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初唐诗人王勃入选广州名人引起争议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0日10:19 南方日报

  南方网讯 汉朝“新儒学”大师陆贾、初唐诗人王勃是“广州名人”?昨日(3月19日),作为南粤先贤馆、广州市将建的首个蜡像馆活动前奏的《岭南历史文化名人广州史迹展》免费展览,正式在高剑父纪念馆开幕。“进驻”南粤先贤馆的文化名人人选与各界专家、名人后代、市民甫见面,便引起了很多议论。专家表示此次史迹展描绘了广州两千多年来的文化发展脉络,而“先贤”定位须进一步明确。

  现场:图文实物再现名人风采

  广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建华近日在越秀区指导文化建设工作时指出,“谁能入选岭南历史文化名人”的问题并不怕争论,他建议开一场关于岭南历史文化名人的专家研讨会,邀请专家来论一论,同时,在媒体上设论坛,让老百姓畅所欲言。

  在昨日的开幕式上,市民纷纷前来一睹亮相名人的风采。展览图文并茂地展示对岭南历史文化作出卓越贡献的109位名人及其在广州留下的实物和史迹。展出的109位名人,最早的名人有秦代任嚣,近代的则有音乐家冼星海、马思聪,及部分历史文化名人在广州留下的实物,如诗人、教育家、抗日民族英雄丘逢甲的诗稿。

  争论:“先贤”应长期在岭南活动

  参观中,不少市民站在初唐四杰之一、诗人王勃的展板前议论。据介绍,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乃绛州龙门(今山西河律县)人,上元二年(675年)冬,因前往交趾(今越南)探望父亲路经广州,应邀为宝庄严寺撰写舍利塔碑文。有人以图相赠,相传是初唐当地一位才女用192字、每句4字环旋往复咏成,词藻华丽,又称作“转轮八花钩枝鉴铭”。王勃大为赞赏,认为“韵谐高雅,有陈规起讽之意,可作鉴前烈,辉映将来者”,为之作序,序碑藏于宝庄严寺。此后,王勃于当年在南海溺亡。

  一位从事文史工作的马先生提出,王勃并非岭南人,也没有在岭南长期工作,与岭南联系并不多。“所谓岭南先贤,应该长期在岭南活动,在岭南创作出代表作品,像王勃怎么会被选作岭南的先贤呢?”此言一出,不少观众也表示赞同。

  另外还有市民提出:近代以来,不少从外地来到广州的人,如陈独秀,他在广州活动时间很长,对革命、文化作出很大贡献,也应在先贤之列。

  专家:“外来文人”带来了先进文化

  随后,记者为此采访了广州市社科院专家钟卓安,他认为,南粤先贤中“先贤”概念其实还值得商榷。

  古代比较早在广州提到类似“先贤”概念的是解放中路以前的“四牌楼”,指明代广东巡抚于嘉靖十三年(1535年)选点巡抚署坐落的惠爱大街六约所建的4座木质牌坊:惠爱坊、忠贤坊、孝友坊、贞烈坊。惠爱坊纪念的是历代自中原入粤的67位名宦;孝友坊纪念的是广东本土的54位仁者;贞烈坊纪念的是广东本土的55位节妇;忠贤坊则纪念广东本土的49位乡贤,这个“忠贤”有前代“贤人”、对文化有贡献的人的意思,当时的人选就限定于本土人。现在的“先贤”定位要不要限定本土呢?可以再进一步明确。

  针对岭南历史文化名人,他表示,构成岭南文化要素有二,一是它的源头,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二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中和外来文化的交融。虽然,陆贾、王勃、韩愈、苏东坡等历史名人不是岭南人,但通过贯穿粤赣的梅关古道,这些因朝廷委派或遭流放到岭南的文人墨客把中原的先进思想、文化带到了当时的“南蛮之地”,在促使岭南文化吸收中原文化精髓、加速发展方面作出重大贡献,可谓功不可没,理应是岭南先贤的人选。

  从秦代到民国,对岭南文化有贡献的人物太多、范围太广,在几次评定人选的专家会议,争辩非常激烈。在评选过程中,专家始终认为,文化是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以文化为主线的岭南先贤“选拔”不是阶段性,可以随着学术研究的发展而发展。如陈独秀、胡汉民等人物,其历史评价不一,本次筛选专家未能达成共识,他们该不该是“先贤”,可由有识之士继续讨论。

  岭南文化旅游研究专家汪广定还主张,岭南先贤名单不可缺少禅宗祖师达摩。他介绍,达摩是禅宗的第28代,又称为菩提达摩,在释迦牟尼逝世30 0多年之后出现。在中国兴盛各种宗派学风的背景下,达摩于公元526年把佛教带到广州,是中国禅宗的初祖。他自印度航海来到广州,然后从广州北行至魏,到处以禅法教人。广州是他到中国的第一站。达摩来到广州后,建立了西来庵禅法传授禅宗智慧,南宗创始人惠能受他影响非常大。汪广定认为,达摩对广州佛教的贡献,是反映岭南文化中“中外文化交融”特色的很好例子。 记者陶达嫔 通讯员王班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SKII化妆品遭投诉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花样滑冰世锦赛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嫁入皇室的女人们
深圳提高购房贷款首付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