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妇郭妙婵养奶牛发家 家庭妇女要自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2日11:03 北方新报 | ||||||||
“近年来,农村妇女和城市职业女性一样,自食其力,在物质生活和精神面貌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月23日,记者驱车到呼市毫沁营镇生盖营村采访时,耳边又响起了呼市妇联发展部部长张晨的话。记者将要采访的妇女叫郭妙婵,10多年来,她依靠养奶牛发了家。 郭妙婵家有5间正房、5间南房和5间牛舍,全部是红色砖瓦结构。在记者一行走进院子时,一个皮肤黝黑的中年妇女笑吟吟地从屋里迎了出来,她的头发上沾了一些柴草,衣服
郭妙婵家养了10头奶牛,她是本村养奶牛较早的人。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郭妙婵一家靠天吃饭,家中有老有小,3个孩子都在上学,日子过得很紧。在村委会工作的丈夫很少管家里的事儿,家庭重担几乎都落在了郭妙婵一人的肩上。那时的郭妙婵无数次地琢磨:这日子咋也不能越过越苦哇。村里老张家去年买了牛,听说卖牛奶挺赚钱,我咋不能试试?”可是,郭妙婵转念一想又犯愁了,买一头奶牛需要1万多,家里连地里的化肥钱都不够,去哪里弄这买奶牛钱呢?可是如果不换个活法,这穷日子还不知道过到哪个年月呢。郭妙婵和丈夫商量后,两人开始到处筹钱。1993年,她家终于买了1头奶牛。 自从奶牛进家后,郭妙婵就像抚养孩子一样细心喂养它,她按时给奶牛喂草料、梳毛、清洗奶包、打扫牛圈……生怕花出的1万块钱出现闪失。那时,村里没有奶站,每天天不亮,郭妙婵就起床挤奶,等天蒙蒙亮时,她已经骑自行车带着二三十公斤重的奶桶向10公里外的奶站出发了。日复一日,郭妙婵累瘦了,她养的奶牛却一天比一天壮。村民们的忙是有季节性的,春种夏忙秋收后,村民们在冬天便轻松了,妇女们开始串门儿唠家常,可是,郭妙婵却是一年12月都很忙。 “现在和那时相比根本不算辛苦,镇政府连续好几年免费给养牛户发放草籽,还隔三差五地组织科技人员给俺们讲如何科学养殖,越养心里越踏实了”,郭妙婵说。现在生盖营村已经建起了模式化奶牛小区,郭妙婵的奶牛进了小区。挤奶有吸奶器,她再也不用蹲在地上腰酸背痛地用手挤奶了,也不用骑车10多公里去卖奶了。劳动的时间节省下来了,郭妙婵却没有闲着,她把自己泡在了大量有关养殖奶牛的书籍里。 送别记者时,郭妙婵的一句话让记者满怀钦佩,她说:“咱家庭妇女现在也不依靠男人来养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