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省招办揭秘高考网上阅卷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7日06:53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报道】(实习生 王宇宁 记者 谈洁)今年本省首次实行的高考网上阅卷究竟如何操作?对考生有什么特别的要求?省招办昨天组织200位本市高三教师和准备参加高考阅卷的老师,详细讲解了这一政策。据悉,省招办随后还将分赴全省各地讲解高考新政,并发放调查问卷,就招生管理工作征询意见。

答题卡与试卷完全分开

网上阅卷其实是计算机辅助阅卷,就是将考生的答题信息通过扫描,输入计算机,由阅卷老师在计算机上评阅。以前,试卷上只有客观题使用答题卡,主观题的题目和答题是在同一张试卷上的。而网上阅卷就是要将答题卡和试卷完全分开,每张答题卡上都有条形码进行识别。

采用试卷和答题卡分离的方式,以及客观题、主观题统一答卷的形式,简化了答题回收、存放、装订等环节,提高了考务工作效率,有利于答卷的安全保密;并且,还减少了传统阅卷时由人工登分、核分、合分等诸多手工环节,极大提高了阅卷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答卷清晰度要求更高

由于要将考生的答卷扫描进电脑,所以对考生答卷时的清晰度要求非常高。对于考生的答题,有关部门做出了严格规定。1.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作答。2.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mm以上的黑色签字笔进行答题。3.作图题应先使用铅笔作图,最后用0.5mm以上的黑色签字笔完成作图题的最终卷面。4.必须在规定的区域内、规定的题号下答题。5.考生须书写工整、字迹清晰。6.保持答题卡清洁,不得折叠、污损。

每道题至少两位老师评阅

考生的答题,由计算机随机分发给两位不同的老师阅评。如果两位老师阅评的得分相差值在计算机允许的误差范围内,那两位老师评分的平均值就是这道题目的最终得分。

如果两位老师阅评的得分相差值超出了允许的误差范围,计算机就会随机将题目再分发给第3位老师。3位老师的得分将分别两两比较,其中最小的那个相差值如果在误差范围内,题目的得分就取这两位老师评阅分的平均值;如果3位老师评阅的分数相差都很大,计算机就会将这位考生的答题送给阅卷组组长评阅,以阅卷组组长的评分做为这道题的最终得分。

这样做有助于阅卷教师更好地把握评分标准,提高阅卷质量。网上评卷引入的有效误差控制机制,可以实时控制误差,使阅卷中的误差降到最低的程度,最大限度地实现阅卷公平、公正、准确的控制目标。

4000台电脑参加阅卷

由于要将考生的答题信息全都扫描进计算机,而且每道题至少两位老师评阅,所以,本省今年仅网上阅卷就需要电脑4000台左右,其中语文、数学、外语3门主课阅卷需要的电脑2200台,历史、政治、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课需要1800台。

省招办有关负责人说,尽管投入巨大,但网上阅卷可以更及时有效地监控教师的阅卷质量和阅卷进度,加大对阅卷的管理力度。考生的各种答题信息和阅卷信息全部详细存储在计算机系统内,可以建立阅卷教师档案,以进一步提高本省命题、阅卷工作的科学管理水平。

(编辑 晨光)
(03-07 06:53)
(12-25 07:11)
(12-24 06:14)
(12-22 06:15)
(12-20 06:15)
(08-24 09:40)
(08-27 10:14)
(08-30 09:04)
(09-01 09:44)
(09-15 08:37)
(09-17 07:33)
(09-18 09:02)
(09-22 09:09)
(09-28 15:30)
(09-28 15:30)
(09-28 15:30)
(09-28 15:30)
(09-28 15:30)
(10-15 07:56)
(10-25 06:48)
(11-04 17:11)
(11-06 07:58)
(11-08 10:33)
(11-15 06:22)
(11-24 06:38)
(12-02 08:56)
(12-03 09:21)
(12-04 07:17)
(12-05 07:17)
(12-05 09:28)
(12-08 14:45)
(12-09 08:43)
(12-10 09:08)
(12-1606:56)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