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学生带手机 该不该叫停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6日07:45 三秦都市报

  “有事给我打手机……”如今,手机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走进了千家万户,也走进了中学校园,但随手机而来的是学生和同学煲“电话粥”、攀比心理、不良信息等等问题,也让社会各界看到了现代化通讯工具进入校园的尴尬和矛盾

  记者调查

  3月12日、13日,记者在街头对学生持手机的现状和心态作了随机调查。

  学生一:刘亚楠,女,16岁,高二,无手机。如果手机是为了用来和家里人联系方便,就应装在书包里,不要经常拿出来放在显眼处,过于招摇,要不肯定会影响学习。学校有IC卡电话,基本够用,没必要用手机。

  学生二:梁羲元,女,15岁,高二,有手机。手机不能发短信,主要是用于和朋友联系,和家里联系较少,认为学生用手机很平常,费用是家长交,具体多少不清楚,平时上课不带,只有外出时才带。认为不会影响学习,也不会带来什么危险。

  学生三:江浩,男,17岁,高二,无手机,但身边朋友有手机的很多。认为上高二、高三后有手机应是件很平常的事,年龄慢慢地大了,有自己的一些个人隐私,也应有“隐私权”,主要是沟通和交流,上课时不用,不会影响学习。

  学生四:杨海,男,16岁,高一,有手机,但一般休息日才带。主要用于和家长联系,晚上或周末用手机和朋友聊天。认为如果自己控制好的话,手机不会影响正常的学习。

  学生五:苑博,女,12岁,初一,没有手机。同学中个别人有手机,但一般都不敢让老师看见,如果老师看见会收了。觉得我们还太小,大多都是家里和学校两点一线,根本用不上手机。

  学生六:张伟宇,男,15岁,有手机。主要是住校时和家人联系方便,上课时不拿手机。认为手机只是一种通讯工具,没必要去和别人攀比,更没必要去向别人炫耀,不然很可能成为不法分子抢劫的目标。

  同时,记者发现,在许多中学里,学生持手机率已达到学生人数的30%—40%,有的学校甚至已近50%,其中高中生持手机的比率往往较高。

  主要用途

  和家长联系方便

  “你买手机主要为了什么?”听到这个问题,几乎100%的学生都会异口同声地回答说:“和家人联系方便。”他们说,现在家长工作都很忙,自己上学的一些事情不可能都让大人操心,有了手机后,学校有时需要补课等要让家长知道的事,就可以直接和家长联系。另外,有一部分学生在学校居住,一个星期才回家一次,这样一来,手机就成了和家长联系的重要工具。

  和同学朋友聊天

  虽然很多同学称买手机主要是为了方便家长联系,但事实上,他们也都承认了一个客观现实:“我的电话大部分都是和同学朋友通话的,真正和家长联系的并不多。”一位姓左的同学说,去年放暑假时,他用妈妈的手机,每个月的电话费都达到了200多元,几乎都是和同学聊天的话费。

  收发短信打手机游戏

  如今,无论是小灵通还是各式各样的手机,它们的短信功能越来越显著,和亲朋好友收发短信更成为众多年轻人的嗜好。虽然许多学校都严禁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但总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却在上课时偷偷地玩手机、或收发短信、或打手机游戏。

  观点碰撞

  学校观点:不提倡学生使用手机 警方观点:给学生带来人身安全隐患

  支持方:用手机随时掌握孩子动态·变个方式和孩子沟通交流·要让孩子接受新生事物

  反对方:孩子自控力太差不宜持手机·给孩子配不配手机不仅是钱的问题

  用手机随时掌握孩子动态

  家住翠华路附近的王普先生说,儿子在上高一,平时他和爱人工作都比较忙,但为了掌握儿子的学习、生活和身体情况,上高一后他就给儿子买了一个较便宜的手机,以便联系。有时学校要交一些费用、孩子身体上有不适等等,家长都能及时知道,也时常能和儿子简单交流,鼓励孩子学习。

  变个方式和孩子沟通交流

  一位姓赵的学生母亲则说:“以前在和女儿沟通上常常出现问题,女儿对我的敌对情绪较大,后来我工作太忙没有太多时间照顾上高二的女儿,给女儿买了个手机。除了生活中的吃饭穿衣类的常规交流外,有时在电话中和女儿简单谈几句心里话,感觉不见面说也有很多好处,觉得母女俩都不像以前那样冲了。而且,孩子现在常会给我发些短信,叮嘱我别太累了、注意休息,逢年过节还会发些祝福语之类的,一下子觉得她长大了,懂事了,我们之间的隔阂也慢慢地小了。”

