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不可轻视“想救而不敢救”的社会心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1日11:29 新华网

  作为主管部门,作为负有法定义务的人,对其不作为承担相应责任是当然的,这也是社会正义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在反思这一悲剧发生的原因时,除了主管部门的责任追究外,我们认为,还应该重视“想救而不敢救”这种复杂心态背后的社会原因。据新华社3月29日报道,按照公安机关的内部制度,湘潭市公安局提出对在“张衡生事件”中负有直接或间接责任的11名警务人员予以辞退、行政记大过等处分。据当地村民反映和警方事后调查,张衡生3月7日晚9时许在一起普通交通事故中受伤。尔后,虽然湘潭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湘潭
县交警大队、湘潭县公安局茶恩寺派出所、湘潭县交警大队二中队和茶恩寺镇政府民政所等5个单位相继接到电话报案,但他们均未采取措施,无助的张衡生因伤病和饥寒而死去。

  与此同时,央视东方时空栏目在报道该事件时有这样一个细节:当地一些群众在对张衡生的死表示惋惜的同时,说他们对张衡生是“想救而不敢救”。

  “张衡生事件”如今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而湘潭市公安局对有关人员给予处理是必要的———作为主管部门,作为负有法定义务的人,对其不作为承担相应责任是当然的,这也是社会正义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在反思这一悲剧发生的原因时,除了主管部门的责任追究外,我们认为,还应该重视“想救而不敢救”这种复杂心态背后的社会原因。

  有关部门在总结“张衡生事件”时,对张衡生的死已经说得很明白:如果救助及时,悲剧就不会发生。一些有识人士更是直言,张衡生的死是全社会的责任。确实,能够救助而没有救助,导致一个鲜活生命的过早离世,张衡生的死让人惋惜。而更让人惋惜的是,类似悲剧的发生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我们今天讨论张衡生的死,除了要追究渎职者的责任,还死者一个公道,更应该反思造成悲剧的深层次原因。张衡生的死,是一个个人悲剧,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除了强化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的责任意识之外,我们还应当看到,构建强大的社会救助体系同样不可忽视。

  张衡生的非正常死亡是一个社会悲剧,值得全社会检讨。面对一个受伤的生命,本来社会成员首先想的应该是第一时间去救治伤者,这才符合生命第一的社会伦理。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当地一些群众“想救而不敢救”。面对一再发生的见死不救现象,我们有过很多的讨论,对一些社会成员的冷漠也有过很多的声讨,现在看来,单纯的指责恐怕于事无补,我们更应该采取补救措施防止类似的悲剧重演。如果抛开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不作为不谈,从制度层面考量,应当承认这样一个现实:不管主管部门怎样尽力,单纯的责任救助都是不可能包办一切的,挂一漏万的事在所难免,更何况在某些地方,一些政府部门和公务员的责任意识仍然薄弱。因此,发动全社会参与社会救助就显得非常必要。

  当地一些群众“想救而不敢救”的理由其实很简单,就是怕自己摊上麻烦。事实上,这种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过去确实有过救人摊上麻烦的事件。因此,我们今天反思“张衡生事件”,继而构建完善的社会救助制度,就必须重视这样的客观现实和社会心态,从制度上保证群众能够少一些类似的担心,发挥更多社会成员的自发救助意识,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只有这样,类似悲剧才能更少一些。(评论员郭振纲)

  (来源:工人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