泺口市场难觅本省服装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09:26 大众网-齐鲁晚报 | ||||||||
本报济南3月29日讯(实习生鞠平记者吴修安)泺口服装城是闻名全国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是山东省十大专业市场之一。这里批发的商品辐射了我省17个市,年营业额超40亿元。但可惜的是,经记者调查采访发现,在泺口服装批发市场里,有服装大省之称的我省产服装却踪影难觅,绝大多数服装来自外省,尤以广东、浙江居多。 外来和尚会念经
在市场里,记者采访了几位店主。他们肯定地对记者说:“这里没有本地服装,全都是外地的服装。”问及原因,几位店主倒是看法各异。一位姓刘的店主讲:“本地服装太贵了,又难卖,不合算。”“其实哪里的服装无所谓,最重要的是好卖。本地的服装卖不动,样式太老了,顾客不喜欢。广州的服装样式最好,也最好卖,当然就进广州的衣服了。”一位店主颇有经验地说。 便宜时髦是顾客们的首选,而盈利则是店主们最大的追求。毫无疑问,外来服装同时迎合了顾客和店主的心理,自然也就占领了市场。 款式落后无吸引力 据了解,我省服装行业的驰名商标现已位居浙江、江苏之后,居全国第三。去年1月至8月份的服装产量达到了8.04亿件。但在泺口服装城商贸中心、泺口服装名牌批发城寻找山东“名装”,却发现高档的服装品牌中标识山东产的寥寥无几,即便是评上的“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也鲜能见到,而广东、上海、浙江甚至北京等地的服装却几乎“一统天下”。 记者在泺口批发市场里转了几圈,本地服装只有寥寥几家,像“耶莉娅”、“兰雁”等。但也仅是“万绿丛中一点红”。有关专家分析,本地服装之所以如此难见,最根本的原因是本地服装缺少市场竞争力,缺乏对顾客的吸引力。我省的服装产量很大,但款式落后,难得消费者的青睐。故而“只听楼声响,不见人下来”,虽然我省被称为服装大省,但实际上市场难见我省名牌。 尽为他人作嫁衣了! 那么多的服装究竟都到哪儿去了?山东省纺织办有关负责人认为,山东的企业多是“幕后英雄”,为别人加工很在行。自己的商标、品牌也不少,但贴上就卖不动。总体来说,山东的服装产量多是靠为他人“贴牌”得来的。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除大企业外,在泺口批发市场后面也存在不少的服装加工厂,他们也多是“贴牌”生产。这种“贴牌”生产,虽然也可以学到一些技术,但我省若想成为服装大省,就必须在选料、设计等方面独出心裁,做出自己的特色。莫为他人作嫁衣裳!济南泺口现今已成为江北最大的服饰商品集散地,我省服装业应抓住机遇,精心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一位业内人士说:如果连“家门口”巴掌大的地盘都守不住,山东服装还有能力去国际国外市场闯荡吗?这的确值得人们深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