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在湄公河畔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5日09:37 解放日报 | ||||||||
去年11月18日,本报记者方敏作为第4批中国上海青年志愿者赴老挝志愿服务队队员,踏上为期半年的国际志愿服务征程。如今100多天过去了,11名志愿者在异国他乡还好吗?昨天,方敏从老挝万象为我们发来报道——— 关键词一炎热
老挝天气炎热,在室外站上半小时就成了个被汗淋湿的“落汤鸡”。尽管如此,老挝人在烈日下仍穿着长袖长裤或长裙。起初感到不解,后来发现,当酷热的阳光晒在身上、外界气温高过体温时,还是长袖比短袖凉快。 志愿者肖星(团市委权益部部长)、孙励(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教师)、陈乐(上海日新实验小学老师)、李森(上海建工集团海外事业部经济师)和我在老挝团中央任教,每天坐老挝特有的嘟嘟车上下班。嘟嘟车,就是三轮带后斗的摩托车,开起来嘟嘟作响,因此得名。由于万象的道路主要是沙石路,坐在嘟嘟车上,漫天尘土和炎炎烈日将我们每个人的皮肤变成了小麦色,一天下来,衣服上更是汗渍斑斑。 关键词二缺水 缺水始终困扰着志愿者。早晨7时即停水,晚上10时才来水。为此,大家清晨5时就起床洗漱,晚上排队洗澡常常持续到凌晨时分。有时,牙刷了一半、浑身刚涂满肥皂,忽然停水。洗个痛快澡,成了志愿者们的奢望。 为解决用水问题,队长肖星四处奔走。终于在我们到达老挝的第70天,中国大年三十的前一天,居住地装上了水箱。当往日细小的水流第一次有力地从龙头喷涌而出时,队员们欣喜若狂:“有水了!可以洗个痛快澡过年啦!”…… 关键词三蚊子 由于天气炎热,蚊子、老鼠等成了志愿者的亲密“战友”。一天,队长肖星下班进门,张嘴正准备说话,几只蚊子就势飞进他的嘴里。为对付它们,队员们几乎两三天就得举行一次“灭蚊大战”:戴上墨镜,紧闭双唇,手举从国内带来的灭蚊喷雾一阵狂喷后撤离。闭门半小时,再打扫战场,四个房间扫下来,死蚊子可以装满一个普通咖啡杯。 关键词四奉献 队员李晨曦(市政工程管理局工程师)和张宇(国家开发银行上海市分行职员)在条件更加艰苦的万象省生活和工作。从万象市驱车到万象省约需两个小时,这里没有网络,没有电视,连手机都没有信号。就着泡面、饼干和青菜,李晨曦在短短三个月时间里,教给当地老师各种软件使用和硬件维护等计算机专业知识。张宇除了每天给四个班的学生上八小时英语课外,还帮老挝的英语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骨科医生胡冬根和中医针灸推拿医生盛峰在老挝最负盛名的马哈索医院从事志愿服务工作。万象每天都发生近百起交通事故,马哈索医院一天至少要接待二、三十名事故受伤者。两人除了例行的门诊、手术、下病房等工作外,还加班为老挝医生做讲座和临床指导,每天早出晚归。“半年时间有限,我们希望用自己的专长医治更多的老挝病人,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老挝医生提高医疗水平,让更多的老挝病人受益!” 队员陈建(南汇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员)在万象市农业局工作。为在万象推广优良的蔬菜品种,他每天背着农药和水箱在田野里穿行,不仅把理论知识传播给老挝农业技术员,还将正确的种植方法示范给他们。“这里的气候与国内相差很大,种植方法也要相应地改变。”为了他的三亩示范田,陈建每天浇灌、施肥、观察、记录,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我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研究出一套适合当地农民的种植方法,走之前写一本小册子,让我们国内的优良品种在老挝得以推广!” 本报记者方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