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评剧宗师悄逝 花肃兰香永传(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1日07:45 华商网-华商晨报
评剧宗师悄逝 花肃兰香永传(组图)
13岁时演出《小赶船》

评剧宗师悄逝 花肃兰香永传(组图)
青年时代花淑兰

评剧宗师悄逝 花肃兰香永传(组图)
花淑兰生活照

  高占祥摄于1998年初冬
评剧宗师悄逝 花肃兰香永传(组图)
与常香玉合影

评剧宗师悄逝 花肃兰香永传(组图)
与筱俊亭合影

评剧宗师悄逝 花肃兰香永传(组图)
亲属扶棺恸哭

  本报记者 王海英 摄
评剧宗师悄逝 花肃兰香永传(组图)
⑦与新凤霞、赵丽蓉合影

  感谢李戬先生提供资料图片
评剧宗师悄逝 花肃兰香永传(组图)
2001年,73岁的花淑兰在《谢瑶环》中饰谢瑶环

  资料图片

  晨报讯 (记者 绍华)昨日21时18分,我国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花淑兰因膀胱癌医治无效,在沈阳第四人民医院去世,享年76岁。

  花淑兰患癌症已经两年时间,今年1月30日住院,3月29日病情严重。

  花淑兰生前有一儿一女,都移居美国,29日从美国赶回沈阳的花淑兰的女儿王晓扶一直陪在花淑兰身边,儿子王晓东在美国没能赶回沈阳见母亲最后一面。4月3日,花淑兰遗体将在回龙岗革命公墓火化。

  【花淑兰辞世·传奇一生】

  她是评剧花派唱腔创始人

  花淑兰,原名葛淑兰,是花派唱腔的创始人。

  花淑兰音域宽、音质纯净,嗓音甜脆。她戏路宽广文武兼备,善于刻化和塑造各类角色,并能从人物性格出发,使她所演的角色栩栩如生。

  梨园传奇花淑兰

  1929年,花淑兰生于河北省唐山一个贫苦的梨园世家。八岁起,随母刘玉舫学艺,兼学京、梆、大鼓等,此后,便在京、津、唐、秦、张等地演出。

  1945年,花淑兰在张家口参加了《白毛女》、《兄妹开荒》、《血泪仇》等新戏的演出。她较早地接受了革命文艺思想的教育,因而在文艺思想和演现代戏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花淑兰以她20岁金子般的艺术年华,在评剧舞台上熠熠生辉。《茶瓶计》、《相思树》、《孔雀东南飞》、《花木兰从军》、《牧羊圈》、《天雨花》、《赚文娟》、《桃花庵》、《珍珠衫》、《三节烈》、《保龙山》、《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杨三姐告状》、《赵小兰》、《气贯长虹》、《乾坤福寿镜》、《对金瓶》、《盗金砖》等戏,倾倒了关内外广大的观众。

  1950年起,花淑兰开始在锦州、沈阳、长春等地演出,此后,相继在锦州评剧院、辽西省评剧团领衔,1954年调辽宁评剧二团和沈阳评剧院工作。1955年和1960年先后两期参加了文化部举办的戏曲演员学习班、进修班学习深造,受到名家指教,不仅技艺猛进,而且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使她的舞台艺术得到了理论升华。

  1956年,花淑兰参加了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在志愿军驻地和前沿阵地,她的演唱受到了极其热烈地欢迎。

  “十年动乱”期间,花淑兰惨遭迫害。重返舞台后,再度焕发了艺术青春。她争分夺秒,亲自带团往返于东北及京、津、冀巡回演出,同时教授来自河北、北京、天津、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及辽宁省内40余名学生,把自己积累的艺术经验传授给下一代。这些学生已成为各剧院、团的主演和艺术骨干。

  花淑兰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演出了百余出传统戏和现代戏。为评剧艺术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评剧宗师花淑兰

  评剧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地方戏,在华北、东北及其他一些地区流行很广,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韩少云、新凤霞、小白玉霜、赵丽蓉、马泰、花淑兰、筱俊亭等人都是脍炙人口的评剧艺术家。其中,花淑兰、韩少云和筱俊亭并称东北三大旦角流派创始人。

