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市委召开专题座谈会 研讨概括提炼汕头精神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8日11:35 大华网-汕头都市报

  本报讯(记者张炯勇林文彬刘婉萍)城市精神集中体现了一个城市具有鲜明特点、创造活力的精神文化理念,对内是激励斗志、凝聚人心的纽带,对外是扩大影响、增强吸引力的“名片”。在汕头社会经济发展关键时期,讨论形成、宣传实践汕头精神,不仅有利于振奋精神、凝聚人心、激励斗志,引领全市人民在发展的道路上去攻坚克难,还有利于改造潮汕的传统文化,进一步推动城市的现代化。市委市政府把确立、培育、实践城市精神作为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的一项重要工作,近日掀起开展“汕头精神”大讨论的又一轮热潮。

  3月25日,市委召开“汕头精神”专题座谈会。市委书记林木声、市委副书记蔡宗泽、市委常委陈奕威、王芸等领导与来自我市政府机关、宣传战线、社会团体以及理论界等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共30余人济济一堂,围绕发起讨论、培育实践汕头精神的话题畅所欲言。

  与会人士谈到,汕头精神的讨论是以前的“汕头人精神”大讨论的延伸和进一步提升。在汕头经济呈现恢复性增长,但仍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之时,开展汕头精神的讨论对于振奋人心、激励斗志及时而有必要。历届市委、市政府开展的富有声势的汕头人精神大讨论既取得了成果,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城市精神的探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城市精神较之人的精神内涵更为广阔、概括也更为集中。

  与会者认为,经过讨论之后提炼出的汕头精神应该具备一些基本条件,除了根植于汕头的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外,还要体现汕头的特点,为多数人所认同,在文字概括方面,则要准确有据、概括性强、通俗易懂。汕头精神要贯通古今、贯通内外,反映出汕头人最核心、最本质的精神特质。大家经过热烈讨论,认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在海外还是家乡,“开放”、“奋斗”、“图强”这几个核心元素构成了汕头人共通、鲜明的精神特质,讨论提炼的汕头精神应该将其涵盖,并形象地加以反映。

  据了解,汕头精神的大讨论从现在开始,计划用一个月的时间,通过专家研讨、市民参与的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而后归纳形成成果,推动全市对汕头精神的宣传与实践。

  发起汕头精神讨论及时而必要

  林木声(汕头市委书记):

  一个国家需要精神支柱,一个城市也需要培养一种能够为多数市民所认同、有自己鲜明特点的、有创造活力的这样一种精神。可以凝聚人心、激励斗志,并由精神转化为物质力量,推动事业发展。从汕头的市情和发展的趋势来看,当前培育汕头城市精神,非常迫切也非常重要。

  汕头是典型的资源缺乏地区,人多地少。缺乏资源,人的因素就显得更加重要。可以这样说,有没有一种与传统文化相对接、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精神,能不能靠这种精神来激发、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内营造凝聚力,对外增强吸引力,将决定汕头这个城市发展的快慢和未来的发展前景。目前汕头经济虽然出现了恢复性增长,但往前走仍然面临着很多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我们现在的基本情况是落于人后,与著名侨乡、百载商埠、经济特区的地位很不相称。回过头来,解决问题还是要靠我们自己,靠人。在这个关键时期,确实需要培养一种精神来凝聚人心、激励斗志,引领全市人民来攻坚克难。其次,培育汕头的城市精神有利于改造潮汕传统文化,推动城市的现代化。汕头的文化发展到今天,也有一个扬弃和改造的问题。要对我们的传统文化进行改造扬弃,要以提炼汕头城市精神作为突破口,找出新时期汕头最核心的精神价值是什么,从而促使我们对汕头的传统文化乃至潮汕文化进行总结、反思、提炼,进一步提升汕头文化的创造力。汕头要实现城市的现代化,首先要实现人的现代化,要在人们的思想中注入新的精神文化理念,而城市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文化理念的集中体现,所以,提炼、培养城市精神不仅是汕头加快发展、推动城市现代化的现实需要,也是我们着眼长远、面向未来的历史发展的需要。

  黄赞发(原汕头大学党委书记):

