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请让志友们得到尊重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3日08:09 扬子晚报

  清明临近,正是人们祭扫故人的时候,而刚刚失去老伴的杨玉山老人心里不免有些空落落的,在悲伤中有些遗憾,为了对医学、对后人作点贡献,他按照老伴的遗嘱将她的眼角膜和遗体全部捐献了出去,但是现在除了面对老伴的遗像,他却无处悼念故人。致力于遗体捐献事业的南京市志友协会有关人士感慨,社会提倡捐献遗体,在实际行动中应让捐献遗体者和他们的家属得到更多的尊重和安慰。

  今年73岁的杨玉山老人5年前和老伴张瑞霞约定:死后不占用土地,将遗体捐献出来,为他人的健康和医学事业做出一点贡献。不久前,老伴先他而去,她的眼角膜被移植到别人身上,遗体也被医学院用于科研教学。听到老人去世的消息,老人所在社区的干部也赶到了医院,目睹了遗体捐献的过程。在为老人的高尚风格所感动的同时,也有点“鸣不平”,工作人员在接收遗体时应该人性化些,给予这些处于失去亲人悲痛中的人们更多的安慰。这位社区干部说,当时来接收遗体的工作人员就把捐献证书往家属手中一塞,没有说感谢或请家属节哀之类的话,就急匆匆地将担架车拉走了。家属想再多看亲人一眼也不行。她说,如果工作人员能带一束花来见家属,举行一个简短的接受捐赠仪式,向捐献者家属表达感谢、尊敬的意思,这对捐献者和家属都是一种心理上的慰藉。政府倡导人们能科学地对待死亡、捐献遗体,但是社会应该在各个环节让捐献者得到应有的尊重。

  杨老和一些遗体捐献者家属不久前专门到南京医科大学参观了那里的陈列室,学校的方老师告诉他们,对于捐献出来的遗体要经过处理,三年后才可以用作教学。“志友”们却觉得自己并没有知情权。比如眼角膜是否移植给了别人,遗体是怎么处理的,什么时候用在了教学中,什么时候火化了,骨灰埋在了哪里,都没人告诉他们。

  南京市有个捐献遗体志愿者协会,这是由一些可敬的老人发起成立的,从1996年到现在已有3000多人加入,成为“志友”,其中已有350多人去世后捐献了遗体。志友协会干事会顾问赵秉华老人说,为了让遗体捐赠者有个寄托哀思的地方,他们多方努力,在栖霞山管理处的协助下,在栖霞山的东南、312国道边的红景园获得约200平方米的地方建立纪念林。市政府拨款于2001年建成一期工程,包括一尊雕塑和一个亭子。赵老说,志友们也曾在一起讨论过是否要立碑刻字,以慰亡灵。但这样也仅仅是让人看到名字,这和墓地又有什么区别呢。他们想在纪念林二期工程中建设一个纪念室,将每位捐献者的照片和生平输入电脑,存在多媒体电脑中,让每个前来祭奠的人都可以通过网络认识捐献者,还想把志友们的感人故事收集集中展示。但因为筹不到资金,这项工程还不知道何时能付诸实施。赵老说,协会至今的活动经费有近70%%是由志友自发捐助的。

  据志友协会的工作人员介绍,现在我们的医学院由于受到资源限制,几十个学生才能解剖一具尸体,而国外是两个学生解剖一具,医学教育和科研所需缺口很大。但是,要让人们改变观念,自愿捐献遗体,不仅需要宣传,更需要在接受遗体捐赠中通过人性化的服务,来体现对志愿者的尊重,消除人们的后顾之忧。志友干事会顾问赵秉华告诉记者,上海复旦大学专门为捐献遗体者设立了遗体告别厅,仿照殡仪馆的格局,在厅内摆放了花圈等,家属们可以举行简单的仪式。

  而作为遗体接受单位的院方在人员的配备上却还没有完全到位,一般只安排一个专职人员负责接收。这些人既是学校的教员同时也要义务地协助遗体捐献工作,没有任何的补贴。一旦接到家属的电话,他们就要立即赶赴现场接收遗体。上海的做法值得南京借鉴。赵霞 王娟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愚 人 节
整蛊先锋幽你一默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