念。“四化”理念是一个有内在逻辑、相互补充的整体。对西安来说,国际化是城市发展的坐标;人文化、生态化是国际化的必要前提,是对市场化的必要规范,同时也是城市和社会发展的目的;而市场化则是最终实现国际化、人文化和生态化的重要途径。“四化”理念是对发展这一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落实,又是科学发展观的践行。“四化”理念包含着对世界发展形势的深刻理解,对城市竞争环境的清醒认识,对现代社会与城市生活可能出现的弊端的深切忧患,更昭示着对西安城市光辉前景的坚定信心。

  西安是千年古都、华夏源脉,对中华民族负有重要责任。西安是我们的家园、是我们生长的地方,寄托着我们的情感与希望、光荣与梦想。以“四化”理念提升我们的境界,在新一轮激烈的城市竞争中谋求更科学、更和谐的发展,保护好古城的历史文脉,实现新的跨越,真正把西安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现代化大城市,造福子孙,是我们这一代人光荣的历史使命。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