  精神是一个文化的范畴,研究文化难免会与历史上的以及现实的潮汕文化相联系,一定要联系起来,不能割断。在继承传承潮汕文化中好的东西的同时,又要发扬光大,有所创新。要看到文化是一个动态、发展、变化的过程,原来的潮汕精神动态发展到现在,提出讨论汕头精神是符合实际和必要的。

  吴勤生(原汕头市委常委):

  目前讨论汕头精神很有必要。首先是这几年不少群众对汕头如何发展、建设信心不足,需要一种精神力量的鼓舞。其次是汕头市区的范围扩大到澄海、潮阳和潮南,特别是这么大片农村转变到城市,而且地盘大了,人口多了,已经形成一个特区大都市的雏形,这样形成一个什么样的汕头精神是现在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潮汕三市分开已成定局,现在已相对稳定下来。作为汕头来讲,应该通过研究汕头的历史和文化来提升汕头精神,把汕头精神的讨论作为当前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好,作为文化大市建设也好,都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卢淳杰(团市委书记):

  我们的文化是很优秀的,但优秀的文化还不能够等同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搞文化振兴,是为了给文化注入具有时代色彩的精神和内核,使这个文化对于社会的发展更具有支撑力。而文化的讨论最后还是要落实到城市的定位。一个城市的确需要精神,这种精神是一种持久的原动力,是一个方向。

  汕头精神讨论是汕头人精神讨论的延伸与升华

  林木声:

  历届的市委、市政府对于人的精神的培养非常重视,汕头第六次党代会前后曾经有过轰轰烈烈的讨论,近些年市委市政府发起汕头人精神大讨论,也形成了“24字”的具体成果,这些工作对于汕头提高市民素质、振奋人的精神、促进物质、精神文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为我们现在形成、培育汕头精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具体的侧重对象而言,城市精神与人的精神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首先,一个城市的城市精神离不开对这个地方特定人群的精神特质的高度概括,但两个概念也有区别。人的精神是市民精神,比较侧重市民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而城市精神则更主要的是体现一种根植于当地文化传统、具有现实意义、又可引领城市发展未来的理性的精神追求。目前,我们正是需要在以前所做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提炼出汕头的城市精神。城市精神与人的精神相比,应该更精炼、概括、鲜明而且通俗易懂。

  马逸丽(市妇联主席):

  共建和谐社会,结合汕头的历史和现在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现在提出汕头精神的讨论非常及时,它是在原有的汕头人精神讨论的基础上的延伸和提升,从中提炼出汕头精神,很有必要。从层面上看,城市精神的内涵要更广阔。当前,我们要调动全市人民的积极性,振奋精神,需要形成并以汕头精神为支柱,来鼓舞我们所有的汕头人,包括在外地和汕头工作的各界人士。这种精神的追求,是汕头树立新形象的一个支柱。

  吴勤生:

  汕头精神可细分为三个层面:汕头人精神可以作为讲潮汕话的这个族群凝聚形成的一种精神,其中包括了海内外潮人的精神,这是一个群体和民系的精神。第二层面是汕头的市民精神,是对在汕头共同生活、建设的市民以及外来人士的一种要求,即作为城市的市民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精神。汕头精神则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其中还包括了城市的形象、定位、走向和精神风貌。比较形象地来讲,潮汕精神、潮汕人精神是我们讨论汕头精神的基础,汕头市民精神是讨论汕头精神的核心,汕头精神则是在这一些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它立足长远,与下来我市研究城市定位、汕头发展和塑造城市形象的目标应该是一致的。我觉得“汕头精神”的内涵更集中,对汕头来讲也更有针对性,能够承续潮汕人精神的讨论以及汕头人精神的讨论,并进一步提高和升华。

  刘峰(原市政协主席):

  汕头精神的讨论很有必要,提炼汕头精神应高度概括,这样才能包涵很多内容;同时,概括出来的汕头精神应符合自己的特点,而且能促进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本地的贯彻、执行。具体来讲,汕头精神应包括汕头人精神和华侨精神;在具体概括时要抓住自己城市的特质,围绕“凝聚民心、侨心,共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进行。如果城市最基本的人文精神能凝聚民心、侨心,那么这种精神就有力量。