  65年的艺术生涯,花淑兰演出了近二百出戏,给观众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花淑兰不仅是一位表演艺术家,而且又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评剧艺术教育家。她传授技艺,教导弟子,达到呕心沥血的境地。原中顾委副主任宋任穷曾赠联写道:“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更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文化部原副部长高占祥两次题词赞道:“精心育桃李,热情传技艺”,“一代栋梁木,满园桃李花”。

  共产党员花淑兰

  花淑兰于1957年出席了全国第三次妇女代表大会,并于1960年和1979年两次出席全国文代大会,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和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1961年,花淑兰加入中国共产党。

  花淑兰曾任辽宁省一至七届人大代表,辽宁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辽宁省文联委员,沈阳市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沈阳市妇联委员,辽宁省剧协副主席,沈阳市剧协副主席。

  近年来,花淑兰还创办了花淑兰艺术学校,并担任沈阳市戏剧家协会顾问,盘锦市戏剧家协会顾问,沈阳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委员,沈阳市慈善总会理事,晋察冀文艺研究会会员。人民

  【花淑兰辞世·现场特写】

  大师的最后时光

  昨天21时18分,花淑兰走了。

  “老人家走得十分安详。”花淑兰的姑爷忍着泪说。

  昨天晚上,沈阳四院干诊病房的406室门前挤满了人。29日从美国赶回来的花淑兰女儿王晓扶、沈阳评剧院的老同志、花淑兰沈阳的义子李戬都守候在病房前。

  “黄线直了。”花淑兰艺术学校的祝久珍手扶着自己的眼镜小声的说出这几个字时,眼泪不得不让她把眼镜干脆摘掉。

  话音未落,406房间里“妈啊!”的一声大哭撕开了整晚的焦虑与沉默,哀伤迅及弥漫。

  楼梯里的人男的不语,女的都回避开记者的摄像机,一位看似年轻的小伙子眼泪淌到嘴里,一问才知道是花淑兰老师最后一位从朝阳收到沈阳的弟子。

  22时,花淑兰的遗体被抬上一辆早就守候在楼下的灵车内,几个弟子跪在车前。“老师……”声声呼唤,声声真情。花淑兰的义子李戬早已成了一个泪人。

  随后,十辆车缓缓四院,向北行方向开去。

  “最早的时候,花淑兰老师家住在北行,我们是想让她老人最后再到家里看看。”抽抽啼啼的李戬说。

  北行、新乐遗址孔雀花园、黄河大街……人们想让花淑兰再走一遍曾经走过的路。

  在灵车开往回龙岗革命公墓的一个小时里,李戬与记者一起回忆,花淑兰往日的音容笑貌缓缓流淌。

  “20年前我是个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的学生,为了完成系里留下的采访任务,跟花淑兰认识,多次的接触我才发现花淑兰就想亲妈妈一样。后来她也答应收我做义子,现在我想起来第一次在她家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孩子,吃完饭再走,吃完饭再走。那是我第一次去花淑兰家时她说的话,她永远是那么平易近人。”本报记者 绍华

  【花淑兰辞世·亲友追忆】

  临终叮嘱老伴保重身体

  晨报讯 (记者 王丽君 马光)花淑兰的遗像摆在客厅里,81岁老伴王景山强打精神招呼着众人……

  这是昨晚花淑兰老师病逝后,记者在她的家中看到的一番情景。

  老伴:她最后要我保重身体

  面对花淑兰的离去,老伴王景山显得很平静,说话时的语气也显得很坚强。

  也许是夫妻间的心灵感应,下午的时候,王景山说自己似乎已经预感到了什么。“哎!她是晚上9点18分去世的,我见她最后一面的时候,她还叮嘱我要保重身体!”王景山叹了一口气说。

  妹妹:姐姐是个忠孝仁义之人

  花淑兰共有姐妹三人,62岁的花淑燕是她的小妹妹。在得知姐姐病重的消息后,她连忙从唐山赶来。在花淑燕眼里,姐姐是个十分善良的人。她说:“我姐姐是老大,在旧社会没念过书,她无论是对父母、对妹妹,还是对她的徒弟们都十分关心爱护。即便是自己重病在身,去年9月份还坚持参加了中国评剧艺术节,没想到那次却成为了她最后一次重要的演出。”

