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贫困孤儿生存现状调查报告①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6日07:13 河北日报 | ||||||||
本报编辑部与省妇联共同发起党徽暖孤公益行动我省贫困孤儿生存现状调查报告①凌霜蓓蕾渴盼爱的阳光 五六岁的孩子下地干农活,十来岁的孩子独立支撑家庭抚养弟妹,四年没有吃过肉,不认识火腿肠和方便面……这些听来令人心酸的故事,却是全省数千孤儿、特别是农村孤儿生活的真实片断。省少年儿童基金会最近的一次随机抽样统计显示,目前全省达到最低生活
他们需要什么? 他们渴望什么? 然而,让人更为担心的是:孤儿遭遇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困窘,还有失去父母后监护和情感环境的缺失。据省妇联的粗略估算,除被寄养在亲属或乡邻家中之外,目前我省大约还有十分之一左右的孤儿没有成人监护,他们或与未成年的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或一个人艰难谋生。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孤苦无助的孤儿难免失学或流浪,形成冷漠、自闭甚至反社会倾向的不健康人格,有的甚至滑向犯罪的深渊。 由于家庭贫困,农村孤儿入学年龄普遍偏大或多次辍学,与普通孩子比,他们所在年级与年龄不相称。有调查显示,孤儿12岁以上在初中就读的仅占半数多一点,最低的才读到小学三年级。但另一方面,省妇联儿童部长期负责贫困儿童救助工作的韩红红告诉记者,“令人惊讶而且欣慰的是,大多数孤儿的学习成绩都是‘给点阳光就灿烂’。尽管他们随时面临辍学,但绝大多数孤儿非常珍惜可贵的学习机会。我们资助的多数孤儿,都能在多次辍学、又多次返回校园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优良的学习成绩,有的甚至已经考入高等院校。” 行唐县孤儿赵七四(现为解放军某部军官),在社会各界的救助下长大成人后,一心回报社会,从1997年开始与本县另一名孤儿结成帮扶对子,在资助这名孤儿读完了初高中的同时,还帮助他形成了热情开朗的健康人格。 处在人生起步阶段的孤儿,其实只需要一点关注,一点温暖,一点助力,就有可能改变他们的命运,就有可能照亮他们的未来。 [资料提供:省妇联儿童部] “他们是谁?他们在哪儿?” 截至2003年底,我省现有6至14岁的孤儿学生4800多名,其中已经受助的只能达到1/5,未得到任何救助、濒临失学的要占到4/5左右。 “这里面没有涉及到各市自救的孤儿、学龄前的孤儿和由于种种原因不能上学的孤儿以及大量因父死母嫁等原因造成的‘事实孤儿’。他们是谁?他们在哪里?他们的生活又是怎么样的?我们甚至都不能清楚地掌握。”省妇联儿童部部长、省少年儿童基金会秘书长盖春瑞坦言,孤儿的实际数量要多得多,其中生活贫困的仍会占大多数。 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对孤儿的救助力度,经过省妇联在省“两会”上的不断呼吁,在省委书记白克明的关心下,从2003年秋季新学年开始,我省对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孤儿学生实现了免费上学;省民政厅也已将孤儿纳入低保范围。社会各界也以不同的方式对孤儿们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救助,但由于我省贫困孤儿的数量过大,一些救助也只能解决燃眉之急,大多孤儿义务教育期间的学费、生活费还是个难题。 “七八岁的孩子,多半还在父母祖辈面前撒娇,但在农村孤儿家庭中,七八岁的孩子下地是再常见不过的现象。”霸州市妇联儿童部的王艳侠说。 在并不富裕的农村,孤儿的到来会使寄养家庭经济负担骤然加重,造成新的贫困,有时孤儿不得不一家一家地转移。另外,还有相当的孤儿是靠自己瘦弱的臂膀换回有限农业收入或打零工度日。 | ||||||||