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传统清明别样祭奠托哀思 文明对待死者显社会进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4日10:29 新华网

  新华网天津4月4日电(胡浩、林如萱、王平)没有香烛纸钱,没有鞭炮鼓乐,清明节前的一天,天津市退休工人张女士将一束鲜花捧放在一株苍松旁的卧碑上。几个月前,她为故去的父母选择了“树葬”,并将他们的骨灰埋葬在这棵松树的下面。

  “树葬”,就是将骨灰放入树穴,栽上纪念树苗,并在树旁设立镌刻亡者姓名的小石碑。作为一种新的殡葬方式,这种葬法所需土地面积仅占传统墓地的十分之一,既可节约土
地资源,又能绿化土地,改善生存环境。“这棵树似乎成为故去先人精神的延续”,张女士说,当时选择“树葬”作为父母的安葬方式,一方面是因为老人生前的遗愿,另一方面也因为树葬既不浪费土地,又能看到一个新生命的成长。

  上坟扫墓、海上祭扫、植树祭扫、网络纪念……又是一年清明,中国人以不同方式表达对先人的怀念。清明祭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俗。古语称这个时节“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历史上传统的祭祖活动常常与郊游结合,产生了如扫墓郊游、踏青、打马球、放风筝等丰富的民俗活动。

  生活在杭州的张文元家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每年清明节前后,所有的兄弟姐妹都要赶回老家绍兴扫墓、祭拜祖先。对于一个分散四处的大家庭来说,扫墓的时候也是家人团聚的时候。

  为方便市民到周边地区踏青扫墓,中国有些城市开通了“扫墓专列”。每年清明节时,深圳罗湖口岸就会迎来大批手提鲜花、檀香的返乡人流。现在,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在清明节不辞劳苦、辗转回乡寻根谒祖。

  “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追寻近年来渐渐抬头,”张文元说,“经济发展了,生活提高了,国家富强了,民众必然把对传统文化的追求提上日程,祖先留下的博大精深的文明也将更好地传承下去。”

  当然,在清明这个传统的祭祖上坟的日子,还有不少人不准备到墓园去,而是上“网上公墓”献鲜花、写悼文,纪念故去的亲友和社会名人对他们来说能更方便地寄托对逝者的思念和哀悼。这是近年来在中国出现的一种新型“扫墓”形式——网上祭奠。

  在“网上公墓”,人们可以通过事先设定和提供的多种风格的陵墓模板,以颇具个性化的方式建成网上虚拟公墓,并可采用网上公墓提供的包括献花、献歌、点蜡烛、写悼念文章等各种虚拟祭拜手段,超越时空地祭拜和悼念亲友和其他在现实生活中不方便祭拜的社会名人,清明祭拜的涵义在网络化时代被延伸着,人们的哀思在网上被传递到每个遥远的地方,融入到每个平凡的日子。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教授王小章说,传统节日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积淀,有不可忽视的价值,通过节日、聚会、风俗习惯,凝聚了民族精神。“如清明扫墓、祭奠昭示着血脉的继承,使祖先与后代之间有了联系,让年轻一代知道敬老尊贤、慎终追远。”

  当然,传统回归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陋习:近些年的清明节,中国许多地方都出现五花八门的冥界用品,除纸扎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旧三大件”和电脑、轿车、别墅“新三大件”外,纸扎保镖、私人医生、护卫队、雇佣军、高尔夫球场,甚至连“伟哥”、“安全套”等也粉墨登场,着实让人啼笑皆非。

  “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始终俱善,人道毕矣。”有关专家认为,生者以适当的形式怀念死者,是一种需要,也是一种传统。如何以更科学、更文明的方式对待和怀念死者,更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