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少年跳楼侥幸被救 声称不放弃再次自杀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8日10:14 东方早报 | ||||||||
昨日下午,在复旦大学玩耍了两天的小华(化名)给记者打来电话。在电话中,小华称,“明天继续上学,将来做一个发明家”。 而在20天前也就是在3月7日,家住宝山区某村的小华上学出门时从三楼窗口跳下。但幸运的是其被二楼电线挡住。伤愈之后,小华再次回到学校,但在学校上了一天课后,小华就改变了想法:拒绝再上学,并表示“不放弃自杀”。
事后,在小华所就读的学校、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共青团上海市委的帮助下,经过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张麒的心理疏导,小华现在已逐渐改变了“不上学”、“不放弃自杀”的想法。而对小华走过的这一历程,早报记者进行了近一周的跟踪采访。 记者跟踪调查:家庭争吵从不避孩子 3月21日8时,记者和小华的家人第二次见面(第一次见面是在小华住院期间)。“孩子自杀全都是我妈逼的。”小华妈妈对孩子的轻生这么解释。 而小华姥姥则对此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在接受采访时,小华姥姥告诉记者,小华企图自杀完全是因为小华妈妈朋友引发的。围绕着小华企图自杀的原因,小华的妈妈和姥姥之间的争吵不断升级,在争吵中,小华的妈妈和姥姥都声称自己要自杀。 而在随后的几天的时间内,无数次的争吵和无数个“自杀”从未停息,而每次争吵,小华的妈妈和姥姥从不避讳11岁的小华就在眼前。而对每次争吵,小华的脸色都很阴沉。 对于孩子“出问题”的原因,家长都认为和“争吵有关系”,“我真的不希望小华有什么三长两短,我拉扯他十年了,谁能救救我的孩子呀。”说这话时,小华姥姥往往禁不住泪流满面。 家庭的原因让11岁的小华很是敏感。据了解,小华的老师曾给小华其他同学的联系方式,但小华同学的家长在接到小华电话后说的一句“你的普通话讲得很不好”让小华在此后很少再愿与同学联系。现在小华唯一的“好朋友”就是同一栋楼内一小男孩,然而在小华跳楼后,这个好朋友也很少来找小华了。 专家心理帮扶:小华开始有说有笑 在近一周的跟踪采访中,记者对小华的变化做了记录:3月20日,小华姥姥在电话里告诉记者,“我问孩子还会不会自杀,他说‘以后再说’。” 3月21日,上了一天课的小华回家后跟他15岁的表兄一起玩起了游戏,虽然其间因为姥姥和妈妈发生争吵,正在玩游戏的小华把自己关进了自己的房间。 3月22日早上,无论妈妈再说什么,小华都拒绝“再上学”。当天中午,学校在知道小华不上学的情况后,不但准许了小华请假,而且建议小华看看心理医生。“我们学校也有责任。以后我们会多和他交流,尽最大能力去帮助他。”小华班主任张老师说。 3月22日下午,记者带着小华去了溜冰场。在那里,小华非常高兴,他伸直双臂,做“鸟飞翔状”。“你这样滑不对,让我来教你。”小华很开心地教记者滑。 3月23日上午,在征得小华及其母亲的同意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张麒一个上午对小华进行了心理疏导,“他不仅仅需要帮助,更需要朋友。”在进行心理疏导后,张麒告诉记者。 而从华东师范大学出来时,小华已开始有说有笑了。“学校这么好,怎么学生可以骑自行车呢?老师不批评么?”回来的路上,已把记者作为“好朋友”的小华不停地问记者。 3月24日,共青团上海市委、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知道此事后,对小华的事情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为增加孩子对学校产生兴趣,3月25日、26日两天,小华妈妈送小华在复旦大学体验了大学生的生活。 早报专稿 崔致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