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器官供体紧缺 每周都有人在等待器官移植中离世(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7日16:17 新华网
器官供体紧缺每周都有人在等待器官移植中离世(图)
  供体紧缺成器官移植“拦路虎”,在广州多家医院——每周都有人在等待器官移植中离世

  身体的某个器官出现了问题,能像修理汽车更换零件一样换个新的吗?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这已经不再是梦想。据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何晓顺教授介绍,如今人类可以移植的器官几乎已遍及全身,小至毛发、皮肤、角膜,大至心、肝、脾、肺、肾……都可以通过器官移植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通过器官移植治病的病人并不多。专家指出,导致这种现象并不是我们的技术不如人家,而是各种器官供体的紧缺。

  人体器官绝大部分可“更换”

  从1954年第一例肾移植手术成功到现在,全世界已有50余万例肾移植患者,1万余例肝移植,几千例心肺移植,1000余例胰肾联合移植。

  据介绍,我国约有100万尿毒症患者,每年新增12万人,每年约有30万患者需要肾移植,而每年全国可供移植的肾源仅有2000个左右,他(她)们中的多数人,或过早地离开了人世,或只能依靠透析来维持生命。还有,在我国患角膜病的500万人中,有400万可经角膜移植重见光明,但每年只有1000多个角膜供体。

  在广州中山一院、南方医院等多家开设了器官移植中心的医院,每周都有1-2名病人因为等不到适合的供体而离开了人世。而据粗略统计,我国大约有4/5需器官移植的病人在等待供体过程中死亡。

  “脑死亡”法可解决供体问题

  何教授指出,造成供体严重缺乏的原因,除了人们观念落后之外,我国尚未对“脑死亡”立法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据介绍,目前西方国家大多通过了脑死亡法,即把脑反射信号消失作为人死亡的标志。这大大增加了器官移植的来源。但在我国,尚未有这样一套完整的运作体系。

  卫生部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管德林教授1998年在澳大利亚亲身经历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年仅26岁的澳大利亚姑娘因为车祸导致脑死亡,靠插管维持呼吸和心跳,血压正常,心跳正常,死者亲属告诉医生愿意将器官捐献。管先生回忆说:“当时我们取了她的心脏、两叶肺、肝、两个肾脏、胰腺,一共7个脏器。第二天就给6个病人实施移植手术,第三天、第四天,6个濒死的人都活了。一个姑娘的脏器救活了6个人。”

  而何教授在广州所经历过的事情却恰恰相反。花都一位年轻人同样因车祸导致脑死亡,他的亲属也愿意献出孩子的器官。然而,没有一个医生敢去取下死者的器官,因为按照我国现行的标准,“心跳、呼吸停止”才是死亡的真正标志。“那么,谁又敢从一名‘活人’身上取器官呢?”

  亲属移植可缓解供体紧张

  鉴于目前的状况,专家们都认为,在我国大力开展亲属移植是解决供体紧张的可行方法。南方医院器官移植中心的专家说,在国外,活体亲属器官移植手术占总器官移植的30%,而我国这个比例却只有2%左右。

  何教授指出,亲属供体的好处首先在于亲属中更容易找到配型合适的器官,从而能降低术后排斥的发生率。其次,亲属供体的质量好。再次,由于亲属供体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下降,免疫抑制剂用量减少,所以可降低药物对机体产生的副作用。

  黎蘅 刘进兴(本报广州专电)(来源:新民晚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