  花淑燕说:“到了病重的时候,还在担心自己的花费,认为浪费了很多钱。”

  学生:曾在老师家吃住9个月

  昨日,从秦皇岛赶来的解郁文面对记者,道出了老师的种种好处:“老师的徒弟共有44个,而且遍布在各地,她对徒弟十分爱护。我记得,1982年的时候我在老师家里住了9个月,几乎是所有生活起居的费用都不用我花钱。”

  【花淑兰辞世·艺海钩沉】

  带病育人一年多

  2002年,花淑兰74岁,此时充盈在她生命中的,是一群孩子———两年前,沈阳评剧院成立了花淑兰艺术学校,桃李满天下的花淑兰责无旁贷地出任学校校长并负责教学工作,亲手调教30余名10岁左右的孩子。

  那一年的9月,花淑兰感到身体不适,开始尿血。但由于当时教学任务繁重紧张,花淑兰一直未到医院检查。

  2003年5月,一直尿血的花淑兰经医大专家会诊,发现其肾脏严重囊肿,但为了即将开始的全国少儿戏曲大赛,花淑兰拒绝住院。

  在此后的两个月里,花淑兰是拖着病体坚持每天指点参赛小学员的。但是没有人知道,花淑兰这期间一直不间断地尿血。直到8月4日,花淑兰不得不到沈阳第四人民医院住院治疗。

  医生的诊断是,花淑兰必须进行右肾脏摘除手术。8月12日,在上手术台之前,花老流泪了:“孩子们还有几天就要比赛,可我的身体就是不争气……”

  8月21日,第7届中国少儿戏曲大赛决赛在郑州举行;8月24日,奖项揭晓:花淑兰艺术学校三个小弟子拿下两个金奖、一个银奖;8月27日,三个获奖的小弟子回到沈阳赶到医院,此时花淑兰的体重已经下降了10公斤…… 人民

  【花淑兰辞世·生前逸事】

  “赵丽蓉曾给我唱配角”

  我跟赵丽蓉是好姐妹

  谈起评剧,我们不能不想到同是评剧演员出身的已故的优秀表演艺术家赵丽蓉老师。

  花淑兰曾满怀深情地说:“我和赵丽蓉、郭兰英都是好姐妹,开会、吃饭都在一起。赵丽蓉比我大两岁,那时她还不怎么出名,曾经给我唱配角。她演‘彩旦’跟小品很接近,后来她顺应时代转行演小品,果然再度走红了。”

  为学艺台下“偷师”

  花淑兰小时候家里很困难,根本没钱拜名师学艺。为了挣钱,出名,养家糊口,她就去“偷艺”。

  花淑兰曾回忆说:“我有时在幕后偷看,有时就在台下,那时我个儿小,够不着,就扒着台沿儿看,好在那时治安不严,没有人来撵我。”

  一夜成名轰动京城

  1945年,在北京的一次偶然的“客串”,使花淑兰一鸣惊人,创造了那个时代一夜成名的神话。

  那年北京成立了一个新剧团,叫“天桥吉祥戏院”。配角和班底都有了,就是没请来主演。

  花淑兰回忆说:“因为我天天在后台吊嗓、练功,被老板发现了,说我唱得很像爱怜君,就问我敢不敢唱主角。15岁的我胆子也大,就说‘能’!我的本名叫葛淑兰,老板说不好听,我妈就根据古代女英雄花木兰的名字给我改名为花淑兰。第一天演的是《保龙山》,我演两个角色。前面演唱功戏,台下观众是一唱一个好,我就心里有底了。后面我演的是武旦,演打戏。这一打不要紧,一下子就轰动了北京城。”

  为海啸灾民捐款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地震海啸,造成近30万人遇难,百余万人无家可归。

  在全国人民积极为灾区捐款的时候,今年1月6日,花淑兰在北京住院治疗时,委托亲属向当地红十字会捐助1000元善款。人民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