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人到中年的苏童(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6日08:41 华商网-华商晨报
人到中年的苏童(组图)
人到中年的苏童(组图)
人到中年的苏童(组图)
  茶客小传:苏童,现为中国作家协会江苏分会驻会专业作家。随小说《妻妾成群》被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获第六十四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苏童的名声蜚声海内外,无可争议,是青年一代作家的佼佼者。

  苏童是苏州人,后来又一直居住在南京。他一直处在江南。读书,任教(那时他热衷于打牌),做编辑(钟山杂志),直至做完全的自由作家。苏童在江南特有的潮湿温婉的气息里做梦。自小他就是个内向的孩子。

  后来他找到一种最好的表达方式,只要拿起笔,渴望与忧伤就有了宣泄的渠道,一次次梦回故乡梦回香樟树林的老街也成为了可能。许多年过去了,年少时的温婉被一种沉稳替代。苏童还是苏童,喜欢在书本和纸张中寻觅过往,想像一切不切实际的东西。

  关于电影:张艺谋对我而言只是一个匆匆过客

  苏童的《妻妾成群》和《红粉》分别被导演张艺谋和李少红拍成《大红灯笼高高挂》和《红粉》,并且更多的读者从电影的效应中知道了苏童和他的小说。但是,苏童同电影导演的共同语言并不多。“张艺谋对我而言只是一个匆匆过客,我俩就像做生意的一样,相互之间只有买卖关系,一手交本子,一手交钱,别无其他。”为何苏童出言如此“冷酷无情”?

  事缘苏童在谈到“文学与影视联姻”这一话题时感叹:“尽管我不反对联姻,也不认为影视侵犯了文学,但从大量实例看来,作家和影视导演合作很少有好结果,不少甚至弄到了鸡飞蛋打的地步。双方不是水乳交融,而是水火不相容。”

  香港文学节上和电影发生了多次亲密接触的苏童,把讲座题目“小说与电影改编的关系”形容得云淡风轻:“是露水情缘罢了。”他强调,“小说是我的小说,电影是导演的电影。”

  一些作家,一动笔,满脑子想换取的,就是电影市场所暗示的最大利润,在文风上向导演妥协或献媚,这种现象特别令苏童不齿:“这是不可原谅的。”因为如此,就打破文学的严肃性。他抗拒,几近厌恶,他把“为迎合电影而写小说”斥之为“抛媚眼”。

  苏童几乎不会主动找哪个导演去把自己的小说改编成电影。就像已经获奖的电影《茉莉花开》,剧本的原著《妇女生活》苏童1991年就写成,当时还是电影《黄土地》摄影师的侯咏,一读就爱上了这个小说,却限于条件不足,不敢开拍。十年过去,侯咏反复阅读,可以把小说倒背如流,等条件成熟了,才向苏童买下版权。让时间来证明文学的价值,而不是电影市场,这可能才是电影和小说最美好的关系。

  关于名利:“半红不紫”我无所谓。我的名声已够了

  近年苏童在文坛上的处境有点“半红不紫”,除了一些短篇小说,并无有影响力的长篇问世。对此,苏童说:“‘半红不紫’我无所谓。我现在的名声已够了,而且挺自由自在的,我很满意。”

  说起目前的生活状况,苏童说自己有时候会处于一种很懒惰的状态,写不出来的时候,也不会硬性规定每天要写多少字,先吃吃喝喝看看再说。在生活中也没有什么特别看重的东西,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一个好的心情。

  “我不关心未来,我只关心现在,现在我要干什么永远最重要。现在我想过我想过的生活,写我喜欢的东西。我喜欢平凡、普通的生活。”在南京,平日他最爱到影视店淘影碟和CD,他喜欢看欧洲、法国、西班牙,还有葡萄牙电影。至于CD,前几年他还在听古典,现在却迷上了BlueGrass,他最喜欢那些伴奏乐器。

  女儿受苏童影响,也喜欢阅读,但是做父亲的却会站在中学老师的角度,不让女儿看自己的作品。“因为不健康!”说罢,他即哈哈大笑。他说的健康,是向上、积极的信息,而也自认自己的作品都是比较消极、灰暗。

  “我可以给她看短篇,那些也写得好,但是她不喜欢看短篇小说,我的中篇比如《妻妾成群》或者《米》,怎么可以给她看?那是什么东西?”作家跟父亲,苏童在不同的角色里,带出不同的人生观。“有一次她听到我跟太太提起《米》,她在旁说:‘你写得太阴暗了!’说明她偷看了。”能感觉出人到中年的苏童面对娇妻、爱女,很难不沉浸于一种和谐温馨的心态之中。

  关于写作:也许我到60岁才到写作的中年危机

  “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纯真年代一去不复返了。”苏童说,他认为那个时候所有人都是闷头写作,头脑中根本没有市场这个概念,是在用发自内心的文字寻找发自内心的读者。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成了某种社会秩序,于是作家们就“各有各的活法了”。

  虽然苏童在感叹纯真不再,但他对那些被称为“美女作家”、“身体写作”的作家却相当宽容,他认为私人化的作品大量出现只能说明文坛多了一种选择。显然这位曾经的先锋派作家已经渐渐温和下来,对文坛现实表现得很有包容度。

  40岁,对许多男性来说,是中年危机的重要关口。已经过了40岁的苏童却毫无惧色:“中年危机每个人都会有,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跨过去,一条是摆脱它。中年危机一定会到来,没有能力摆脱它才是危机。我不觉得我现在是中年危机,因为写作是很难说的,有的人30岁已经出现中年危机,也许我到60岁才到写作的中年危机。写作只有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改变。”

  他进而说:“我对文学还是比较尊敬,我本身是比较崇拜文学,才选择了这条道路。对文字对文学的崇拜,我是很虔诚的,像教徒一样,不会随着年龄改变信仰,我对文学的态度也一样,跟年龄没有关系。”

  近日全球“重述神话”出版项目即将亮相伦敦书展,该项目在每个参与国寻求一位作家,在中国第一个目标就锁定了苏童。

  苏童在告诉记者他已同意参与“重述神话”这一全球的大型出版项目的时候,语调是积极而肯定的,“这个项目不是一个简单的写作计划,参与到这个项目的作家有许多都是我自己本身也非常喜欢的作家。而神话、历史传说也都是现代小说创作中作家很喜欢运用的资源,‘重述神话’不是简单地来再现神话,它可能会要求彻底地改变神话本来的面目,所以我觉得这是重新设置小说创作难度,是非常有挑战性、有意思的事情。”

  “同时,这也是一直在我自己创作的考虑范围之内,因此我没有理由拒绝参加这个项目。”

  看来,中年苏童在文学的路上根本没遇到中年危机,他的所谓“沉寂”只是一种沉默的喧嚣罢了。中年苏童依然是中国文坛的风流人物。本报记者 王雪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SKII化妆品遭投诉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花样滑冰世锦赛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嫁入皇室的女人们
深圳提高购房贷款首付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