  孙良胜(市法制局副局长):

  汕头精神的范围、外延比汕头人精神更加宽广,讨论形成应具体体现出5个性。其一,具有历史性。在回顾历史传承文化当中,不能割断历史,要体现传统文化应具有的东西。其二,注重现实性。我们要面对现实,真正提炼出来之后要确实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振奋精神。其三,考虑潜在性。一个精神提炼出来,要用上若干年或更长时间,应发挥其展望未来的导向作用。其四,体现特殊性。城市精神跟民族精神、广东人精神有它的共性,但是最重要的把握个性和特殊性。这也是我们这种精神不同于其他城市精神的一种特色和优势,也是城市精神提炼出来后的生命力所在。其五,具备普及性。提炼出来的汕头精神要易记、容易宣传,大家一看便懂,真正使之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为广大群众所接受、掌握,成为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动力,把精神转化成强大的物质力量。

  陈维烟(市政协常委、原市党史研究室主任):

  讨论、提炼汕头精神要注意三个原则。汕头精神应是潮汕历史文化的精华,探讨“汕头精神”就必须考察汕头精神文化发展过程。同时,汕头精神作为意识形态的东西,而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所以探讨汕头精神要考察汕头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另外,汕头精神应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概括汕头精神应更突出个性。

  陈坤达(濠江区委宣传部副部长):

  提炼汕头精神的问题,有三个应该要把握的:一是继承和发扬好的文化内蕴中的积极因素;二是要清除潮人人文内容中的消极部分和边缘心态;三是要打造和培育新的时代精神。汕头的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一个转型期,构筑汕头精神必须强调创新精神,自觉地把汕头的地域人文精神融入到民族精神中去,在世界发展潮流的背景下先来考量。总体来说,应该体现更自由、更强健、更热烈、更宏伟、更有包容性的内涵。

  汕头精神应体现开放、奋斗、图强

  林木声(汕头市委书记):汕头的城市精神不仅要能够体现汕头优秀传统文化、华侨文化和特区文化的共同特性,还要体现新时期汕头的鲜明特点和特质,我们大家都要思考:什么是构成汕头精神的最本质、最核心、最关键的元素,抓住了这一点,汕头精神才会概括得准,站得住,而且为市民群众、海内外乡亲所认同。

  我觉得,汕头精神应该是一种开放的精神、奋斗的精神、图强的精神。开放既体现了祖先的红头船精神,也体现了特区的精神和华侨文化的精神。汕头人不管是在本土的还是出去的,都能够吃苦,到哪里都是刻苦勤劳,落地生根,靠的就是奋斗。汕头人还有一个特质,就是敢为人先,别人不敢走的路汕头人敢走,而且不管走到哪里,都努力要出人头地,不甘居后。这里面渗透的是发奋图强的精神。在汕头人的精神特质中,这三个因素实在而鲜明,不但贯通古今,古代是这样,今天也是这样,而且贯通内外,在家乡的汕头人是这样,在国内以及海外的汕头人也都是这样。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奋斗的而不是懒惰的,图强的而不是倒退的。这几种精神符合汕头的文化特征、文化命脉,也具有时代精神,在今天需要我们进一步去发扬光大。

  王芸(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汕头需要开放,不开放就死,汕头的活路在于开放。汕头人最讲求“拼搏”,最崇敬的就是拼搏的人。汕头人不管在哪个地区,不管在哪个领域,都有许多成功的人,没有拼搏就不可能成功。这一点,海内海外的人都能体会。汕头又是一个图强的城市,而不是一个无所作为、颓废的城市。不能把一些非主流的杂七杂八的东西强加到潮汕文化的主流上。在发展的过程中,会有垃圾、负面的东西,但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它不是潮汕文化的主流,不是汕头城市的主流。现在的汕头,主流的以及需要的就是要拼搏,要奋发向上。