  要让孩子接受新生事物

  “手机是个新生事物,科技含量相当高,不可能让新时代下长大的孩子拒绝接受新生事物。”提到学生持手机的现象,在西安高新开发区上班的柳先生说地很坚决。他认为,越来越多的人,包括在校学生使用小灵通、手机,这是一个时代进步的现象,更是科技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但面对学校外面层出不穷的新生事物,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应该客观地让孩子认知和接受,认识科技的重要作用。“最主要是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让手机更好地为人服务,而不能因此给人以负面影响。”

  孩子自控力太差不宜持手机

  在师大附中门口接孩子的张国兵先生说,孩子上大学之前,他绝对不会给孩子配备手机等高科技产品。孩子目前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自控能力相对比较差,如果配备了这些高科技产品,很可能会分散孩子注意力。

  给孩子配不配手机不仅是钱的问题

  一同来接儿子的李梅女士说,虽然给孩子配备手机花费不了多少钱,但为了孩子的学习,她还是建议家长不要给孩子买手机,“现在的手机普遍化,造成了一些人使用手机传播一些不健康信息,如果这些信息传播到孩子手中,肯定会引起一些不良的影响。”李女士还表示了自己对孩子攀比之风的担心,她说,“孩子的攀比心理一般都比较严重,使用手机必然会引起学生相互攀比心理,对小孩的成长也是极其不利的。”

  不提倡学生使用手机

  西安工业学院附中校长张志昌说,他们学校约有10%-15%的学生持有手机,但学校原则上不提倡学生使用手机,也严禁学生在上课时间使用手机,即便有手机的同学,也必须在上课时间内将手机关闭,绝不允许开机,哪怕置于振动状态也不行。但有的学生家里住得较远,家长工作忙,有时需要和孩子及时取得联系,孩子拿手机也有其必要性,这种情况下,家长一定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手机的作用,不要滥用。

  给学生带来人身安全隐患

  西安市太乙路派出所教导员简选琪说,学生使用手机在影响学习的同时,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不可忽视,那就是学生持手机后,因为其自身没有一定的防范意识,往往因为攀比或招摇很容易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抢劫的目标。一旦发生被抢事件,不仅仅是损失钱的问题,因为防范意识和能力薄弱的学生很有可能在阻止不法分子抢劫时,对学生个人带来身体上的伤害。随着手机、MP3等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在学生中的流行和出现,随之而来的人身安全隐患也成为家长和学生个人不能忽视的问题。

  嘉宾点评

  特邀点评嘉宾:王国琪(陕西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西安市社会科学院青少年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消费往往影响孩子的性格

  这是目前城市学生中出现的一种常见现象,其实反映了现在家长在教育孩子中出现的教育消费问题,消费往往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手机作为一种现代化通讯工具,不能一味地去谈论学生持手机是“好”,或者是“不好”,而要具体而论。

  为学生和家长联系提供了方便,方便了同学间的交流,这自然是学生持手机的作用所在,家长的这种想法也是好的,但这其中有些问题一定要解决好。家长在准备给孩子购买手机时就要考虑清楚,是学生要求的,还是他所需要的?“要求”和“需要”是两个概念,孩子“要求”的往往不一定是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一定“需要”的。“因此,家长一定要学会拒绝、善于拒绝,做到拒绝孩子的一些不合理、不必要的‘要求’。”

  学生持手机有“五大弊端”

  王国琪主任认为,学生持手机明显的有“五大弊端”:其一,影响学习,往往受手机来电或短信的影响,静不下心来学习,甚至在上课期间用手机;其二,手机费用明显给家长的经济增添了负担;其三,无形中会使孩子的消费观出现“膨胀”,人的消费往往是无穷尽的,学生也一样,往往有了手机后,会再向往MP3等越来越现代化的物品,现在许多学生的手机、MP3都越来越普遍了,会向往更多的消费;其四,会助长学生的虚荣心理,很多学生持手机往往是“摆阔”、“扎势”,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一份虚荣心理,不一定真是必要的;其五,会引发学生的不良不法行为,有的家长给孩子买了手机后,可能会对孩子的话费作相对地控制,但有的学生因为用电话频繁可能会话费超支,会为了“养活”自己的手机,采取一些不同的方式去筹钱,甚至会采取非法手段。

  家长要注重对孩子“人文关怀”

  “越来越多的学生持手机,从另一个层面也反映了目前许多家长在教育中的误区。现在一提到对孩子的教育投资,许多家长都会想到掏钱,好像掏了钱就是投资了,其实,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教育是需要投资,诸如手机之类的物质投资前,家长要在家庭经济条件的基础上,要分析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发展程度、自控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再决定是否购买。不要等到给孩子买了手机后又发现孩子出现一系列问题,而再去一一收回来,这样更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家长在给孩子提供一定的物质投资时,一定要注重对孩子进行精神投资,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多给他们一些“人文关怀”,培养孩子学习的责任心和主动意识。否则,盲目地投资会助长孩子的诸多不良习气。”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SKII化妆品遭投诉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花样滑冰世锦赛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嫁入皇室的女人们
深圳提高购房贷款首付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