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魏安民的“指啸”人生(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1日15:42 汉网
魏安民的“指啸”人生(图)
记者章丹英 通讯员张知汇

  何为“指啸”?今人知之不多,而古书却有记载。据《资治通鉴》记载:“以指夹吹之,然后有声谓之啸指。”古人称指啸“玄妙以通神灵,精微是以穷幽测深”,是一种抒发情感的古老的演奏方法。这种源于先秦,盛于魏晋的巴楚一绝,以后日渐式微,一度消失。如今在武汉,人们又发现了指啸的传人———已退休的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副教授、64岁的魏安民。他用手指放入嘴里,可以吹奏出许多乐曲,他因此还加入了省音乐家协会和省曲艺家协会。

  孩提时代结缘“指啸”

  魏安民的童年是在武汉蛇山脚下度过的,那时的黄鹤楼下有南来北往的民间艺人玩杂耍、讲评书。他们为了拉场子献艺,常把手指含在口中吹出音震四方的唿哨以吸引路人观场。就在这里,魏安民怀着好奇心学着吹唿哨并突发奇想能否将这单一宏亮的哨音变成连贯悦耳的乐曲。他说,正是黄鹤楼使得他与指啸结下了不解之缘。

  无数次的探索之后,他终获成功,当他将单指或双指置于口中,用尽肺腑之力吹奏时,便能吹出自己想唱的歌曲,且那歌声极具穿透力,十分嘹亮。而他的十指简直如同神奇的琴键一样,能弹奏出任何一个音符。

  但没有经过训练的他,常为自己吹出不准的音调而烦恼,曾几何时,粗糙的演奏几乎让他丧失了信心。但有一天,当他从电视中看到有人用树叶吹歌表演时,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指笛”的表演价值。于是他四处走访专家,在国家一级演员、有“笛王”之称的孔建华的鼓励和指点之下,他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训练,他的手指变了形,嘴唇脸颊内壁起了血泡,还常在练习时被人骂作“疯子”。偏僻的校园一角,无人的江边、过江的轮渡等一切可利用的幽静场所都成了他练功的地方。如今,魏安民已能控制哨声音量的大小,音调的高低,他所吹奏的大多是民族歌曲如《红梅赞》、《长城长》、《泉水叮咚》、《苗岭的早晨》、《骏马奔驰保边疆》等难度较大的民族歌曲。

  魏安民第一次登台颇有戏剧性:那是1968年的一天,当时他在四川省渡口市第十九冶金公司工作,在一次联欢会上,前台正在演奏笛子独奏《社员都是向阳花》,他却情不自禁用手笛在台后附和,结果被人发现,拉到前台,没想到从此开始了独特的演艺生涯。

  1996年初,在宜昌召开的“首届巴楚文化理论研讨会”上,魏安民在60多名专家学者的面前再次献上了自己的绝技,博得了现场专家的肯定。从此,魏安民更坚定了他把指啸作为一项事业来干的决心。

  八上央视表演“指啸”

  作为拥有绝技的他,第一次被中央电视台关注,是1995年1月,当时,正在工作中的他突然接到来自北京的电话,请他速到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节目表演“指啸”。他乘飞机急飞北京,第一次登上了他心目中的大雅之堂。在北京大约10天的排练中,他倾情表演,与津、沈、宁等地的6名演员合演的小品《奇特的乐队》以及与我市相声演员陆鸣等人表演的《指琴演奏》都获得成功。

  第二次上央视是1996年,中央电视台的对外节目“万国剪影”,他吹了《花儿与少年》和《铃儿响丁当》。

  三上央视是“东西南北中”栏目组通过湖北电视台找到他,请他录制“指啸”节目。

  1999年年底,已是四代同堂的魏家应邀赴京参加《神州大舞台》节目录制,他们演出了音乐小品“快乐大家庭”。节目由小外孙女杨恺雯用英语先作家庭介绍,然后由女儿魏杰和魏敏唱《爱的奉献》;魏安民吹指啸,妻子李逸芬伴奏;魏安民的父亲当时年已97岁的魏祥波老人唱《渔光曲》……节目在2000年元旦播出,这是第四次上中央电视台。

  第五次是2002年“五一”前夕,由中央二台前来拍摄,市总工会组织,活动名为“创造春天”,是一组大型厂矿的节目汇演。

  第六次上了中央电视台的《夕阳红》栏目,魏安民作为省老干艺术团成员代表湖北参赛,他吹奏“指啸”时,还有人伴舞,最终获得二等奖。

  去年9月,他又参加了中国老龄委与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的“中国魅力老人”活动,七上央视。

  此外,中央电视台的《中国风》栏目转播了湖北电视台国际部拍摄的“魏安民及他的指啸表演”,是为八上央视。

  3月28日,他给记者屈指一数,说:“我已上了8次央视了。”

  亟盼“指啸”有传人

  在央视多次亮相后,魏安民的“指啸”相继在我市多种高规格演出中亮相,引起社会和民乐专家的赞誉和关注。

  国家一级演员孔建华在听了魏安民吹奏的《白毛女》、《北风吹》等歌曲后说,我从艺30多年,这是第一次见到有人用手指吹奏歌曲!他对魏安民说:“‘指啸’很有特色,大有发展前途,你要多听多练,提高音准,达到演出水平。”他还鼓励魏安民将“指啸”这一民族艺术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武汉音乐学院古乐系教授谭军与魏安民是老朋友,两人多次在一起合奏过。谭军说:这种手指演奏法,在我国有关文献中有多次记载,这种技法古时称口啸,始于秦汉,盛于魏晋,后渐渐衰落,已失传一千多年了。从技法上看,魏安民的“指笛”就是指啸,是一种古老而传统的吹奏技艺。

  魏安民告诉记者,近年,他已发现外地有人用手指吹奏,他担心这个武汉人的“特技”被别人抢去。更怕这一古老的技艺在他手上失传。毕竟,岁月不饶人,他已是64岁的老人了。

  现今魏安民仍为“指啸”的推广四处奔走呼吁着,他想趁有生之年培养出更多的“指啸”艺人,把“指啸”发扬光大。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