  开放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

  吴小坚(市党史研究室主任):汕头是一个海滨城市,自宋代以来就被誉为“海滨邹鲁”、“岭海名邦”。汕头又是“百载商埠”,素称粤东门户,华南要冲,海上和内河运输早在明、清时期就很活跃。自1861年开埠后,商业因港而荣,对外贸易保持了连续增长。改革开放年代,汕头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迈开了建设汕头经济特区建设的步伐,以“开荒牛”的精神一步一步发展到现在。如今,汕头处于改革开放前沿,更要有一种海纳百川的宽广胸襟和宏大气魄。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的汕头,要加快建设步伐,一定要克服本位和自大的封闭意识,寻找差距,打开胸襟,放宽视野。既要立足于自我发展,又要有具备充分开放度、包容度和宽容度,彻底消除人文偏见和排外思想,吸纳各种有益资源,广纳贤才。要用国际化的眼光和国际化的标准规划城市发展之路,让汕头真正与世界接轨,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化的都市。

  王琳乾(原市地志办主任):讨论汕头精神,要了解汕头的历史文化,使群众知道城市历史发展变化的情况。汕头从来都是开放兼容的,这个城市吸纳了来自各方的人,各方面的力量凝聚起来,为汕头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从汕头目前的发展来说,要为来这里干事创业的外地人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让他们能够在这里立足,在这里创业发展,要通过扎实的工作让每一个到汕头来投资、来工作的人都能发挥所长。

  卢淳杰(团市委书记):汕头的城市精神应该体现一种宽容的环境、宽容的人文关怀、有利于发展的宽广的胸怀,还应该能够支撑城市的每个个体,形成一种长久的激励。宽容应该是善待成功者,接纳失败者,鼓励实践者。自强应该是敢于行动而且善于坚持。开放应该培养一种开放的心态、营造一种开放的社会系统,这也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方向。城市精神应该重在宣传和制度的设计上。应该让广泛的市民认同这种城市精神,认同的过程也是激发大家积极性、创造性的过程。汕头的城市精神应该体现一种制度设计的发展方向,应该体现出一种人文精神的张扬,应该具有一种法制环境下的特征,使这个城市具有长久发展的持久力,驱动更多的人去创造,去发展。

  陈文波(汕头经济特区报社社长):海纳百川的内涵很深,包容了汕头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内容。更细化下去,还体现了汕头人的另一个鲜明特质,也就是“同舟共济”这一点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汕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欧阳芸(汕头都市报总编辑):“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是汕头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传统上我们的红头船驶向大海,走向世界。汕头精神需要有这种“海纳百川”的胸怀,这不仅体现在要克服本位主义、盲目排外、夜郎自大等狭隘思想,还应该体现在树立起大汕头的观念,要包容在汕头工作的外地人以及遍布国内的潮人和海外潮人,兼容不同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人才,为我所用。

  “开荒牛”精神要传承光大

  吴小坚(市党史研究室主任):改革开放近二十多年来,汕头所取得的成就和发展,无不得益于汕头人在观念、体制、机制、科技等方面的不断创新。只有进一步弘扬创新精神,把握住时代的脉搏,用创新观念重新审视我们的发展策略,重新定义发展思路,创新机制和体制,敢于突破,敢为人先,汕头才能在竞争中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汕头特区自创立至今,走过了一段辉煌的道路。应该说汕头自己同自己进行纵向比较,变化是明显的,成绩是显著的。但是,只要同其他先进地区比较,重新审视一下自己,就会发现我们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明显的差距。因此汕头特区创建时的白手起家、甘于吃苦、负重拼搏的“开荒牛”精神,需要我们继续传承下去。

  刘锦庭(原市委副秘书长):汕头发展到现在,最急需继承和发扬的,就是拼搏的精神———爱拼才会赢。把这一个作为汕头的精神,很通俗易懂。如果没有拼,没有自强不息,没有艰苦奋斗,就没有李嘉诚的今天,也没有现在的黄光裕。对每个人都是这样,收获是靠“拼”出来的,若没有决心去“拼”,就不会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沈冰虹(市侨联主席):汕头目前的经济正在爬坡,开始复苏,所以现在汕头更需要一种勇于崛起,勇于跨越的精神,而且要善于崛起,善于跨越,这才是时代精神。精神是无形的也是有形的,汕头精神要充分体现出这个方向,使各行各业的汕头人凝聚和振奋起来,一起奋斗,共同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敢为人先

