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广州"闪婚"一族悄然扩大 "爱情快餐"时代来了?(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3日15:38 新华网
  广州“闪婚”一族悄然扩大;有法律界人士认为,相对未婚同居,“闪婚”是负责任的态度

  3秒钟可以播报半条新闻;8分钟可以泡好一杯方便面然后吃完;13小时纳斯达克指数可以翻降数倍……在有限的时间内,你还能做什么?“闪婚一族”说———3秒钟足以爱上一个人;8分钟足以谈一场恋爱,13小时足以确定伴侣结一次婚……继“爱情速配”后,又一种情感快餐的“闪婚”成为现代都市一种新兴现象……

  广州“闪婚”的是什么人?闪婚心理?“闪婚”之后怎样?市民、专家怎么看?

  “闪婚”现状:一见钟情多快好省

  广州“闪婚”年增20对

  广州“闪婚”一族在悄悄扩大。不少人选择“多快好省”的实惠方式解决婚姻大事———“时间成本、恋爱成本都低”。记者近日从广州市内多间婚介所等方面了解到,“闪婚”增速每年在20对以上;甚至一些高校的大三、大四学生,也把求偶资料挂在婚介所找对象,等待机会“闪电结婚”。

  广州人怎样“闪婚”?以下几个例子颇具代表性———

  去年1月,40多岁的王先生从加拿大回广州探亲,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到广州市越秀区诚心婚介所,他从8名女士的资料中选择与30岁的刘小姐见面。婚介所负责人江先生告诉记者说:“双方一见面就擦出了火花,从订婚到登记也就20天左右。现在王先生正在为妻子办理移民加拿大的手续。”

  29岁的陈女士去年“十·一”黄金周到云南旅游,途中认识了张先生,两人迅速堕入爱河,一个月后成为夫妻。谈起这段奇遇,陈女士说:“我是有故事的人,谈过几次恋爱都没有结果。现在虽然时间很短就结婚了,但我并非视婚姻为儿戏。相反,我理解了婚姻的实质,我知道他就是我要找的人,我想要的婚姻。”

  ……

  今年情人节前,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发布一项有趣的研究报告称,对于多数青年男女,第一次约会的印象将决定他们是否“有缘”。研究发现,大多数约会者说他们在一见面的几秒钟里,就作出了是否和对方继续交往的决定,一些人甚至只需要3秒钟。广州一婚介所的江先生说,从技术层面而言,“一见钟情”是存在的,套用那句俗语:“缘分来了,挡也挡不住。”

  为什么“闪婚?降低恋爱成本

  “快餐”社会爱情“快餐”

  “闪婚”为什么会在现代社流行?广东省家庭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柳明女士认为,现今的社会处于转型期,思想较为开放,一切都加速,什么都要求速成,人们面对社会转变会不知所措,期望抛弃繁文缛节,对待婚姻的心情也受到影响。与此同时,人们把“我”字无限放大,在婚恋问题上过分强调“我喜欢”、“我愿意”,容易“跟着感觉走”,缺乏理智的“速成婚姻”应运而生。

  中山大学人类学者梅方权博士认为,现代社会人们在经济方面的独立生存能力增强了,在选择配偶时对经济的依赖相对较弱,对情感的需求和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明显增加,到了适婚年龄“先成家后立业”的想法被许多人提上日程,因此不排除许多“闪婚”者是在理智地选择婚姻。

  “闪婚”当事人又是怎样看“闪婚”的呢?一位三十多岁的闪婚者的说法最有代表性:我没时间去跑恋爱“马拉松”!工作要搏、事业要搏、要去揾钱供楼供车……太多的事情要做了,真没时间去恋爱!一合眼缘,我就决定吃爱情快餐、搭婚姻快车……

  当然,记者调查发现,“闪婚一族”中不乏为了获取“绿卡”、“饭票”、“房子”等利益而速配的人。诚心婚介所的江先生介绍说,“闪婚一族”中有不少人怀有功利的想法:“许多20多岁的年轻女士开出的条件是,要找公务员、华侨、白领、高级管理人员等”。
广州"闪婚"一族悄然扩大"爱情快餐"时代来了?(图)
漫画:陈春鸣

  婚后调查要足够资本埋单

  “婚姻快车”会“晕车”

  将“闪婚”这种快餐式运作的“实惠”的结婚方式“嫁接”到婚姻中,是否真如“闪婚者”憧憬的杰出优良品种?步入婚姻后的“闪婚”们会怎样?搭上“婚姻快车”会不会“晕车”,吃这餐爱情快餐有可能会消化不良。“闪婚”实际上是在预支情感,他们是否能为这场婚姻还贷?他们有足够的资本为“闪婚”终生埋单?记者对此进行一番调查。

  今年2月14日,西方“情人节”。通过网恋加入“闪婚”一族的广州的黄小姐与安徽的孟先生感情“触礁”了。黄小姐选择了不辞而别,一人悄悄离开与闪婚后住了仅半年的家广州仓边路。几天后托人给丈夫孟先生带来一封信,说自己已经出国……

