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我们的口号:知青不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3日07:02 哈尔滨日报

  本报记者史延志张巍

  编者按:为了纪念《哈尔滨日报》创刊60周年,为了让哈尔滨的知青与京津沪浙的战友再续大荒情,“哈尔滨日报号”知青专列将于4月6日出发南下。随着活动的推进,本刊将带着读者回到那个特殊的年代,感受知青们曾经历的苍凉与火热,悲怆与雄浑。毕竟“知青”这个词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代人,而是与我们每个家庭的生活都息息相关。

  10日晚18时,正是家家户户吃晚饭的时候,一群50多岁的人却从城市的四面八方赶到香坊区香电街一所学校借来的教室里排练舞蹈。尽管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摔得浑身青一块紫一块,但大家毫无怨言,热情高涨。这些可爱的舞者就是下个月将随“哈尔滨日报号”知青专列南下为战友演出的哈尔滨知青艺术团舞蹈团的演员们。他们说:“别看我们年纪大,再苦再累也不怕。我们的口号是———知青不老!”

  流水的营盘铁打的兵

  哈尔滨知青联谊会年年都会组织知青们联谊。在1994年的一次联谊会上,有人提议说:“既然我们年年联谊,为何不组织一个艺术团,排练节目,为知青战友们举行慰问演出!”此提议一出,大家一致响应,哈尔滨知青艺术团由此诞生。现任团长杨丽萍就是当年的发起人之一。

  创始之初,艺术团只有十几个人,大多是当年下乡时在宣传队工作过的人。随着知名度越来越大,艺术团的队伍也逐渐扩大,现在已有演员近100人。由于演员全部是知青,年龄结构自然偏大,舞蹈团15名男演员今年的平均年龄已经达到54.7岁。尽管“知青的心永远不老”,但年龄不饶人,他们的记忆力已明显不如年轻人,一套舞蹈动作年轻人可能学上三五遍就能学会,而他们这群50多岁的人却得练上三五十遍才能记住。年轻人可以在地上轻松地做翻滚动作,而他们却常常摔得坐在地上爬不起来。大家经常边吃饭边研究动作,有了新创意放下筷子就跳。他们克服各自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常年坚持每周二、四的晚上和周六半天、周日全天排练,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

  有了这样“铁打的兵”,哈尔滨知青艺术团好节目层出不穷。2002年,他们的舞蹈《三九天》在全国中老年音乐舞蹈大赛中获得银奖。2004年2月,他们的舞蹈《黑土地欢歌》随中国老年艺术团出访澳大利亚,好评如潮。

  尽管名气越来越大、演员越来越多,但人们无法想象,历经十多年,哈尔滨知青艺术团至今没有一块自己的营地。一直以来,他们的排练都是在一位搞房地产的知青战友的支持下进行的。这位战友在哪里开发了房子,他们就去哪里排练;这个房子卖出去了,他们就再搬家去新开发的房子。十几年来搬了多少次家,他们自己已经记不清了。

  为北大荒而舞

  虽然没有固定的营地,但每一位团员都把知青艺术团当作自己的家一样细心呵护。知青艺术团大多数演出都是义务的,没有收入,有时候下乡慰问战友甚至还要大家自己集资解决路费和食宿问题,对此没有一个人抱怨过。

  艺术团资金紧张,没有钱购买演出道具,在省艺术研究所工作的李晓波就自己动手给大家做扇子、绸子等。为了做道具,他连自己家的书架都给拆了,把家里当成了加工厂。

  团里的许多女演员在练习就地翻滚动作时把脚面都磨破了,血迹染红了袜子。团员何志奇见此情景,回家给每位女演员一人做了一副海绵垫垫在袜子里,大家都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练舞蹈很费鞋,一双新舞鞋几天就会被磨坏,为了给大家省钱,团里有人专门负责义务给大家补鞋。再看排练厅里的录音机、录像机、地毯、吸尘器等等,每一样东西都是团员们从自己的家里拿来的,为了这个集体,没有人计较个人的得失。过年了,团长杨丽萍想用偶尔的有偿演出所得给大家发点补贴,组织大家吃一顿饭,但没有一个人同意。大家都说:“我们的经费这么紧张,还是用这笔钱购买演出服吧。”于是,聚餐变成了AA制,而艺术团又增添了漂亮的演出服。

  在这样一个团队里,人会不知不觉地发生改变。在政府机关工作的谭女士对记者说,自己当初加入知青艺术团只是想锻炼一下身体,放松一下身心,但真正融入这个集体后,团员们的奉献精神与吃苦耐劳精神让自己的思想得到了升华,现在自己真的是发自内心地想为社会做点有益的事。

  “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

  正当团长杨丽萍在这边感慨团员们的奉献精神时,团员们纷纷围拢过来,异口同声地向记者夸赞他们的好团长。在团员们心中,团长杨丽萍不只是领导,更是他们的老师、教练和好大姐。

  杨丽萍今年已经55岁了,十几年来,无论刮风下雨,她每次都会准时出现在排练场地,与大家一起排练。去年夏天,她的脚不小心骨折了,大家都以为她不能来排练了,谁知她在医院打上石膏就又回到了排练场地,团员们感动得排练更加用心了。一个月前,杨丽萍遭遇了一场车祸,到现在腿还瘸着,但每次排练,她的老伴都会从8楼的家把她背下楼,送到排练场,背上楼,排练结束后再来接她。

  对于排练,杨丽萍的要求是很严格的,团员们都戏称她为“魔鬼教练”,但在生活中,她却是一个细心的大姐,关心着每一名团员的冷暖。艺术团里很多演员是下岗职工,家里生活条件并不是很好,有些出外的演出要演员们自己拿车马费,这些费用对这些下岗的知青们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团员们都知道他们的舞蹈是一个集体项目,少了一个人队形就会乱,为了不影响集体,谁也不主动说出自己的困难。当杨丽萍知道这一切,总是想办法帮他们解决困难,现在她正为这些团员下一次出行的经费问题四处联络。

  对于团员们对自己的赞许,杨丽萍说:一个集体就像一个“人”字,“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下乡的岁月是我们最年轻的时候,而年轻就是美丽的。现在大家齐心协力排练节目,就是想在舞台上把知青最好、最美、最年轻的一面再展现出来,告诉人们:知青是不老的!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