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艺考热”一路升温为哪般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1日08:11 湖南在线-湖南日报

  本报记者 黄巍

  又到了艺术类考生报名考试的时候,大批背着画夹、拿着乐器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陆续聚集到湖南师范大学,奔波在各高校的艺术考场上。

  2月25日上午,记者来到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只见教学楼一楼大厅内人头攒动。

  学习艺术是高考捷径?

  宁乡县一位宋同学告诉记者,因为文化成绩一般,家里要他学习美术,为的就是能够考上大学。他已经报考了8个院校,报名费都交了1000余元。邵阳武冈师范的李同学在去年底就来到长沙,在师大附近进行培训,他学的是萨克斯管,家里为此投入了好几万元,他报考了3个学校。据记者采访了解,多报名、多交费、广种薄收的考生很多。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老师王俊认为,现在许多考生比较盲目,他们把目光盯在艺术类院校上,认为报考艺术类院校是一条高考捷径。当然有一部分学生从小就对美术有兴趣,但现在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文化成绩不是很好,对艺术类专业既不爱好又无特长,只是突击了两三个月,学会了一些有效应付专业课考试的技巧,就来报名参加考试,很少考虑自己今后的发展。

  省教育考试院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师大美术学院考点胡主任告诉记者,艺术类的文化成绩的要求逐年在提高,文化分数线也逐年在提高,考生过了美术专业考试后,文化考试成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一些招生学校也要求把文化成绩加强,学校认为文化素质对学习艺术也是一个关键性的、决定性的因素。有关专家指出,文化课基础不好的学生,专业造诣也不会高,即使勉强毕业、拿到学位,也顶多是个画匠,搞艺术来不得速成。

  家长要量力而行?

  湘潭市雨湖区成女士为了给小孩报考,特意请了几天假,提前几天来到长沙。她对记者说,儿子这次只报考了两所学校,一是清华大学,一是江南大学。其实他不考美术专业院校,绝对有希望考取重点本科。学艺术是挺花钱的,小孩以前的学习花费姑且不算,这次就算考上了,家里估算一下也得准备10余万元供他读书。

  江南大学王俊老师认为,不倡导所有的人往这条路上走。这不是一条很好走的路,天分和经济基础都很重要。对于不适合的学生,反而会影响发展。并不是说穷孩子不能学艺术,穷孩子难度更大,花费也比学非艺术类的要多得多。从入学到毕业,江南大学的校址在江苏无锡,一年的花费含学费达2万元,大学4年就要8万元,如果从初中开始,一般花费已经达到10多万元了。

  “艺考热”持续升温﹖

  就业竞争加剧,人的技能素质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相比其他传统专业看好,且艺术生的谋生能力也明显高于普通院校毕业生,这是“艺考热”的原因之一。

  王俊老师认为,“艺考热”持续升温是艺术院校扩招势头强劲的直接结果。在大学设置的各种专业中,发展最快的就是艺术学科。

  胡主任认为,生源多,很多学生要来,不扩招怎么办呢?而且国家教育部前两年也在要求扩招。跟着生源走,有的专业生源多就扩招,有的专业生源少,自然就萎缩,招生院校专业招生名额就是根据社会的需要确定的。他说,“艺考热”持续升温有深层次原因。从就业反馈的情况来看,这些艺术类的考生,生存得比较好。

  “艺考热”降温?

  艺术教育规模急剧扩大,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全国现有1000多所普通高校,其中,有720多所高校建立了艺术专业和院系。以前一些学校从来没有开办艺术类学校的教学历史,师资比较欠缺,但它也在招收艺术类考生,招收名额还很大。有些很小的学校一届要招收1000多学生,其教学质量引来业内外人士疑虑的目光。艺术专业和院校快速扩张的直接原因是相当可观的学费。据了解,目前全国艺术类专业学生每年的学费普遍在1万元左右,远高于其他专业。

  有关专家却为此担忧,艺术教育应该是小规模教育,如果仅仅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大幅度、超常规扩招,必然导致教学质量和毕业生质量双双下降,最后将大大影响艺术院校的声誉。

  据了解,国家教育部发出文件要求,2006年艺术院校全部停招免试生,数学成绩将在录取时全部计入文化考试总分。有专家认为加入数学成绩有利于为盲目“艺考热”降温。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艺考热”降温是肯定的,促使其降温的原因是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市场反馈,社会对于艺术类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量相对较小,扩招的学生面临就业的压力可想而知,就业时能够学以致用的艺术生更是少之又少。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