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乾隆御碑昨全部出土(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4日04:46 北京青年报
乾隆御碑昨全部出土(图)
御碑的出土有利于研究乾隆时期的北京历史摄影/本报记者汪震龙

  本报讯在宣武区原北京方便食品厂院内的一间办公室地下埋藏了多年的国宝级文物———乾隆御制石碑的5个部分,昨天全部出土。石碑将作为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在首博新馆开馆时展出。

  没想到石碑能完整发现

  昨天记者在发掘现场看到,石碑的5个部分———两个碑座、一个碑身、两个碑帽,已经出土了4个,只有轿顶形的碑帽仍然埋在土中,工人正在挖走周围的土。北京市文物局局长梅宁华看着已经进行包裹的4个部分告诉记者,“一度只找到了碑身和一个碑座,没想到能全部发掘出来,太珍贵了”。梅宁华介绍,这一石碑对于研究乾隆时期的北京历史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是记录北京发展的一件难得的文物。

  据了解,在经过5年的苦苦寻觅,文物工作人员去年底找到了石碑的碑身和一个碑座。而根据零星记载的资料,石碑应该还有3个部分,但用雷达探测仪等设备反复搜索都没有找到。工作人员只能一锹锹铲土,居然把其余的3个部分一一找到。其实这5部分都埋藏在先农坛内坛的东墙和北墙下,距地面只有60厘米。石碑保存十分完好,只有个别边角有小破损,而且石刻也非常精美。

  古老方法起运石碑

  据首都博物馆副馆长王武钰介绍,石碑通高6.7米,总重达40多吨,其中最重的碑身有18吨,最轻的也有6吨,将这些“大石块”完好无损挖出来,颇费了一番功夫。

  据工人介绍,找到石碑构件后,先要把周围的土挖走,再把构件用绳子拴牢,吊离地面,再把坑填满。地面上并排放好直径10多厘米的圆木,石碑构件就顺着这些圆木滚出去。文物专家告诉记者,这是我国非常古老的一个起运大型物件的方法。此次因为石碑构件埋藏地上方是工厂的办公室,周围就是房屋和先农坛墙,空间狭小,起重设备无法进入,所以采取了这一古老的起运方式。

  御碑带出两大谜团

  记者昨天清晰地看到碑身上乾隆的正楷字体,而乾隆正楷字体石碑还极少发现。根据史料记载,这尊名为“乾隆御制皇都(帝都)篇御碑”碑文为乾隆御笔《皇都篇》、《帝都篇》,由满汉两种文字组成,记载了当年定都北京的情况。其碑文内容与在永定门南侧发现的、作为北京“五镇”之一的燕墩几乎完全一致。

  据舒小峰介绍,御碑在史书中没有记载,只是在民国时期的报纸上,能找到零星资料;而燕墩则是有记载的。由此带来了两大谜团:御碑与燕墩上的文字几乎完全一样,为什么要刻两座石碑?而这件非常重要的御碑又为什么在史书上却没有记载?它原来在何处?又是怎么到先农坛的?当年又为什么要埋在地下?文物专家尚未找到答案,也请知情的市民能够帮助破解谜团。

  石碑还要过保护关

  王武钰告诉记者,石碑挖掘出来并不算完,还要经过科学的保护才能展出,“因为石碑多年埋藏地下,环境相对稳定,挖掘出来后,空气污染等因素肯定对石碑有影响”。王武钰介绍,首先要对石碑上历史留下的裂缝进行修补,还要对石碑全身清洗,此外还要采取措施对石碑整体保护,“但究竟采取什么措施,还要请有关专家进行科学论证才能决定”。

  据了解,专家目前也在对首博新馆内是否能承受40多吨的重量进行论证,如果不能,石碑将在馆外广场上展出,“无论在哪儿展出,都会以保证石碑的安全完好为前提,不会让石碑因为出土、展出而受损”。

  作者:戴菁菁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