  大部分受访者认为,“闪婚”不可避免地存在明显的弊端。一位新婚半年的张小姐似乎还没有习惯先生的呼噜声,她说:“‘相爱总是简单,相处太难’这句话太有道理了。与另一个人共处一室一辈子,婚前容易被忽略的生活细节无情地暴露在眼前。”

  记者从婚介所了解到一对“闪婚”者的追踪报告:22岁的小秦则将“闪婚”进行到底———闪电式结婚又闪电式离婚!“我讨厌他每天都是早晨冲凉,晚上脸也不洗就睡了。”这是小秦闪电离婚的理由。

  20岁出头的小珍在网上认识了一个比她大十多岁的英国男士,相谈甚欢。两人网上交往2个月后决定“闪婚”。婚后她前往英国与夫婿团聚,并育有一子。但小珍婚姻生活其实满含辛酸,原来她的英国丈夫是一位极端虔诚的天主教徒,严格遵守“禁欲”的教义,因此生育一个孩子后,两人就再没有正常的性生活了。而在飘洋过海附托终身前,小珍对这位英国男士的宗教习惯一无所知。

  婚后的矛盾加剧激化之后,许多人不得不面对离婚的现实以及离婚带来的种种问题。从事媒体工作的郭先生在2003年6月加入“闪婚一族”,半年后离婚。他这样评价自己的婚姻:“‘闪婚’就是‘发昏’!就像个走钢丝的人,随时都有掉下去的危险,这对双方都是致命的伤害。”

  而徐先生谈起自己的“闪婚”似乎有些遗憾:“她来广州一个星期内,我们就见过两三次。29天后,我们决定结婚,实在是没有什么感情基础,只能是先结婚后恋爱。如果可以回头,我也许不会这么选择。”

  有数据显示,2004年,广州离婚率呈上升趋势。海珠区、东山区去年分别有1500多对、1300多对夫妻离婚,创了历史新高。这其中不乏“闪婚”一族。

  市民看“闪婚”比非法同居好

  要做好心理准备

  “闪婚一族”的悄然壮大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人们传统的爱情、婚姻理念。在记者采访的30位学历在大学本科以上的市民中,有28位市民认为自己不会选择“闪婚”,但其中的26位市民表示非常理解,4位市民表示绝对不能接受。

  持赞成态度的吴先生与女友相恋8年却未修得正果,接到朋友的结婚请柬吃了多次“高价饭”后,吴先生领悟了:“选择‘速食婚姻’的闪婚者恰恰是看透了婚姻的实质,感情很奇妙,如果双方有感觉,可以相处而决定结婚,并不在乎相处时间的长短;相反地,如果10天你不能决定和谁结婚,那么有可能你10年都结不了婚。”

  但罗先生认为“磨刀不误砍柴功”,一些白领在找对象的过程中,整天呼喊“真没时间谈恋爱”、“抓了一个就行”,以为这样能降低婚姻成本,殊不知这也降低了婚姻质量。

  结婚该不该冲动?市民冯先生认为,结婚就像买房子,有时候需要冲动一下,但人们需要对冲动之后是享受还是惩罚的结果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市民李先生略带怀疑地说:“‘闪婚’是一种愚蠢的行为。结婚是人生的大事,结婚后不再是两个单独的个体,而是一个小家庭和双方父母两个大家庭的事情;对对方的了解和适应应该在婚前解决。”

  从事法律工作的黄先生认为,我国法律规定婚姻自由,相对于未婚同居,“闪婚”恰恰是对婚姻采取了负责任的态度,“闪婚者”自愿接受了来自社会的约束力,承担义务,比非法同居等行为要严肃得多。

  专家建议

  要慎重不滥用

  中山大学妇女性别研究中心鲁英主任认为,“闪婚”这种社会现象是社会多元化的体现,如果双方能比较理智地确定适合步入婚姻,那么他们应该得到祝福。但是现代社会物质的诱惑力很大,建立在功利主义基础上的婚姻不应该是当代男女青年所追求的。对待婚姻的正确的态度还是要以平常心对待,回归婚姻的真正意义。

  婚姻专家梅方权认为,“闪婚”者双方都是在自愿的基础上登记结婚的,但这个看似很公平的社会现象如果最终走向分离,那么对女性的伤害会更大些。婚前,一般人都对婚姻有所期待和期望,“闪婚者”没有经过婚前的磨合期,缺乏免疫力,就很容易被残酷的现实所击倒。

  团市委直属的广州市青年婚介所的工作人员介绍说,为了“撮合”速配的人能美满幸福,他们经常安排有丰富人生阅历、社会经验的“红娘老师”对前来找配偶的朋友进行心理疏导、教育,试图开导一些想要做“上门女婿”的男孩,或者一心求财,不惜嫁年老男士的年轻女孩等,希望他们可以降低物质追求,重视感情沟通,找到各方面都比较般配的对象。

  广东合众拓展律师事务所的陈震律师告诉记者,在他接手的离婚官司中有30%是婚前对对方不了解进而走向分手的,1宗是“闪婚”失败的案例。陈律师认为,结婚要慎重,不能滥用婚姻的自由。“闪婚者”应当考虑婚前财产公证,比如房屋、大宗财产的赠予等,不要“情浓时不分你我,离婚后分厘必争”。(文/本报记者 童雯霞实习生 胡珊珊)(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