  “爱拼才会赢”

  蔡勤丰(市总工会主席):对汕头广大职工而言,当前尤其需要有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在困难面前要靠自己奋发作为来摆脱困境。二是在职工里面倡导“互帮、互济”,靠工人阶级这个优良传统、自身力量来解决生产生活上的问题和困难。要破除“等、靠、要”的思想。这就需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目前现实需要,将来也同样需要。

  刘勇(市委党校图书信息中心主任):汕头人有敢为天下先,敢为人先的传统。在建设经济特区方面,表现得非常突出。现在二次创业也好,奋力爬坡也好,也应该有这种精神。

  欧阳芸(汕头都市报总编辑):汕头有一个特点就是“精致”,有很多“精妙”、“精良”、“精美”的东西。就像农民种田如绣花,农民精耕细种,潮汕老农遍布全国。汕头的商人很“精明”,很会经商,有很多国内海外的首富。汕头的“潮菜”很“精致”,潮汕美食甲天下。潮乐很“精美”,很细腻动听、很优美、富有古典美。汕头的工艺品很“精巧”,鬼斧神工。汕头人的“精”字中包含着勤奋、拼搏的因素。这个“精”字,是高标准严要求的结果,也是精心打造的结果。自强不息、努力向上永不停息造就了汕头人“精”的成果。

  蔡谦(汕头特区晚报总编辑):从汕头的地理特征、历史文化、经济特区建设历程等多方面来考量,“勇立潮头”很好地概括了汕头人不屈不挠、敢为人先的特点,历史上潮汕人以及汕头人有着这种冒险、开拓的精神,既体现出自豪感、成就感,其中也浸透着发奋图强的紧迫感。开埠以来,汕头得风气之先,得开时尚新潮;改革开放后,汕头建设经济特区,特区是示范区,也是体制改革的试验田,我们以自己的不懈努力勇当“排头兵”。这种精神在特区建设时期要提倡,在新一轮的经济振兴时期,建设经济强市同样要继承发扬。

  链接

  何谓城市精神

  城市精神是指一个城市通过其市民行为方式(包括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交往方式)、规章制度、文化艺术、伦理道德、城市景观等方面体现出来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心理导向,是植根于城市的历史、体现于城市的现实、引领着城市的未来、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精髓和灵魂,是民族精神的地域凸现,是城市物质、文化、精神品质、品位、风气的体现,是城市发展的精神动力、活力、生命力和凝聚力的表现,是凝聚和团结全体市民实现城市奋斗目标的共同信念和追求,是当一个城市不满足于普通的物质繁荣或成就,想到自己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的时候的一种对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的高度自觉。

  知名城市的城市精神

  不同的城市精神造就出不同的城市魅力和神韵。处在不同时代的城市有着不同的城市精神内涵,不同时代的城市精神内涵彼此又有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系。为了体现自己城市独具特质的精神品格和精神理念,世界上很多知名的城市以及中国众多的城市纷纷用精炼的语言来表述城市精神的核心理念。

  纽约精神:高度的融合力、卓越的创造力、强大的竞争力、非凡的应变力;

  巴黎精神:时尚之都、浪漫之都、文化之都、服饰之都;

  东京精神:干练优雅合作;

  上海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

  青岛精神:诚信博大和谐卓越;

  成都精神:和谐包容、智慧诚信、务实创新;

  无锡精神:尚德务实和谐奋进;

  杭州精神:精致和谐大气开放;

  深圳精神: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

  长沙精神:心忧天下敢为人先;

  大连精神:创造创业创世;

  常州精神:勤学习重诚信敢拼搏勇创业;

  荆州精神:筚路蓝缕和衷共济励精图治发愤图强;

  抚顺精神:不懈奋斗无私奉献;

  济南精神:诚信创新和谐;

  吉林精神:同舟共济激流勇进;

  广东人精神: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

  撰文:本报记者张炯勇林文彬刘婉萍

  实习生谢少娜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