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一天3万港澳同胞祭奠先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5日05:28 深圳商报

  大鹏湾华侨墓园扫墓人络绎不绝

  一天3万港澳同胞祭奠先人

  【本报讯】(深圳商报记者王斗天李迩)清明节前夕,记者来到地处盐田仔角的深圳大鹏湾华侨永久墓园采访,发现前来扫墓的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络绎不绝。4月3日这一天
,有5000多辆车载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同胞汇集到这里来拜祭自己的亲人,仅香港同胞就达3万人。据大鹏湾华侨墓园负责人介绍,墓园始建于1980年,占地约50万平方米,主要是为满足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落叶归根、回归祖国”的愿望服务。迄今,在翠柏环抱的墓园内,长眠着上万名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其中不乏生前在港澳和海外有影响力的知名人士。每年的清明前后,他们的亲人都会从四面八方赶来扫墓。今年的4月3日正好是香港的公共假日,当天前来“拜山”的同胞达3万人,创下了历史记录。仅深港穿梭大巴就来了180辆。当天盐田海鲜街和大小梅沙的酒店全部“爆棚”。

  记者昨天在墓园现场看到,不少同胞都是扶老携幼前来拜祭亲人。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根据广东当地的风俗,在亲人的墓碑前摆上乳猪、鸡、鱼、水果等祭祀品,再点上蜡烛烧上香,倒上满满三杯酒开始祭祀,并清理墓周围的杂草。仪式完成之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进餐,共同缅怀先人。大鹏湾华侨墓园从3月中旬开始就有祭祀活动,为此管理单位专门安排了环山大巴接送同胞上下山。来自香港的林先生告诉记者,他的双亲都在这里安息,他每年都要带家人来拜祭。【又讯】(深圳商报记者陈姝洪宾)记者昨日从深圳出入境边检总站了解到,由于港人的风俗是在清明的“前四后三”天扫墓,从上周周末开始,由罗湖和皇岗口岸过关的港人就络绎不绝。从昨天上午开闸至下午6时,罗湖和皇岗口岸的出入境旅客人数约计29万。其中罗湖口岸19.6万多人,皇岗口岸8.5万多人。

  边检、海关党员干部统一佩戴党徽上岗,检疫局将医疗急救组设在了闸口,港客刷卡通关3秒钟就通过一个……为确保广大旅客特别是港澳台同胞顺利返乡寻根祭祖,昨日,深圳海关、边防总站、检验检疫局、市口岸办纷纷行动起来,在罗湖口岸、皇岗口岸现场开展各种便民活动。右图:据有关部门统计,清明节约有60万香港同胞回乡过清明节。这是昨天罗湖桥上入境的香港同胞摩肩接踵。深圳商报记者李振岐摄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即成为清明的别称。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3月12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作者:记者王斗天李迩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水蓝幸福海洋爱情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